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原旨》~ 卷三 (10)
卷三 (10)
1. 經絡下第五
若其直行者,自尻上循脊裡,上頭,由鼻而至於人中也。)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按,此自少腹直上者,皆任脈之道,而列為督脈,蓋任脈、衝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裡,為經絡之海,則前亦督而後亦任也。
任脈循背,謂之督脈,自少腹直上者,謂之任脈,亦謂之督脈,是以背腹分陰陽而言任、督。若三脈者,名雖異而體則一耳,故任、沖、督,一源而三歧也。)此生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沖疝;(此督脈自臍上貫於心,故其為病如此。名為沖疝,蓋兼沖、任而為病者。
不得前後,即倉公所謂不得前後溲也。)女子不孕、癃痔、遺溺、嗌乾。(在女子為不孕、癃痔、遺溺、嗌乾等證,雖皆由此督脈所生,而實亦任、沖之病,任脈者,女子得之以任養也;衝脈者,以其氣上衝也;督脈者,以其督領經脈之海也。此三脈皆由陰中而上行,故其為病如此。
)督脈生病,治督脈治在骨上,甚者在臍下營。(骨上,謂橫骨上毛際中曲骨穴也。臍下營,謂臍下一寸陰交穴也。皆任脈之穴,而治此督脈之病,雖分三脈,其所言治,但云督而不云任、沖,所用之穴,亦以任為督,可見三脈一體,督即任、沖之綱領,任、沖即督之別名耳。略舉針石以言,則用藥之法,該乎此矣。
)蹺脈者,少陰之別,起於然骨之後,(少陰之別,足少陰腎經之別絡也。然骨之後,照海也,足少陰穴,即陰蹺之所生。此言陰蹺之起而未及陽蹺。陽蹺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陰蹺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故陰蹺為足少陰之別,起於照海;陽蹺為足太陽之別,起於申脈也。
)上內踝之上,直上循陰股,入陰,上循胸裡,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屬目內眥,合於太陽、陽蹺而上行,氣並相還,則為濡目,氣不榮則目不合。(蹺脈自內踝直上陰股,入陰,循胸裡者,皆並足少陰而上行也。然足少陰之直者循喉嚨而挾舌本,此則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屬目內眥,以合於足太陽之陽蹺,是蹺脈有陰陽之異也。
陰蹺、陽蹺之氣並行迴環而濡潤於目,若蹺氣不榮,則目不能合,故曰:「陰蹺陽蹺,陰陽相交,陽入陰,陰出陽,交於目銳眥,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瞑目。」此所以目之瞑與不瞑,皆蹺脈為之主也。)其氣之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故陰脈榮其臟,陽脈榮其腑。
(陰榮其臟,指陰蹺也。陽榮其腑,指陽蹺也。言無分臟腑,蹺脈皆所必至也。)男子數其陽,女子數其陰,當數者為經,其不當數者為絡也。(蹺脈陰陽之數,男女各有所屬。男屬陽,當數其陽;女屬陰,當數其陰。故男子以陽蹺為經,陰蹺為絡;女子以陰蹺為經,陽蹺為絡也。
白話文:
經絡下第五
若經脈直行向上,則從臀部上方沿著脊椎內側,向上到達頭部,經過鼻樑到達人中。男子則沿著生殖器向下至會陰,與女子相同。若從小腹部直向上行,則貫穿肚臍中央,向上貫穿心臟,進入喉嚨,到達下巴,環繞嘴唇,最終連接到雙眼下方中央。(按:從小腹直向上行的部分,都是任脈的走向,卻列在督脈中,因為任脈、衝脈都起源於胞宮,向上循行於背部內側,是經絡之海,所以前面是督脈,後面也是任脈。
任脈循行於背部,稱為督脈;從小腹直向上行的部分,稱為任脈,也稱為督脈,這是因為背部和腹部分別代表陰陽,所以稱任脈、督脈。這三條脈絡,名稱雖不同,但實際上是同一個整體,所以任脈、衝脈、督脈,同出一源而分為三支。)若生病從小腹向上衝擊心臟而疼痛,不能前後排泄,則為衝疝。(這是因為督脈從肚臍向上貫穿心臟,所以才會這樣生病。稱為衝疝,是因為衝脈和任脈同時生病。
不能前後排泄,就是倉公所說的不能前後大小便。)女子則會出現不孕、癃閉、尿失禁、咽喉乾燥等症狀。(在女子身上,出現不孕、癃閉、尿失禁、咽喉乾燥等症狀,雖然都是由於督脈所引起的,但實際上也是任脈和衝脈的病變。任脈是女子依靠它來滋養身體的;衝脈是因其氣向上衝擊所致;督脈是因其統攝經絡之海所致。這三條脈絡都從陰部向上運行,所以才會產生這些病症。)督脈生病,治療督脈的方法是在骨頭上方,嚴重者則在肚臍下一寸。(骨頭上方,指橫骨上方毛髮交界處的曲骨穴。肚臍下一寸,指肚臍下一寸的陰交穴。這都是任脈的穴位,卻用來治療督脈的病症。雖然分為三條脈絡,但治療督脈的方法卻不提及任脈和衝脈,所用的穴位也以任脈穴位來治療督脈,可見三條脈絡是一個整體,督脈是任脈和衝脈的主導,任脈和衝脈是督脈的別名。簡單說明針灸方法,藥物治療方法也以此為準。)
蹺脈是少陰經的支脈,起源於骶骨之後,(少陰經的支脈,是足少陰腎經的別絡。骶骨之後,是照海穴,是足少陰經的穴位,也是陰蹺脈的起點。這裡說的是陰蹺脈的起點,還沒到陽蹺脈。陽蹺脈起源於腳跟中間,沿著外踝向上,到達風池穴;陰蹺脈也起源於腳跟中間,沿著內踝向上,到達咽喉,與衝脈交會。所以陰蹺脈是足少陰經的支脈,起源於照海穴;陽蹺脈是足太陽經的支脈,起源於申脈穴。)經過內踝上方,直向上沿著陰部內側,進入陰部,向上沿著胸部內側,進入鎖骨上窩,向上從人迎穴前方出來,進入下頜,屬於目內眥,與太陽經和陽蹺脈會合向上運行,氣血互相循環,則能滋潤眼睛,氣血不充足則眼睛不能閉合。(蹺脈從內踝直向上行到陰部,進入陰部,沿著胸部內側,都是與足少陰經一同向上運行。但是足少陰經直行的是沿著喉嚨,夾著舌根,而蹺脈則是進入鎖骨上窩,向上從人迎穴前方出來,進入下頜,屬於目內眥,與足太陽經的陽蹺脈會合,所以蹺脈有陰陽之分。
陰蹺脈和陽蹺脈的氣血互相循環,滋潤眼睛,如果蹺脈氣血不充足,則眼睛不能閉合,所以說:「陰蹺脈和陽蹺脈,陰陽互相交會,陽氣進入陰部,陰氣出來到陽部,在目銳眥交會,陽氣盛則眼睛睜大,陰氣盛則眼睛閉合。」所以眼睛的閉合與否,都由蹺脈來主宰。)其氣的運行,就像水的流動,像日月運行一樣,所以陰脈滋養臟腑,陽脈滋養腑臟。(陰脈滋養臟腑,指的是陰蹺脈;陽脈滋養腑臟,指的是陽蹺脈。說明不論是臟腑,蹺脈都會到達。)男子計算陽脈的次數,女子計算陰脈的次數,符合次數的為經脈,不符合次數的為絡脈。(蹺脈陰陽的次數,男女各有歸屬。男屬陽,應計算陽脈的次數;女屬陰,應計算陰脈的次數。所以男子以陽蹺脈為經脈,陰蹺脈為絡脈;女子以陰蹺脈為經脈,陽蹺脈為絡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