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醫學讀書記》~ 鮑序

回本書目錄

鮑序

1. 鮑序

昔陶元亮自言,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忻然忘食。昌黎進學解則云:記事者必提其要,積誠生悟。古今人不相遠也,即醫學亦何獨不然。吾郡尤在涇先生,讀書好古君子也,鍵戶潛修,不慕榮利,沉酣典籍,更邃於醫。

其所著《傷寒貫珠集》、《金匱心典》、《金匱翼》諸書,皆能闡靈蘭之秘,接長沙之源;吸英吐華,鍛年煉月,出其餘蘊,成《讀書記》,簡而精,微而顯,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其足以嘉惠後學者,法乳所溉,瓣香到今。夫稚川之論名醫胚胎良史貞白之撰別錄,輔翼本經。

方之古人,殆不多讓,無惑乎燼餘之簡,歷久彌新,徑寸之函,先睹為快。吾友謝君桂生,多學而精醫理,尤氏諸書,尤其服膺而深有得者,慨是書鋟版無存,借錄易舛,詳加校正,付剞劂氏,俾稽古之士,讀是記而並讀先生全書,讀全書而更能融貫古人之書,誠快事也。

至先生文學德望,則諸書序文及家傳具存,傳中曾述先生句云:病來希逸春無分,老至淵明酒已捐,椰瓢松塵,揮酒自如,蓋有出塵之胸襟,乃有濟世之神術,彼挾名利之見者,詎可同日而語耶!抑聞之抱朴子讀道德五千言,謂當一字一拜。吾尤願讀是記者,字字深思,時時玩索,忻忻然意有所會,陶陶然樂自無涯。

秋水空明,則養生之妙諦也;春風和藹,則活人之真詮也。嘻!微先生吾誰與歸?

光緒十四年冬月後學鮑晟謹識

白話文:

[鮑序]

陶淵明曾說自己愛讀書,不求徹底理解,只要有所領悟,就會高興得忘記吃飯。韓愈在《進學解》中也說:記載事情一定要抓住重點,積累真誠才能有所感悟。古今人並沒有什麼不同,醫學方面也是如此。我們郡裡的尤在涇先生,是一位愛讀書、崇尚古代學問的君子,他閉門潛心修學,不追求名利,沉浸在典籍之中,醫術造詣更深。

他所著的《傷寒貫珠集》、《金匱心典》、《金匱翼》等書,都能闡發靈蘭秘訣,繼承長沙藥學的源流;他博採眾長,精心鑽研,將自己多年的心得體會,寫成了《讀書記》這本書。這本書簡潔精煉,含義深邃卻又明白易懂,可以由此推廣,觸類旁通,足以嘉惠後學,就像甘露滋潤幼苗,芬芳至今。 稚川(葛洪)論述名醫的著作,以及貞白(梁簡文帝蕭綱)所撰的《別錄》,都輔佐、補充了《本經》。

與古代名醫相比,尤先生的醫術也毫不遜色,難怪他遺留下來的簡冊,歷久彌新,讀來令人喜悅。我的朋友謝桂生,學識淵博,尤其精通醫理,對尤先生的著作更是推崇備至,並有深入的理解。他很惋惜這些書的刻印版本已經不存,抄錄的版本也多有錯誤,於是仔細校正,交給剞劂氏刊刻,以便那些研究古代醫學的人,一邊讀這篇記,一邊讀尤先生的全書;讀完全書後,又能融會貫通古人的醫書,這真是令人快慰的事情!

至於尤先生的學問品德和聲望,諸書的序文和家傳都有記載。家傳中曾提到先生的詩句:「疾病纏身難得春光,年老時已不再飲酒」,他以椰瓢盛酒,坐在松樹下,悠然自得,顯露出超凡脫俗的胸襟,以及濟世救人的精湛醫術。那些一心追求名利的人,怎麼能與他相提並論呢!據說抱朴子讀《道德經》五千言,每讀一字就拜一次。我更希望讀這篇記的人,能仔細思考每個字,反覆玩味,欣然有所領悟,樂在其中,無窮無盡。

秋水澄澈明淨,是養生的妙諦;春風溫柔舒暢,是治病救人的真諦。唉!沒有尤先生,我將向誰學習呢?

光緒十四年冬月 後學鮑晟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