《醫經原旨》~ 卷一 (10)
卷一 (10)
1. 臟象上第三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為一身之君主,稟虛靈而含造化,其一理以應萬物,臟腑百骸,惟所是命,故曰「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與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猶之宰輔,故稱「相傅之官」。肺主氣,氣調則營衛臟腑無所不治,故曰「治節出焉」。
節,制也。相,去聲。)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屬風木,性動而急,故為將軍之官。木主發生,故為謀慮所出。)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稟剛果之氣,故為中正之官而決斷所出。膽附於肝,相為表裡,肝氣雖強,非膽不斷,肝膽相濟,勇敢乃成,故曰「決斷所出」。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膻中在上焦,亦名上氣海,為宗氣所積之處,主奉行君相之令而布施氣化,故為臣使之官。多陽者多喜,多陰者多怒。膻中為二陽臟所居,故喜樂出焉。十二經表裡有心包絡而無膻中,正為心包絡,包為膜,心君之宮室;絡為膜外之巷街,心君之城府也。一為密勿之地,一是畿甸之間,臣使之義著焉。
膻中者,宮室外之城府也。)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主運化,胃司受納,通主水穀,故皆為倉稟之官。五味入胃,由脾布散,故曰「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大腸居小腸之下,主出糟粕,故為腸胃變化之傳道。)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腸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穀而分清濁,水液由此而滲於前,糟粕由此而歸於後。脾氣化而上升,小腸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伎、技同。腎屬水而藏精,精為有形之本,精盛形成則作用強,故為作強之官;水能化生萬物,精妙莫測,故曰「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決,通也。瀆,水道也。上焦不治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三焦氣治則脈絡通而水道利,故曰「決瀆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位居最下,三焦水液所歸,是同都會之地,故曰「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膀胱有下口而無上口,津液之入者為水,水之化者由氣。有化而入,而後有出,是謂「氣化則能出矣」。然氣化之原,居丹田之間,是名下氣海,天一元氣,化生於此。元氣足則運化有常,水道自利,所以氣為水母。知氣化能出之旨,則治水之道思過半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失則氣不相使而災害至矣。)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心主明則十二官皆安,所以不殆。能推養生之道以及齊家、治國、平天下,未有不大昌者矣。
白話文:
臟象上第三
心是君主之位,主宰著人的精神意識。(心臟如同人體的君主,擁有虛靈的特性並包含著天地造化的精髓,它以自身的運行規律來影響和支配萬物,五臟六腑以及全身的器官組織,都聽從它的號令,所以說「神明出焉」。)肺是輔佐君主的官署,掌管著人體氣機的調節。(肺和心都位於膈膜之上,位置高貴,如同宰相輔佐君主,所以稱為「相傅之官」。肺主司呼吸之氣,氣機調暢則全身氣血運行、臟腑功能都能得到良好的調治,所以說「治節出焉」。節,指調節;相,讀去聲。)肝是將軍之位,主宰著人的謀劃決策。(肝屬木,性情急躁,所以是將軍之位。木主生發,所以是謀慮決策的來源。)膽是中正之位,主宰著人的果斷決策。(膽具有剛毅果決的特性,所以是中正之位,主宰著人的決斷。膽附於肝,肝膽相表裡,肝氣雖然強盛,但沒有膽的果斷,則不能有所行動,肝膽相互協調,才能夠勇敢果決,所以說「決斷出焉」。)膻中是臣僕之位,主宰著人的喜樂情緒。(膻中位於上焦,也稱為上氣海,是宗氣聚集的地方,負責執行君主和輔佐之官的命令,並推動氣機的運行,所以是臣僕之位。陽氣盛則喜樂多,陰氣盛則怒氣多。膻中是兩個陽性臟器(心包絡和心臟)所居之地,所以喜樂之情由此而生。十二經脈表裡關係中,有心包絡而無膻中,這是因為心包絡如同宮殿的內室,是心君的居所;絡脈則如同宮殿外的街道,是心君的城府。一為私密之地,一是公共區域,臣僕的職責由此可見。膻中,就是宮殿外圍的城府。)脾胃是倉廩之位,主宰著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營養的轉化。(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共同負責水穀的消化吸收和運輸,所以都是倉廩之位。五味的食物進入胃,再由脾臟運化布散全身,所以說「五味出焉」。)大腸是傳送糟粕的官署,主宰著食物殘渣的排出。(大腸位於小腸之下,主要功能是排出食物殘渣,所以是傳送和變化食物殘渣的官署。)小腸是吸收營養的官署,主宰著食物精華的吸收。(小腸位於胃之下,接收胃中消化后的食物,並將其精華和糟粕分離,精華水分由此滲透到前方(膀胱),糟粕由此向後排出(大腸)。脾氣上升,小腸氣下降,所以說「化物出焉」。)腎是強壯之位,主宰著人的技能和技巧。(腎屬水,藏精,精是人體的根本,精氣充足則體力強健,所以是強壯之位;水能滋養萬物,精妙難測,所以說「伎巧出焉」。伎、技同義。)三焦是水道之位,主宰著人體水液的運行。(決,貫通;瀆,水道。上焦功能失調,則水液停滯在上;中焦功能失調,則水液停滯在中脘;下焦功能失調,則水液停滯在下焦,影響二便。三焦之氣調暢,則經脈通暢,水道通利,所以說「決瀆之官」。)膀胱是貯存之位,主宰著人體津液的貯存和排泄。(膀胱位於最下方,是三焦水液匯集的地方,如同都會之地,所以說「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膀胱有下口而無上口,津液進入膀胱是水,水的排出依靠氣化作用。有氣化才能排出,所以說「氣化則能出矣」。氣化的根本,在於丹田,也就是下氣海,元氣在此化生。元氣充足,則運化有常,水道自利,所以氣是水的根本。明白了氣化才能排水的道理,就掌握了治療水液代謝失調的一半方法了。)總之,這十二個官署,都不能互相虧損。(互相虧損,則氣機失調,導致疾病發生。)所以,君主之位(心臟)功能正常,則其他官署都能正常運作,以此來保養身體就能長壽,免除禍患,以此來治理天下就能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