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讀書記》~ 徐序
徐序
1. 徐序
文中子云:醫者,意也;藥者,瀹也。謂先通其意,而後用藥物以疏瀹之也。善哉言乎!醫理在是矣,而意之通實難。泥一成之見,而欲強人之病以就吾說,其患在固執;好作聰明,而不窮究乎古人之成書,是猶兵家之廢陣圖,法吏之廢律令也,其患在不學。由前之說,在不能用意;由後之說,在誤於用意。
夫然以不學之人,與不通不識,而又熾以忮同列,競名利之心,以此用藥,其不致抱薪而救火,持水而投石者幾何哉!語云:學書紙費,學醫人費,蓋為此也。尤君在涇,讀書好古士也,而肆其力於醫,於軒岐以下諸書,靡昕夕寒暑,穿穴幾遍,而以己意條貫之。其間凡有所得,筆之於書,日月既多,卷帙略定。
辨五行之生克,察四氣之溫嚴,審人事之陰陽虛實,與夫藥性之君臣佐使。凡成書之沿誤者,釐而正之;古人紛紜聚訟者,折而衷之。夫惟多讀古人之書,斯能善用古人之書,不誤於用意,亦不泥於用意,於長沙氏之旨,庶幾得之,可謂通其意矣。
抑吾觀太史公之傳扁鵲也,云長桑君以禁方盡與之,忽然不見,後遂能生死人,其說近於鬼物,其人不可再得;而其傳淳于意也,謂得禁方於公乘陽慶,傳黃帝扁鵲脈書五色診病,是多讀書而通於意者。扁鵲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如淳于意者斯可矣。尤君之學不知於古人何如,然多讀書而通以意,是聞古人之風而興起者,由此書以治病,當不貽譏於人費也夫!
乾隆四年己未春三月松陵徐大椿靈胎敘
白話文:
徐序
文中子說:「醫術,重在領會病人的病情;藥物,只是輔助治療的方法。」意思是說,要先了解病人的病情,然後再用藥物來調理。這句話說得好啊!醫學的道理就在這裡,但真正能了解病人的病情卻很難。如果固執己見,強迫病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病,那問題就出在死板固執;如果自以為聰明,不去深入研究前人的醫書,就像軍隊丟棄了兵法圖譜,官吏廢棄了法律條文一樣,問題就出在不學習。前一種情況,是不能用心體會;後一種情況,是誤解了用心體會的真諦。
那些不學無術,又不通曉醫理,還又嫉妒同行的庸醫,一心只想追逐名利的人,用這樣的心態去治病,不就如同抱著柴火去救火,端著水去滅石頭一樣嗎?俗話說:「學書需要花費紙張,學醫需要花費人力」,就是這個道理。尤君在涇縣,是一位博覽群書、崇尚古代學問的人,他把精力投入到醫學中,研讀從軒轅黃帝、岐伯以來的醫書,無論是酷暑嚴寒,他都孜孜不倦地鑽研,反覆研讀,並用自己的理解將其串聯起來。他把所得的體會都記錄在書中,日積月累,終於完成了這部醫書。
他辨析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觀察四季氣候的寒暖變化,審察人體陰陽虛實的狀態,以及藥物的君臣佐使關係。對於醫書中沿襲下來的錯誤,他一一糾正;對於古代醫家們意見紛紜的爭論,他都加以分析,找出其根本原因。只有廣泛閱讀前人的醫書,才能善於運用前人的醫書,既不會誤解前人的用意,也不會拘泥於前人的方法,從而達到長沙氏(扁鵲)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理解了病人的病情。
我觀察司馬遷所寫的扁鵲傳記,記載長桑君將全部醫術都傳授給扁鵲,之後便消失了,扁鵲因此能夠死而復生,這聽起來像是神鬼之說,難以再現;而淳于意的傳記則說,他從公乘陽慶那裡得到了醫術,繼承了黃帝、扁鵲的脈診、五色診病之法,這是因為他博覽群書,從而真正理解了醫學的精髓。扁鵲我沒能親眼見到,但能見到像淳于意這樣的人就足夠了。尤君的醫學造詣在古代醫家之中如何我不得而知,但他博覽群書,領會了醫學的真諦,是繼承了古代醫家的風範而興起的,用這本書治病,一定不會讓人失望。
乾隆四年己未春三月 松陵 徐大椿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