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今氏

《醫醫醫》~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醫者自醫之醫方

它如各國諸哲學家亦皆治內傷好手,學者誠能祖述歧景,憲章孔孟,旁及諸子百家,則外感內傷無不畢治。此雖創論,實是至理。聖賢千言萬語,無非使人節制性情,發抒性情。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天地位而萬物育,又何有於七情之害,《論語》二十篇孔聖答諸賢之問,莫不各就其性情之偏而醫之,《孟子》七篇,七年之病,三年之艾,如恥之莫若師文王與夫好勇、好貨、好色之喻,心不若人則不知惡之類,亦皆因其所病而醫之,此非孔孟治內傷之聖劑哉?類推者不可殫述,奈世人皆不知服此等藥,以為自治而入聖賢之階,有內傷者仍不肯服此等藥,以為自治其情之劑,而唯乞靈於草木。

不知草木之品,神農、黃帝、岐伯、仲景所以治外感也,若內傷則必須服聖賢語言之藥,以情治情,自為節制,或藉草木之品,聊與宣通血氣,始為治內傷者之至良法。醫者苟能預諸此等良方,遇內傷者即以投之。內傷者如能順受其治,則世界自無不治之內傷,且皆以自治而入聖賢之途,學者當亦聞所未聞也,西醫不更聞所未聞乎。

內傷即虛勞證,方書列於中風之後,中風為外感第一難治,虛勞為內傷第一難治。以風為賊,邪行速而數變,如疾風暴雨,其來也驟,猝不及防。然唯直中臟者不治,若中經絡、血脈與中腑證尚皆可治。而虛勞則皆不可治,何也?一由病者向所見聞,失血之證終成虛勞而不可救,今忽己身患此,不免心驚,病一入心,已不易出。

醫者又見患此證者終亦必亡,只為敷衍,不與深求,既不知進以聖賢語言之藥,而只以草木之品雜亂投之,又不能層層節制,步步為營,徒為見血止血,見咳治咳,見熱治熱,混論陰虛陽虛,任意滋陰補陽,而不審其血之何由失。蓋吐血者陽絡破也,下血者陰絡破也,雖吐逆而下順治法難易攸分,然其破絡則一。

人身只血氣兩端,日夜循行經絡軀殼,周流無間,何故破絡而出?必先切察其出之因,按經循去,即為止血。血止之後,已離經而吐未盡之血,與吐時所過絡口黏滯之血,皆為瘀血,此種瘀血為害最大,而隱不去其瘀,則日夜循行經絡之血所過瘀積之地必致瘀結日甚,一旦有所感觸,不論外因、內因,又必破絡而出,則絡口日大,瘀結更多,屢發則絡口愈大,瘀結愈多。如地方積匪不去,則必擾害良民,勾結黨援,盤踞日堅,乘機竊發,往往決裂而不可治。

故必止血之後,即與去瘀,分別經界絡口,各為掃除淨盡,隨即更與補絡,乃稱完善。不然,罔不復發,發之不已,罔不危殆?愚於此證必為大聲疾呼,先與訂明止血、去瘀、補絡三法,並諄諄以聖師語言之藥,使其自治其情,以竟全功。能遵法者,無不收效,而藐藐自誤者亦復不少,吾未如之何也。

白話文:

醫者自醫之醫方

古今中外哲學家都是治療內傷的行家。學習者如果能繼承和發揚岐黃醫學的精髓,遵循孔孟之道,並廣泛涉獵諸子百家的思想,那麼外感內傷都能徹底治愈。這雖然是創新的觀點,卻是至理名言。聖賢的教誨,歸根結底都是教導人們節制和調達情志。喜怒哀樂等情緒未發時稱為“中”,發出來又都恰到好處則稱為“和”。

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有了秩序,萬物就能生長。天地有了秩序,萬物才能生長,又何必害怕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的傷害呢?《論語》二十篇中,孔子回答諸位賢人的問題,都是針對他們各自的情志偏頗進行治療;《孟子》七篇中,也論述了“七年之病,三年之艾”,以及以文王為師、警惕好勇鬥狠、貪財好色等喻例,闡述了“心不若人則不知惡”的道理,這些都是根據他們的病因進行治療,這難道不是孔孟治內傷的良方妙計嗎?類似例子不勝枚舉。可惜世人都不懂得服用這種“藥方”,以為能自我治理而達到聖賢的境界。患有內傷的人,也不願意服用這種“藥方”來調理自己的情志,反而只寄希望於草木藥物。

要知道,草木藥物是神農、黃帝、岐伯、張仲景等醫聖用來治療外感的,治療內傷則必須服用聖賢之言作為藥方,以情治情,自我節制,或者輔以草木藥物來疏通血氣,這才是治療內傷的最佳方法。醫生如果能預先掌握這些良方,遇到內傷病人就能對症下藥。內傷病人如果能順從醫囑,那麼世上就沒有治不好的內傷,而且都能通過自我調理達到聖賢的境界,這真是聞所未聞啊!西醫更是聞所未聞!

內傷也就是虛勞,在醫書中列在中風之後。中風是外感病中最難治癒的,虛勞則是內傷中最難治癒的。風邪像賊寇一樣,邪氣傳播迅速且變化多端,如同疾風暴雨,來勢洶洶,讓人措手不及。但是,只有直中臟腑的風邪難以治療,如果只是侵犯經絡、血脈和腑臟,還是可以治療的。而虛勞卻大多難以治療,這是為什麼呢?一個原因是病人以前所見所聞,導致失血症最終變成虛勞而難以救治。如今自己也患上了這種病,難免心驚膽戰,病入心扉就難以痊癒了。

醫生又看到患有這種病的病人最終都會死去,因此只是敷衍了事,不去深入探究。既不知道用聖賢之言作為藥方,讓病人自我調理情志,反而只用草木藥物胡亂投藥,又不能層層節制,步步為營,只是看到出血就止血,看到咳嗽就治咳嗽,看到發熱就治發熱,混淆陰虛陽虛,隨意滋陰補陽,而不去探究失血的原因。其實,吐血是陽絡破損,下血是陰絡破損,雖然吐血和下血的治療方法難易有所不同,但都是因為經絡破損。

人體只有血氣兩方面,日夜在經絡中運行,周流不息,為什麼會經絡破損出血呢?必須先仔細探察出血的原因,沿著經絡尋找病因,才能止血。血止之後,已經離開經絡而尚未吐盡的血,以及吐血時經過的經絡口黏滯的血,都是瘀血,這種瘀血的危害最大。如果不清除瘀血,那麼日夜循行經絡的血流經過瘀積的地方,瘀結就會越來越嚴重,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不論外因內因,都會再次經絡破損出血,這樣經絡破損的口子越來越大,瘀結也越來越多,反复發作,經絡破損的口子就越大,瘀結也越多。這就像地方上匪患不去除,就會擾亂百姓,勾結同夥,盤踞日久,伺機作亂,最終就會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因此,必須在止血之後,立刻去除瘀血,分別辨明經絡破損的部位,徹底清除乾淨,然後再修復經絡,這樣才能算完善的治療。否則,就會反覆發作,無休無止,就會危及生命。我對此病要大聲疾呼,首先要明確止血、去瘀、補絡三種方法,並用聖賢之言作為藥方,讓病人自我調理情志,才能最終痊癒。能遵照方法治療的人,都能收到效果,但那些輕率自誤的人也不少,我也無能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