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醫學讀書記》~ 跋

回本書目錄

1.

夫治病猶治國也。治國者,必審往古理亂之事蹟,與正治之得失,而後斟之以時,酌之以勢,而後從而因革之;治病者,必知前哲察病之機宜,與治療之方法,而後合之氣體,辨之方土,而從而損益之。蓋未有事不師古,而有濟於今者;亦未有言之無文,而能行之遠者。予自弱冠,即喜博涉醫學,自軒岐以迄近代諸書,搜覽之下,凡有所得,或信或疑,輒筆諸簡,雖所見未廣,而日月既多,卷帙遂成。昔真西山修《讀書記》謂門人曰:此人君為治之門,如有用我者,執此以往。

予之是集,即西山讀書記之意也,執此以往,亦可以應變無窮矣。

飼鶴山人尤怡識

白話文:

治病就像治理國家一樣。治理國家的人,必須審慎研究古代興衰治亂的史蹟,以及正確治國的成敗得失,然後再根據當時的時機和形勢,調整施政措施。治病的人,也必須了解前代醫家診斷疾病的技巧和治療的方法,然後結合病人的體質,考慮當地的地理環境,再增減藥物或治療方案。總之,沒有不學習古代經驗而能有所成就的,也沒有不依靠文字記載而能廣泛流傳的。我從年輕時就喜歡廣泛閱讀醫書,從古代的軒轅黃帝、岐伯到近代的醫書,我都仔細研讀,凡是獲得的知識,不論是相信的還是懷疑的,都記錄下來。雖然見聞還不夠廣泛,但經過多年的積累,終於完成了這部著作。從前真西山先生編寫《讀書記》時,曾對他的學生說:「這是君主治國的指南,如果有人要使用它,就拿著它去實踐。」我的這部醫書,就是效法真西山先生《讀書記》的精神,用它去應付各種情況,也能夠應付自如。

飼鶴山人尤怡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