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博議》~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六節五制生五論

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其生五。

河圖之教,五十有五,而總其數為天五地六;分其數為天五地五。天五者,一三五七九,五奇也;地五者,二四六八十,五耦也。奇以五乘五,五五二十五;耦以六乘五,五六三十。此所以天五地六也。然而陰陽交互,氣運相乘,則天氣反以六,地氣反以五。此六節五制之旨,軒岐所述也。

蓋兩儀既奠,而後天以陽而化氣,氣本無形,凡六合無形化氣之陰陽,皆本於天氣,以陰而成質。質處有形,凡六合有形成質之陰陽,皆本於地氣。所謂五者,生長化收藏,而成木火土金水是也。所謂六者,少陽陽明太陽厥陰少陰太陰,以奉寒暑燥濕風火是也。

所謂六為節者,天以一元布行於地,即本地之六位以分化氣,是天以六為節也。所謂五為制者,地以坤順承之化,即本天之五行以作成物,是地以五為制也。總之,天以五而干生,地以六而支生,以五加六而甲子生,天以五用六,地以六承五。此天施地生之大致,而六節五制之妙義也。

其生五者,原其初,則五行實生於一氣;由其後,則萬類皆生於五行。故五行有本生之理,有制用之道。其始也,天一生水,天一者,純剛之氣也。純剛之氣為全體,故生水。水之為物,一陽居二陰之間,由靜而動,由陰而陽,動而之陽,故地二生火。水火既濟,則形成而物暢,故天三生木。

陽既暢發,則陽後生陰,自舒而斂,故地四生金。土居中位,成乎四氣,而成功位次反居其後者,土為萬物之母,奉天而不居,故必於四氣之既成,而後見之也。然土為中宮,為爐鼎,能以水火為用;水火不得,則相射,是以戊己之位,藏於水火。此坎納六戊,離納六己,所自來也。

故戊己中宮為最尊,布氣育靈,為生物元始,所謂資生於坤也。故以是為南政,君臨於上,而水木火金四臟之氣環拱之;以其環拱,故謂之北政,如臣面君也。至其地支辰戌丑未,居四餘之偏,兼為四庫者,蓋以奠定四氣,所以始萬物,終萬物,而告成功於物後也。故天雖以五生土,

而常以一先四,而首萬物。一先四者,即五數之一,而首以土運之義也。此萬物所以資始也。地雖以十成土,而恆以二居五而終陰陽。二居五者,戊癸化火,而適終於地二之數也。此萬物所以資生也。生生之本,制用之道盡矣。

白話文:

六節五制生五論

天以六個節氣運行,地以五行相生相剋為法則,從而產生萬物。

河圖的奧義有五十五數,總和為天五地六,細分則為天五地五。天五指的是一、三、五、七、九,為奇數;地五指的是二、四、六、八、十,為偶數。奇數以五相乘得二十五,偶數以六相乘得三十,這就是天五地六的由來。然而陰陽交替,氣運相乘,則天氣反以六為數,地氣反以五為數,這就是「六節五制」的精髓,也是軒轅、岐伯所闡述的。

天地之初,陽氣化為無形的氣,六合之中一切無形的陰陽之氣都源於天氣;陰氣凝聚成有形的物質,六合之中一切有形的陰陽之質都源於地氣。「五」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代表生長、化育、收藏的過程;「六」指的是少陽、陽明、太陽、厥陰、少陰、太陰,代表六種氣候:寒、暑、燥、濕、風、火。

所謂「六為節」,是指天以一元之氣布施於地,而地則以六個方位來分化吸收天之氣,故稱天以六為節;所謂「五為制」,是指地以坤厚之德承載天之氣,並以五行來化育萬物,故稱地以五為制。總而言之,天以五氣主宰萬物之生成,地以六氣輔助萬物之生長,天五地六相合則產生甲子,天以五而用六,地以六而承五,這就是天施地生的大致法則,也是六節五制妙義的所在。

「其生五」是指萬物起源於一氣,最終萬物皆由五行生生不息。五行有其本源和運作法則:最初,天一生水,天一為至剛之氣,故能生水;水居於二陰之間,由靜轉動,由陰轉陽,故地二生火;水火既濟,萬物生長,故天三生木;陽氣暢達後,轉而收斂,故地四生金;土居中位,配合四氣,成就萬物,故土位居後,土為萬物之母,奉天而不居功,故在四氣既成後才顯現。土居中宮,如同爐鼎,能運用水火,水火失衡則相剋,戊己土則藏於水火之中,坎宮納戊,離宮納己。

戊己土居中宮為最尊,布氣育靈,為萬物之元始,是為「資生於坤」,故為南政,居於主位;水木火金四臟之氣環拱於中,如同臣子侍奉君王,故為北政。地支辰戌丑未居於四隅,為四庫,奠定四氣,主宰萬物之始終。天雖以五生土,卻常以一先四,主導萬物;地雖以十成土,卻常以二居五,終陰陽之數。生生之本,制用之道,皆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