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博議》~ 題辭
題辭
1. 題辭
儒可無用乎。耳目心思等之木石。百年為可悼也。儒可有用乎。兵刑錢穀紹之職司。一時為可鄙也。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求所謂卓然自命。上不溷君王而下不委諸草莽者。其在岐黃之業乎。夫岐黃之業。談何容易。不知陰陽消長之理者。不可與言醫。不知死生變化之故者。
白話文:
儒家思想可能沒什麼用吧?就像耳目心思和木頭石頭一樣,百年過後只會令人哀悼。儒家思想可能有用吧?像掌管兵刑錢穀這些官職,一時之間會令人瞧不起。在當今這個時代,立志於古人的之道,追求那些卓爾不羣、自我命定的目標,既不依附於君王,也不委身於草莽百姓,這樣的目標在哪裡呢?也許在醫學之中吧。岐黃之術,談何容易?不懂陰陽消長規律的人,不能和他談醫術;不懂生死變化道理的人,也不敢與他討論醫理。
不可與言醫。不知草木蟲魚邱陵牝牡之性情者。不可與言醫。不知古今異宜剛柔互用應變合於秒忽者。不可與言醫。若是則五經四子之書。醫之宗旨也。二十一史前後成敗君臣興廢之所由。醫之證據也。與夫諸子百家零星傳記雜出於飲食藥石之書醫之雜俎也。宰相須用讀書人。
白話文:
不知草藥、動植物、地勢、雌雄特點的人,不能和他討論醫學。不知古今疾病的不同、治療的剛柔變化、應變之道的人,不能和他討論醫學。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五經四書》就是醫學的宗旨。《二十一史》記載的歷代興衰成敗、君臣更替的原因,就是醫學的例證。各種典籍、傳記、雜書中記載的飲食藥物知識,就是醫學的雜項。宰相必須用讀書人。
國醫須用讀書人。如是而儒之一生。無用不等之木石。有用不綴之職司。休德令聞而擅其美。豈不重賴夫醫也耶。醫之不可易言。儒之不可易言也。余性鄙寡交。不樂輕與人。人不屑吾與。猶憶總角時。郡中得交羅君淡生。即今之東逸也。探所得細繹胸中經史袞袞可聽。旁及古文字學。
白話文:
國家醫師的職責應該由讀書人來承擔。如果這樣,那麼一位儒家學者的一生,就不會像無用的木石一樣,而是有實用的、不間斷的職責。他們可以休養道德、獲得好名聲,並擅長使用自己的本領。難道這不是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醫師嗎?醫師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就像儒家學者一樣重要。我的性格孤僻,不善於交際,也不樂意輕易與人相處。別人也看不起我與他們交往。但我仍然記得孩提時代,在郡中結識了羅淡生先生,也就是現任的東逸先生。他博學多聞,談吐高雅,讓我受益匪淺。他的博學不僅限於醫學,也包括古文字學。
皆可法知其非常人。未幾陵谷變遷。隱見於煙雨蓬茨之下。名可得聞。跡不可得見。如是者三十年。君之讀書樂道。視壯年又何如。而內經博議諸書出矣。人謂與東逸先生同時朝夕討論不倦。所重豈在區區。余曰。儒之無用者如彼。有用者又如此。百歲而後。其欲尚有東逸者。
非博議諸書。又焉足千古哉。
友弟石年趙汝揆拜書。
白話文:
通曉醫術的人,都可以知道他不是普通人。不久之後,時光流逝,隱隱約約地出現於雲霧繚繞的深山之中。他的名字可以聽到,但蹤跡卻不可見。像這樣過了三十年,您鑽研醫書的樂趣,相比年輕時如何呢?而這期間,您寫出了《內經博議》等醫書。人們說,您和東逸先生同時研討醫學,勤奮不懈。所看重的不外乎醫術。我說:儒者中無用的像那樣,有用的也像這樣。過百歲之後,還有誰能像東逸先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