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原旨》~ 卷二 (53)
卷二 (53)
1. 經絡上第五
)其支者為目上網,下給於頄。(網,綱維也,所以約束目睫,司開闔者也。目下曰頄,即顴也。此支自通頂入腦者,下屬目本,散於目上,為目上網。下行者結於頄,與足少陽之筋合。頄,音求。)其支者從腋後外廉,結於肩髃。(又其支者,從挾脊循腋後外廉,行足少陽之後上至肩,會手陽明之筋,結於肩髃。
)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結於完骨。(此支後行者,從腋後走腋下,向前邪出陽明之缺盆,乃從耳後直上,會手太陽、足少陽之筋,結於完骨。完骨,耳後高骨也。)其支者出缺盆斜上,出於頄。(此支前行者,同前缺盆之筋,岐出別上頤頷,斜行出於頄,與前之「下結於頄」者相合也。)足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上結外踝,上循脛外廉,結於膝外廉。
(小指次指,即第四指竅陰之次也。外踝,丘墟之次。脛外廉,外丘、陽交之次。膝外廉,陽陵泉、陽關之次。此皆剛筋也。)其支者別起外輔骨,上走髀,前者結於伏兔之上,後者結於尻,(膝下兩旁突出之骨曰輔骨,膝上六寸起肉曰伏兔,尾骶骨曰尻。此支自外輔骨上走於髀,分為二歧,前結於陽明之伏兔,後結於督脈之尻。
至此剛柔相制,所以聯臀膝而運樞機也。)其直者上乘䏚,季脅,上走腋前廉,繫於膺乳,結於缺盆。(季脅下兩旁耎處曰䏚,胸上兩旁高處曰膺。此直者自外輔骨走髀,由髀樞上行乘䏚,循季脅上走腋,當手太陰之下,出腋前廉,橫繫於胸乳之分,上結於缺盆,與手太陰之筋相合,皆剛筋也。䏚,少也,蓋其處少骨之義。
)直者上出腋,貫缺盆,出太陽之前,循耳後,上額角,交巔上,下走頷,上結於頄。(此直者自上走腋處,直上出腋,貫於缺盆,與上之結於缺盆者相同,乃行足太陽經筋之前,循耳,上額角,交太陽之筋於巔上,復從足陽明頭維之分,走耳前,下腮頷,復上結於頄。)支者結於目眥為外維。
(此支者從顴上斜趨,結於目外眥,而為目之外維。凡人能左右盼視者,正以此筋為之伸縮也。)足陽明之筋起於中三指,結於跗上,斜外,上加於輔骨,上結於膝外廉,直上結於髀樞,上循脅,屬脊。(中三指,即足之中指,厲兌之旁也。結於跗上衝陽之次,乃從足面斜行,出太陰、少陽兩筋之間,上輔骨,結於膝之外廉,直上髀樞,行少陽之前,循脅向後,內屬於脊。)其直者上循骭,結於膝。
其支者結於外輔骨,合少陽。(骭,足脛骨也。其直者自跗循骭,結於膝下外廉三里之次,以上膝臏中。其支者自前跗上斜外上行,結於外輔骨陽陵泉之分,與少陽相合。骭,音干。)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而布,(此直者由膝臏直上,循伏兔、髀關之分,結於髀中,乃上行聚於陰器。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也。
白話文:
經絡上第五
其分支之一向上延伸至眼眶上方,向下連接到顴骨。 (「網」指的是像網狀的筋膜,用以約束眼瞼,控制其開合。「頄」指的是顴骨。)這條分支從頭頂進入腦部,向下連接眼睛的根本,散佈在眼眶上方,形成眼眶上方的筋膜網絡。向下延伸的部分則連接到顴骨,與足少陽經的筋絡相連。
其分支之一從腋窩後外側緣出發,連接到肩峰。 (另一分支從脊柱旁經過腋窩後外側緣,循行於足少陽經之後,向上到達肩膀,與手陽明經的筋絡匯合,連接到肩峰。)
其分支之一進入腋窩,向上走出鎖骨上窩,向上連接到完骨。 (這條分支從腋窩後方經過腋窩下方,向前斜行走出陽明經的鎖骨上窩,然後從耳後直向上走,與手太陽經、足少陽經的筋絡匯合,連接到完骨。「完骨」指的是耳後突出的骨頭。)
其分支之一從鎖骨上窩斜向上走,到達顴骨。 (這條分支與前述鎖骨上窩的筋絡相同,分支向上到達下顎,斜行到達顴骨,與之前「向下連接到顴骨」的筋絡相連。)
足少陽經的筋絡起於小趾旁邊的趾骨,向上連接到外踝,沿著脛骨外側緣向上走,連接到膝蓋外側緣。
(小趾旁邊的趾骨指的是第四趾。外踝指的是外踝骨。脛骨外側緣指的是外踝、陽交穴等部位。膝蓋外側緣指的是陽陵泉、陽關穴等部位。這些都是強健的筋絡。)
其分支之一另起於外側腓骨頭,向上走向大腿,前支連接到伏兔穴上方,後支連接到骶骨。 (膝蓋下方兩側突出的骨頭叫做腓骨頭,膝蓋上方六寸處隆起的肌肉叫做伏兔,尾骨叫做骶骨。這條分支從外側腓骨頭向上走向大腿,分為兩支,前支連接到陽明經的伏兔穴,後支連接到督脈的骶骨。)
至此,剛柔相濟,因此能連接臀部、膝蓋,並運轉樞機。
其直行部分向上經過䏚穴、季脅,向上走過腋窩前緣,連接到胸部乳房附近,連接到鎖骨上窩。 (季脅下方兩側柔軟的地方叫做䏢穴,胸部兩側隆起的地方叫做膺穴。這條直行部分從外側腓骨頭經大腿,由髀樞向上經過䏚穴,沿著季脅向上走過腋窩,經過手太陰經的下方,從腋窩前緣橫向連接到胸部乳房的分界處,向上連接到鎖骨上窩,與手太陰經的筋絡相連,都是強健的筋絡。「䏚」意指少,指該處骨骼較少。)
直行部分向上走出腋窩,穿過鎖骨上窩,經過足太陽經前方,沿著耳後,到達額角,與頂部交會,向下到達下顎,向上連接到顴骨。 (這條直行部分從向上走過腋窩處,直向上走出腋窩,穿過鎖骨上窩,與前面連接到鎖骨上窩的筋絡相同,經過足太陽經筋絡前方,沿著耳朵,到達額角,與太陽經的筋絡在頂部交會,再從足陽明經頭維穴的分支,經過耳前,到達下顎,再次向上連接到顴骨。)
分支之一連接到眼角,形成外眼角的筋膜。
(這條分支從顴骨上方斜向延伸,連接到眼角外側,形成外眼角的筋膜。人能夠左右轉動眼球,正是因為這條筋絡的伸縮作用。)
足陽明經的筋絡起於足部中間的三個腳趾,連接到足跗骨上,斜向外側,向上經過腓骨頭,向上連接到膝蓋外側緣,直向上連接到大腿骨粗隆部,向上沿著脅部,屬於脊柱。
(中間三個腳趾指的是足部中間的趾骨。連接到足跗骨上衝陽穴附近,從足部正面斜向行進,經過太陰、少陽兩條經絡之間,經過腓骨頭,連接到膝蓋外側緣,直向上到達大腿骨粗隆部,經過少陽經的前方,沿著脅部向後,內屬於脊柱。)
其直行部分向上沿著脛骨,連接到膝蓋。
其分支之一連接到外側腓骨頭,與少陽經相連。 (脛骨指的是小腿脛骨。直行部分從足跗骨沿著脛骨,連接到膝蓋外側緣三里穴附近,以上到膝蓋骨中間。分支之一從足部正面上方斜向外側向上走,連接到外側腓骨頭陽陵泉穴附近,與少陽經相連。「骭」音「干」。)
其直行部分向上沿著伏兔穴,向上連接到大腿,匯聚於生殖器,向上到達腹部並分佈。 (這條直行部分從膝蓋骨直向上,沿著伏兔穴、髀關穴附近,連接到大腿中間,然後向上匯聚於生殖器。陰陽總宗筋絡的匯合處,匯聚於氣街,而陽明經是其中最長的經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