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今氏

《醫醫醫》~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世界對於醫者之醫方

亦何輕重失宜至是耶。

又嘗見夫揮金如土,擲金若沙於嫖賭者矣。當其初入迷途,尚未至於傾家蕩產,父兄或預為嚴責,師友或婉為戒勸,皆不能阻其揮霍浪擲之心。及一旦對於醫者,則又大反其所為,雖區區者亦必靳以與人而卒之家產仍然傾蕩於嫖賭中,或且召染惡疾,或且流為盜匪,並至喪失其身而不悔,此尤不可解者也。然此特無益有損之大者耳,而凡小焉者毋論矣。

世之人蓋禁絕無益之用而轉為有益之用哉。

聖人之用財也,自奉儉約,待人豐厚,而於理欲之界,尤嚴防其出入。世人之用財,則反是矣。於欲路上,雖恣用千萬不嫌其多,於理路中,雖偶用一二即謂為過。此聖道所以日衰,世道醫道因此日壞也。然亦間有理欲並用者,則仍是求福免禍之心,非真能繩向理路,上為作用也。

如各省官醫局及各贈醫院,皆官界社會,所以分濟貧乏也,局中院中主持醫者,不知果為良否,然一醫日診數十人者有之,且過百診者亦有之,此雖聖神不能如是,是直以為兒戲矣。其中縱或有一得,而究之所失者多,然則官醫局與各贈醫院之設,非仁者與非也,所謂好仁不好學也。

醫本仁術,贈醫局院之發起,亦本仁心,唯不得其道,則轉以仁者之心而反為不仁之事。蓋得一良醫,可以活千萬人,否則,反是何如?得千萬之良醫而全活天下後世無量數之人?此其義雖前人亦偶見及,不過責望醫者之自為良而不能深切著明,醫者之病根,改良醫者之方藥,縱使責望再深,學堂開遍,局院設滿於天下,無當也。

《醫醫醫》一篇正所以濟仁者無窮之心,而不使偶有貽誤,稍留缺憾,只須厚籌經費,豐給修火,多聘通醫,嚴訂功過,無論局院,大小病者,多寡限制,各醫一日不得過十診,並須隨證詳立脈相病情、治否方法,以及一切禁忌,交給病人,仍一面註冊存之局院,按月分年合榜通衢,以待官府考覈。照此章程逐漸擴充,由省會以及各府州縣,自城市以至各鄉村落,一省如此,直省皆然。

除富厚者足以自行奉請外,其有不能設立局院者,即合一區之眾,預為厚集養醫之費,或論年月給奉,或臨時分診給奉,皆可取之公中,總使醫者足以贍其身家而有餘,並一洗從前苟且輕賤之習,則天下隨處皆良醫,天下病者亦皆全活而無患矣。

《醫醫醫》一篇,非特欲世界之人皆無疾病,醫盡良醫,且更望人人皆為聖賢。人生富貴不可必,神仙不可求,而疾病則可卻,聖賢亦可為也。古今天下之病,推而廣之,不知幾千萬種,而一證又千頭萬緒,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誠不易言醫治。約而言之,又不過外感、內傷兩病,外感則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氣為之,內傷則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所發,合之所謂十三因也。

白話文:

世界對於醫者之醫方

為何會輕重失宜到如此地步呢?

我曾見過揮霍無度,把錢財當成糞土般花在嫖賭上的人。他們剛開始誤入歧途,還沒到傾家蕩產的地步時,父母兄弟或許會嚴厲責備,師友或許會好言勸戒,但都無法阻止他們揮霍浪費。然而,一旦遇到需要看病,他們卻又變得非常吝嗇,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費用也捨不得花,最終家產還是敗光在嫖賭上,甚至染上惡疾,淪為盜匪,甚至喪失性命也不後悔,這更是讓人難以理解的。這只是損害極大的例子,更小的損害就更不用說了。

世人為何不能禁止無益的支出,轉而用在有益的事情上呢?

聖人使用錢財,自身生活簡樸,待人慷慨,在情慾的界限上,更是嚴格防範其出入。世人使用錢財,卻恰恰相反。在慾望的道路上,即使花費千萬也不嫌多,在正道的道路上,即使偶爾花費一點就認為是浪費。所以聖道日漸衰微,世道醫道也因此日益敗壞。雖然也有兼顧情慾和正道的人,但他們仍然是為了求福避禍的心態,並非真正能遵循正道,向上努力。

像各省的官辦醫局和各個慈善醫院,都是官府和社會設立來救濟貧困百姓的機構。這些機構和醫院的主持者,醫術水平的好壞不得而知,但是一天看診幾十個人甚至上百個人的醫生也有,這即使是神明也做不到,簡直是兒戲。其中即使有一兩個治癒的案例,但最終失敗的案例更多。所以官辦醫局和各個慈善醫院的設立,並非真正的仁義,而是所謂的“好仁不好學”。

醫術本是仁愛之術,設立慈善醫局醫院的初衷也是出於仁心,只是方法不得其當,反而用仁愛之心做了不仁之事。因為一個好的醫生,可以救活千萬人;反之,則會造成相反的結果。如果能有千萬個好醫生,就能救活天下後世無數的人。這個道理雖然前人也偶爾提及,但只是責備醫生自身不好,而沒有深入闡明醫生存在的問題、改良醫生的方法和藥方。即使責備再深,學校開遍天下,醫局醫院遍布天下,也無濟於事。

《醫醫醫》一文正是為了補足仁者無限的愛心,避免偶爾出現的錯誤和缺憾。只要籌措足夠的經費,提供良好的醫療條件,聘請許多有能力的醫生,嚴格考核醫生的功過,無論是醫局醫院,還是病人病情輕重多少,都必須限制,每個醫生一天不得超過十個病人。並且必須根據病情詳細記錄脈象、病情、治療方法以及一切禁忌,交給病人,同時也登記在醫局醫院,按月或按年公開張貼,等待官府考核。按照這個章程逐步擴展,從省會到各府州縣,從城市到鄉村,一個省如此,所有省份都如此。

除了富裕的人可以自行聘請醫生外,那些無法設立醫局醫院的地方,可以由一個區域的人共同籌集資金養活醫生,可以按月或按年發放薪水,也可以根據看診情況發放薪水,這些都可以從公款中支出。總之,讓醫生能養家餬口並且有餘裕,徹底改變以往醫生被輕視的陋習,那麼天下到處都是好醫生,天下病人也能得到救治而無後顧之憂。

《醫醫醫》一文,不只是希望天下人都沒有疾病,醫生都成為良醫,更希望人人成為聖賢。人生富貴不能強求,成仙成神也不能強求,但是疾病是可以避免的,成為聖賢也是可以做到的。古今天下疾病,推而廣之,不知有多少萬種,而一種疾病又有千頭萬緒,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醫治確實不容易。簡單來說,疾病不過是外感和內傷兩種,外感是由風、寒、暑、濕、燥、火六種邪氣引起的,內傷是由喜、怒、哀、樂、愛、惡、慾七種情志所引起的,合起來就是所謂的十三個致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