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讀醫隨筆》~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2. 證治總論

3. 氣血精神論

醫者,道之流也。道家以精、氣、神,謂之三寶,不言血者,賅於精也。是故氣有三:曰宗氣也,榮氣也,衛氣也。精有四:曰精也,血也,津也,液也。神有五:曰神也,魂也,魄也,意與智也,志也,是五臟所藏也。凡此十二者,為之大綱,而其變則通於天地萬物,而不可以數紀。

《內經》邪客曰: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肺,而行呼吸焉;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而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衛氣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五味曰:谷入於胃,其精微者,先出於胃之兩焦,以溉五臟,別出兩行,營衛之道。

其大氣之轉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出於肺,循喉嚨,呼則出,吸則入。營衛生會曰:谷入於胃,以傳與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息,陰陽相貫,如環無端。營出中焦,衛出下焦。中焦受氣,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命曰營氣。營衛者,精氣也。

血者,神氣也。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刺節真邪曰:氣積於胃,以通營衛,各行其道。宗氣留於海,其下者注於氣街,其上者走於息道。決氣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腠理發泄,汗出溱溱,是謂津。

谷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曲伸,泄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五癃津液別曰:水穀入口,輸於腸胃,其味有五,各注其海;其液別為五,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

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天寒衣薄,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溜於膀胱,則為溺與氣。非哀氣並,則為泣;中熱胃緩,則為唾。本神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

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謂之魂,並精出入謂之魄,所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有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天年曰:血所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本臟曰: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

白話文:

氣血精神論

醫者,是道的延伸。道家將精、氣、神稱為三寶,不提及血,是因為血包含在精的範疇之中。因此,氣有三種:宗氣、榮氣、衛氣。精則有四種:精、血、津、液。神則有五種:神、魂、魄、意、智、志,這五種都是五臟所藏之物。這十二種物質,是人體運作的大綱,其變化則貫通天地萬物,無法用數字來記錄。

《內經》中提到:五穀進入胃中,其糟粕、津液、宗氣,會分流到三個管道。宗氣聚集在胸中,從喉嚨出來,貫穿心肺,以進行呼吸;榮氣則將津液輸送到脈管中,轉化為血液,滋養四肢末端,並灌注五臟六腑,以配合時間的節律;衛氣則表現出強勁迅速的特質,在四肢末端、肌肉、皮膚之間運行不息。五味則指:穀物進入胃中,其精華物質會先從胃的兩焦(上焦、中焦)出來,滋潤五臟,再分兩路運行,形成營氣和衛氣。

體內的大氣如果不能運行,就會積聚在胸中,稱為氣海,從肺部出來,沿著喉嚨,呼氣時排出,吸氣時吸入。營氣和衛氣的關係是:穀物進入胃中,經由肺部傳輸到五臟六腑,各個器官都接受氣的供給。其中清氣為營氣,濁氣為衛氣;營氣在脈管內運行,衛氣在脈管外運行,營氣周而復始,陰陽相互貫通,像環狀一樣沒有終點。營氣起源於中焦,衛氣起源於下焦。中焦接受氣,將糟粕排出,蒸騰津液,將精華物質向上輸送到肺脈,轉化為血液,以滋養生命,這過程至關重要,因此營氣獨自運行於經脈管道中。營氣和衛氣都是精氣的表現形式。

血液是神氣的體現。上焦如同薄霧,中焦如同泡沫,下焦如同水道。針灸治療邪氣的方法是:氣聚集在胃中,以暢通營氣和衛氣的運行,各行其道。宗氣停留在氣海,下行的部分注入氣街,上行的部分則沿著呼吸道運行。關於氣的形成,兩股神氣相搏擊,結合而形成形體,總是先於身體的誕生,這就是精氣。上焦發散作用,宣佈五穀之味,滋養皮膚,充實身體,潤澤毛髮,如同霧露的滋潤,這就是氣。皮膚毛孔開合,汗液大量排出,這就是津液。

穀物進入體內,氣機充盈,津液灌注到骨骼,骨骼活動自如,排出津液,滋養腦髓,使皮膚潤澤,這就是液體。中焦接受氣,提取汁液,轉化成紅色,這就是血液。阻礙營氣的運行,使之無法暢通,這就是脈絡阻塞。關於津液的分類,水穀進入口中,運送到腸胃,其味道有五種,各歸屬於不同的經絡;其液體也分為五種,各走不同的管道。因此,三焦排出氣,以溫暖肌肉,充實皮膚,形成津液;而那些流動緩慢的液體,則成為液體。

夏天穿著厚衣服,則毛孔張開,所以會出汗;冬天穿著薄衣服,毛孔閉塞,氣濕不能運行,水向下流到膀胱,則成為尿液。悲傷之氣聚集,則會哭泣;胃火過盛,則會流口水。

關於精神的起源:上天賦予我們的叫做德,大地賦予我們的叫做氣,德盛氣弱而產生生命。

所以,生命的起源稱為精,兩股精氣相搏稱為神,隨著神氣的往來稱為魂,精氣的出入稱為魄,主宰事物的能力稱為心,心中有所記憶稱為意,意念有所儲存稱為志,根據志向而產生變化稱為思,根據思慮而遠大志向稱為慮,根據思慮而處理事物稱為智。

關於人的生長發育:血液已經融合,營氣和衛氣已經通暢,五臟已經發育完全,神氣歸於心臟,魂魄俱全,才算成為完整的人。

關於臟腑的功能:人的血氣精神,是維持生命、運行於性命之間的根本;經脈是運行血氣,調節陰陽,濡養筋骨、利於關節的通道;衛氣是溫暖肌肉,充實皮膚,滋養毛孔,主宰開合的機能;志向和意念是駕馭精神,收攝魂魄,適應寒溫,調和喜怒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