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內經博議》~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五運說

五運以土為首。而加甲終復加己。循環十干。而不用正干之本氣。說者謂甲己合土。此為化氣。夫所謂化者。逢合乃化。不逢合則不化。五運之加。甲己相去五歲。豈有逢合而化之理。又曰此本天氣定位非加臨也。經曰丹天之氣。經於鬥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

白話文:

五行運轉的順序中,土排在第一位。而每一個運程的開始和結束都加上「甲」和「己」。周而復始的循環相生,但卻不使用正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本氣。

有學者認為「甲己」的組合代表土,這是化氣的結果。所謂化氣,是指兩者相遇後才發生轉化,如果不相遇就不會轉化。五運的變化過程中,甲和己相隔五年,怎麼會有相遇而轉化的道理呢?

另外的說法是,這些設定是根據天氣定下的,而不是因為「甲」和「己」的加臨。經文記載:「丹天之氣」經過鬥宿、牛宿、女宿、戊分。「黅天之氣」經過心宿、尾宿、己分。

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氐畢昴。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其戊己分者。則奎壁角軫也。五天五行之守氣。各有所橫以加於宿度。臨於十干之上。如黅氣經於心尾己分。心尾當甲。角軫當己。故土位甲己也。以下皆然。此說最為近似。而其實不然。蓋天動而虛。

白話文:

天的氣息,運行於災禍的險惡之地。天的純淨氣息,運行於亢氐畢昴。天的深邃氣息,運行於張翼婁胃。其中分屬戊己的,是奎壁角軫。這五天的五行之氣,各自橫向交會於星宿的度數上,並降臨在十干之上。比如,蒼天的氣息運行於心尾己分。心尾對應甲,角軫對應己。因此,土位對應甲己。以下其他道理以此類推。這種說法最為貼近事實。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天體運動且虛空無物。

其氣圓通。而初無定氣。其臨御五行。自有本然當然之則。而初非有守氣以期之也。岐伯述天元冊曰。大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始終。布氣育靈。總統坤元。夫肇基化元。而布氣育靈。乃云總統於坤元。是坤元為萬物之母也。坤元既為萬物之母。而總統之。則天亦必有以先用之。

白話文:

它的氣流動圓潤,一開始並沒有固定的氣。它主掌五行,自有自然法則,而不是刻意守著氣來等待。岐伯在《天元冊》中說:「大虛空無邊無際,孕育出萬物的根源。萬物從這裡誕生,五行運轉不息,孕育萬靈。坤元主宰一切。」孕育出萬物的根源,並孕育出萬靈,這句話說明坤元是萬物的母親。坤元既然是萬物的母親,並主宰著它們,那麼天肯定有提前運用坤元的方法。

天之十干。以代戊己居中宮。而先用水火。然後成於木金。豈非總統坤元。而以土為首之義乎。是以天之御化。首以土為甲。而甲遂為土。仍順布五行於乙丙丁戊之上。而以本氣化之。遂以金加乙。水加丙。木加丁。火加戊。畢又再傳。而土加己。金加庚。水加辛。木加壬。

白話文:

在天的十個天干中,用丙丁戊己來代表八卦方位中的中央,而先使用水和火,然後形成木和金。這不正是代表著主宰大地的中心,而以土為主的意義嗎?因此,天的運作變化,首先以土為「甲」,而甲就變成了土。接著按照五行順序排列乙丙丁戊,並以它們的本氣變化。於是將金加入乙,水加入丙,木加入丁,火加入戊。完成後再傳送一次,將土加入己,金加入庚,水加入辛,木加入壬。

火加癸。而其本氣之陰陽。仍有不能從化。而依之以為用者。如加陽干為氣有餘。加陰乾為氣不足。又未嘗不因值年以佐用也。五運立。則年氣有所統。故運之所臨。每居中而常先。如土運之歲。上見太陰。則其氣先。而與司天會。是謂天符。與歲支同氣。則先而與歲會。是謂歲會與天符。

白話文:

當火曜遇上癸水,原本的陰陽之氣不一定能完全轉化。而依據這一點來應用的方法,如下:

  • **陽幹加臨:**代表氣息有餘。
  • **陰幹加臨:**代表氣息不足。

另外,也要考慮流年的影響,因為五運六氣的變化會影響年運的氣候特徵。例如,在土運之年,如果太陰星在上方,則太陰星的氣息會先出現,並與司天星會合,稱為「天符」。如果太陰星與流年地支同氣,則太陰星氣息會先出現,並與流年地支會合,稱為「歲會與天符」。

歲會三合。是謂太乙天符。所謂貴人者。司天與值歲朝拱之所在也。是以惡所不勝。歸所同和。隨運歸從。而生其病。故五運為該年之根本也。

白話文:

在三合年,會出現「太乙天符」星象。所謂的貴人星,指的是掌管該年的天星和值班歲星會合在一起。因此,人們容易受到不合時宜的事物影響,傾向於歸屬於相同和諧的事物。隨著運勢的變化,這些影響會逐漸顯現並引發疾病。因此,五運是該年疾病的根本原因。

2. 司天說

天有六氣。寒暑燥濕風火,即四時之主氣。候至而布之。以分六氣也。至於司天。則從地上六位之專精。而正對以居之。以主期年。而名之為司天者。依於甲子值歲之氣。仍以地上不遷之氣。會天之元。而立為監司也。其為六氣。一以甲子為序。而異於地上之四時。蓋既以主持一歲。

白話文:

天地間有六種氣候:寒、暑、燥、濕、風、火。它們就是四個季節的主導氣候,在適當的季節到來時就會出現,用來區分六種氣候。

至於主宰天象的司天之神,則根據地上六個方位的神靈專精所在,與其相對應的位置居住。司天之神主管一整年,因此稱為司天。

司天之神依據甲子年值歲的氣候而定,並結合地上不變的氣候,與天地的元氣相會,成為監察司天之氣的神靈。六種氣候按照甲子順序排列,與地上的四季不同。這是因為司天之神主管著一整年的氣候。

則自當以甲子為序也。其三陰三陽。上奉之者。六元在天。則三陰三陽不自主氣。所以正對皆奉之也。首少陰君火者。君火位午對子。令甲始子。與君為對。故遂名君火。尊君之出令也。其令主熱。不與顯明卯位之君火同。彼以方春行令。止以照臨。此在午宮。所對本屬夏令也。

白話文:

因此理當以甲子作為順序。它的三陰三陽,在上奉承的是六元在天。這樣三陰三陽就不會自行主導氣候,所以正對應著它們來奉承它。首位少陰君火,君火位於午對子。令甲始於子,與君相對。所以就稱之為君火,尊崇君主發號施令。它的令主導著熱氣,與顯明卯位的君火不同。卯位君火在方春行令,只用以普照。而午宮的君火,對應的原本就是夏季。

次丑未為太陰濕土。太陰在地。每與厥陰少陰合三陰而不離。故其位必次少陰。又坤土位未對醜。為土之官旺。是以上奉濕令也。又次寅申為少陽相火。火之精。本生於寅。寅對於申。申尚有餘暑。故以寅申奉火令。不當午者。午當君火。不敢侵也。又次卯酉。為陽明燥金之臨。

白話文:

醜未屬太陰,為濕土。太陰在下方,常常與厥陰、少陰合稱三陰,且不離散。因此,它的位置必定緊接少陰。此外,坤土的位置在未對應醜,是土最旺盛的地方,因此太陰濕土順天承運,得到濕潤的滋養。

寅申屬少陽,為相火。火的精華最初產生於寅,而寅對應申,申尚有餘熱。因此,寅申奉行火令,不選擇午,因為午屬君火,不敢侵犯。

卯酉屬陽明,為燥金所臨。

旺於酉對卯。故奉燥令也。又次辰戌。為太陽寒水。寒水本位亥子。而亥屬風木。子為午對。唯辰為水庫。戌當水冠帶。為進氣。故即以辰戌奉寒令。終巳亥為厥陰風木。風木於正六氣。本在醜子及寅司天。移位於巳亥者。木長生在亥。其對巳。故即以此奉風令也。蓋其所司以為一歲之令。

白話文:

酉時旺盛之氣與卯時對應,因此掌握著乾燥的氣候。其次是辰戌時,是太陽寒水之氣。寒水本位在亥子時,但亥屬風木,而子對應午時。只有辰時是水庫,戌時是水冠帶,是氣候進補的時段。因此,以辰戌時掌握寒氣。最後是巳亥時,是厥陰風木之氣。風木在六氣中,本屬於醜子時和寅時主持天象。將其位置移至巳亥時的理由是,木氣生長在亥時,其對應巳時。因此,便以此掌握風氣。以上所述的時辰所主持的氣候,是作為一年中各種氣候的規律。

唯六元主之。三陰三陽不能盡合。故唯上從而奉之。唯帶有本位本氣。則有本標太過不及之說。經曰少陰所為標也。厥陰所為終也。是巳有其所司。即有其在泉者。以天包地下。地在天中。地居天之半。而天氣之行於地者。亦半行於地上。半抑於地下。在前三氣行於地上。故屬司天。

白話文:

只有六經的主氣才能控制三陰三陽。三陰三陽無法完全配合,所以只有上部的氣血從順從六經主氣來奉養身體。只有帶著本經的本氣,纔有本經和標證太過或不及的說法。經文說:「少陰是標,厥陰是終」這裡已經有了各自的職司。也就是說,有在泉中運行的水分,因為天包覆在地下,地處在天的中間,地處於天的位置一半,而天之氣運行的範圍一半在地面上,一半壓在地下。在前面的三氣運行在地面上,所以屬於主司天的部分。

後三氣抑於地下。故屬在泉。在泉之氣沉而不上。故前揚後抑。前宣後郁。恆與司天為對。司天子午。則在泉卯酉。司天丑未。則在泉辰戌。司天寅申。則在泉巳亥。恆相對而輸轉之。故有在天在泉之異也。司天極於三氣。以天施之至也。在泉居於六氣。以地沉之至也。然總以司天為本。

白話文:

三焦下焦之氣,沉降在地下,所以歸屬於「泉」。「泉」中的氣質地沉重,無法向上升發。因此,三焦上焦之氣向前升舉,下焦之氣向後抑止,上面疏通,下面鬱結。

「泉」中的氣,與主宰天象的「司天」之氣經常相對應。當「司天」之氣在子午時,則「泉」中的氣在卯酉時;當「司天」之氣在醜未時,則「泉」中的氣在辰戌時;當「司天」之氣在寅申時,則「泉」中的氣在巳亥時。它們總是相對而存在,並相互輸轉。因此,「司天」和「泉」有區別。

「司天」之氣極盛於三焦之氣,因為它是天上氣候的極致。「泉」中的氣則居於六焦之氣,因為它是地中沉降的極致。然而,總體上來說,「司天」之氣是根本。

故本文不設在泉之歲。以司天統之也。

3. 地上三陰三陽說

司天以地上三陰三陽。奉天六元。然上下不類。而以奉之。未解何義。又不解地上三陰三陽。何以定位。內經未之發明。請試論之。予前既明六元之著。盛於三陰三陽之定位矣。此六元之正義也。乃於其對。亦必三陰三陽奉之。豈三陰三陽未有定義定位乎。夫天地之大氣涵於宇宙。

白話文:

司天的人(指具備天文學知識的人)根據地上的三陰三陽(指地面的三條陰脈和三條陽脈)來確定天上的六元(即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他們雖然奉行天道的規則,但是天上的六元和地上的三陰三陽並不相同,為什麼要以此來互相奉行呢?我還沒弄清楚它的意思。此外,地上的三陰三陽是如何定位的?《黃帝內經》中沒有說明。請允許我試著探討一下。我之前已經闡明瞭六元的性質,它充分體現在三陰三陽的定位上。這是六元正確的道理。那麼,與之相對應的,也必然有三陰三陽來奉行它。難道三陰三陽沒有明確的定義和定位嗎?宇宙間的浩瀚大氣充盈在天地之中。

大概藏於北。生於東。長於南。收於西。則三陰在北。三陽在東。三陰在南。三陽在西。可知也。在易東北俱為陽方。而此北陰東陽。西南俱為陰方。而此南陰西陽者。要此即兩儀四象之義。所謂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者也。蓋氣必先藏而後生。此乃靜藏之地。故三陰先奠位於亥子醜。

白話文:

大概藏在北方。生在東方。長在南方。收在西方。這樣三陰在北方。三陽在東方。三陰在南方。三陽在西方。就可以知道了。在易經中東北方都為陽方。而這個北陰東陽。西南都為陰方。而這個南陰西陽。這是兩儀四象的道理。所謂天以陽氣生長,陰氣滋長。地以陽氣消滅,陰氣收藏。因為氣一定要先收藏然後才能生長。這是安靜收藏的地方。所以三陰先奠定在亥子醜位置。

而太少厥皆聚者。所以全乎陰以為藏也。藏而後生。而生必於東。故三陽遂正位於寅卯辰。而少明太皆聚者。亦所以全乎陽而為生也。至於南離陽位。君火居之。而又總為三陰者。蓋巳午未皆長氣也。有生則必有長。長者實氣也陰也。北陰無以實長。故三陰亦聚於南。所謂天以陽生陰長者此也。

白話文:

而太陰和厥陰的精氣都聚集在一起。這是為了保全陰氣,讓它成為貯藏。貯藏之後纔有生長。而生長必定從東邊開始,因此三陽經脈(太陽、陽明、少陽)就正對著寅、卯、辰時辰。至於少陽和太陰的精氣都聚集在一起,也是為了保全陽氣而生長。

至於南方的離位是陽位,君火(心火)居住於此,但它同時總領三陰經脈(太陰、少陰、厥陰)。因為巳、午、未時辰都是陽氣旺盛的時辰。有生長必定有壯大,而壯大是屬於實氣,也屬於陰的性質。北方的陰位不能實長,所以三陰經脈也聚集在南方。這便是所謂的「天以陽生陰長」的意思。

西為蓐收正位。燥金居之。故西為陰方。為成為收。而三陽又居之者。蓋藏物必自下。收物必自上。生物必自下。殺物必自上。且自暑而涼。自秀而實。皆自上而下。上者陽也。而其時之肅殺者、亦陽也。申酉戌為肅殺之方。故三陽亦聚於此。所謂地以陽殺陰藏者此也。蓋天之二氣。

白話文:

西方屬於蓐收的正位,燥金之氣在此安居。因此,西方是陰方,具有收斂的性質。而三陽之氣又位於此,這是因為收藏萬物必須從下面開始,而收取萬物必定從上面開始。生長萬物必定從下面開始,殺伐萬物必定從上面開始。另外,天氣由炎熱轉為涼爽,植物由茂盛轉為結實,這些都是從上而下的變化。上面屬陽,而季節中的肅殺之氣也屬陽。申、酉、戌三時為肅殺之地,因此三陽之氣也聚集於此。這就是所謂的「地以陽氣殺伐,陰氣收藏」的道理。天地間的兩股氣息。

分為四象。北為陰。西為陰中之陽。此地之二象。東為陽。南為陽中之陰。此天之二象。而生長收藏之理。備著於此矣。

白話文:

將宇宙分為四個象區。北邊屬陰。西邊屬陰中的陽。這是地上的兩個象區。東邊屬陽。南邊屬陽中的陰。這是天上的兩個象區。而生長收藏的道理,就包含在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