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原旨》~ 卷三 (7)
卷三 (7)
1. 經絡下第五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大會,言營衛陰陽之會也。
營衛之行,表裡異度,故常不相值,惟於夜半子時,陰氣已極,陽氣將生,營氣在陰,衛氣亦在陰,故萬民皆瞑而臥,命曰「合陰」。合陰者,營衛皆歸於臟,而會於天一之中也。平旦陰盡而陽受氣,故民皆張目而起,此陰陽消息之道,常如是無已,而與天地同其紀。所謂天地之紀者,如天地日月,各有所會之紀也。
天以二十八舍為紀,地以十二辰次為紀,日月以行之遲速為紀。故天與地一歲一會,如玄枵加於子宮是也;天與日亦一歲一會,如冬至日躔星紀是也;日與月則一月一會,如晦朔之同宮是也。人之營衛以晝夜為紀,故一日凡行五十周而復為大會焉。)老人不夜瞑,少壯之人不晝瞑。
壯者之血氣盛,其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摶,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老者之氣血衰,故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摶聚不行而營氣衰少矣。營氣衰少,故衛氣乘虛內伐。衛失其常,故晝不精;營失其常,故夜不瞑也。
)營出於中焦,衛出於下焦。(營氣者,由谷入於胃,中焦受氣取汁,化其精微,而上注於肺,乃自手太陰始,周行於經隧之中,故營氣出於中焦。衛氣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不入於脈,故於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循頭項下行,始於足太陽膀胱經而行於陽分,日西陽盡,則始於足少陰腎經而行於陰分,其氣自膀胱與腎,由下而出,故衛氣出於下焦。按,人身不過表裡,表裡不過陰陽,陰陽即營衛,營衛即血氣。
臟腑筋骨居於內,必賴營氣以資之,經脈以疏之;皮毛分肉居於外,經之所不通,營之所不及,故賴衛氣以呴之,孫絡以濡之。而後內而精髓,外而髮膚,無勿得其養者,皆營衛之化也。衛氣屬陽,乃出於下焦,下者必升,故其氣自下而上,亦猶地氣上為云也;營本屬陰,乃自中焦而出於上焦,上者必降,故營氣自上而下,亦猶天氣降為雨也。
雖衛主氣而在外,然亦何嘗無血;營主血而在內,然亦何嘗無氣?故營中未必無衛,衛中未必無營,但行於內者謂之營,行於外者謂之衛。此人身陰陽交感之道,分之則二,合之則一而已。)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而行,還至陽明,上至舌,下足陽明,(胃上口,即上脘也。咽為胃系,水穀之道路也。
白話文:
經絡下第五
清晨到中午,是天的陽氣,是陽氣中的陽氣;中午到黃昏,是天的陽氣,是陽氣中的陰氣;黃昏到雞鳴,是天的陰氣,是陰氣中的陰氣;雞鳴到清晨,是天的陰氣,是陰氣中的陽氣。所以人體也應如此。夜半時分陰陽之氣交會,萬民皆睡,稱為「合陰」;清晨陰氣盡,陽氣開始運轉。如此循環往復,與天地運行規律相同。「合陰」指的是營衛陰陽之氣交會。
營氣和衛氣運行於不同的部位,因此通常不會相遇,只有在夜半子時,陰氣達到極點,陽氣將要產生時,營氣和衛氣都在陰分,所以萬民都閉眼睡覺,稱為「合陰」。「合陰」是指營氣和衛氣都歸於臟腑,會合於天一之中。清晨陰氣盡,陽氣開始運轉,所以人們都睜眼起床,這就是陰陽消長之道,常如此循環往復,與天地運行規律相同。所謂天地運行規律,就像天地日月,各有其交會的規律。
天以二十八宿為運行規律,地以十二辰為運行規律,日月以運行速度為規律。所以天地一年交會一次,如同玄枵星宿運行到子宮一樣;天和太陽一年交會一次,如同冬至太陽運行到星紀一樣;太陽和月亮則每月交會一次,如同晦朔同宮一樣。人體的營氣和衛氣以晝夜為運行規律,所以一天運行五十周後再次交會。老人夜晚不睡,年輕人白天不睡。
強壯之人的氣血旺盛,肌肉豐滿,氣道通暢,營氣和衛氣運行正常,所以白天精力充沛,夜晚能安睡;老年人的氣血衰弱,肌肉枯萎,氣道阻塞,五臟之氣相互阻滯,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侵,所以白天沒有精神,夜晚睡不好。老年人氣血衰弱,所以肌肉枯萎,氣道阻塞,五臟之氣阻塞不通,營氣衰少。營氣衰少,所以衛氣乘虛而內侵。衛氣失常,所以白天沒有精神;營氣失常,所以夜晚睡不好。
營氣起源於中焦(脾胃),衛氣起源於下焦(腎)。營氣,是由食物精華進入胃,中焦吸收氣化精華,上注於肺,從手太陰經開始,運行於經絡之中,所以營氣起源於中焦。衛氣,具有強悍迅速的特性,先行於四肢末端、肌肉、皮膚之間,不進入脈絡,所以清晨陰氣盡,陽氣從眼睛開始運行,沿著頭頸向下運行,從足太陽膀胱經開始運行於陽分,日落陽氣盡,則從足少陰腎經開始運行於陰分,其氣從膀胱和腎,由下而上,所以衛氣起源於下焦。總之,人體不過表裡,表裡不過陰陽,陰陽即營衛,營衛即氣血。
臟腑筋骨位於內部,必須依靠營氣來滋養,經脈來疏通;皮毛肌肉位於外部,經脈不通,營氣不到的地方,就依靠衛氣來溫煦,經絡來濡養。這樣內部的精髓,外部的皮膚毛髮,都能得到滋養,都是營衛氣化的結果。衛氣屬陽,起源於下焦,下焦之氣必然上升,所以衛氣從下往上運行,如同地氣上升成為雲一樣;營氣屬陰,從中焦起源,運行於上焦,上焦之氣必然下降,所以營氣從上往下運行,如同天氣下降成為雨一樣。
雖然衛氣主氣在外,但也含有血液;營氣主血在內,但也含有氣。所以營氣中未必沒有衛氣,衛氣中未必沒有營氣,只是運行於內部的稱為營氣,運行於外部的稱為衛氣。這就是人體陰陽互相感應之道,分開看是兩個,合起來看是一個。上焦起源於胃上口,包括咽喉以上,貫穿膈肌佈於胸中,經過腋下,循行於太陰經的分支,然後回到陽明經,上達舌頭,下至足陽明經。(胃上口,就是上脘。)咽喉是胃的通道,是水穀經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