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硯錄》~ 卷三 (2)
卷三 (2)
1. 卷三
余郡一人,項邊忽癢,漸起白痕一條,相延漸欲至喉,癢不可忍。群醫莫識。一方士以刀輕開其痕,出白蝨甚多而愈。曰:此蝨瘤之類。凡皮內作癢,或起痕、或高起,皆其證也。
杭州周南溪,年三十餘,體壯畏熱,飲冷貪涼,至仲秋忽兩腿筋脈掣痛,數日後牽掣至兩臂,又數日手指一動即周身筋脈掣痛而絕,諸治不效。餘脈之弦而急,弦為飲,急為寒,乃寒濕生痰,流入筋隧也。以半夏、茯苓各三錢,白芥子二錢,橘皮、木瓜各一錢五分,乾薑一錢,生薑三片,煎送控涎丹一錢。服後手指可動,再服手足不復牽掣,改與六君子湯善後而愈。
湖州湯榮光解元,世業傷科,接骨有奇效。其家傭者採桑於樹,樹折墜地,腹著枯樁而破,人即昏暈。湯聞之,令徒攜藥敷治。徒視瘡口二寸余,已透膜,內系紅肉,不見腸,故以線縫之,而形似口張不能合。徒以告湯,自往視之,果然,乃令舁歸。傭少醒,復飲以藥酒,使不知痛楚,隨用刀割傷口使寬,以鐵鉤鉤膜內紅肉出,則其大如掌,乃宿患之瘧母也。始如法敷治瘡口而愈,宿疾頓除。
一富翁傾跌傷臂,骱脫,護痛不許人動搖,人皆技窘。湯令患者向隅立,卒取冷水潑其頂。患者陡作寒噤,即乘勢將臂一把,骨隨入骱,愈矣。
一人因跌而脊骨脫骱者,下節錯向內,無可著手。湯令其家密備栲栳一隻,中安綿絮,置於旁,扶患者環柱走,走乏,卒推置栲栳間,上身直而下身彎環,所脫脊骨稍凸出,遂以按入而愈。愚謂此等手法心思,非凡庸所及,苟能觸類而通,則自無難題矣。
呂氏婦病兩旬,延余視之。甫入室,病人裸衣而臥,神色不清,猶自掖被掩其胸:及按脈,細而無神,目瞀內煩,咽痛不能容湯水,身冷如冰,汗出如洗。余思仲景云:大寒反汗出,身必冷如冰,咽痛目瞀者,龍雷之火上炎也。用熟地一兩,桂、附各一錢,菊花三錢,煎成,冷水浸涼服之,諸病如失,即索粥飲,次日再一服,隨以大補之藥十餘帖而安。愚按大寒反汗出,乃陰盛格陽於外也,故身冷如冰;咽痛目瞀者,陽戴於上也。
凡格陽、戴陽,皆是虛陽外越,所謂內真寒而外假熱故可以以桂、附引之內潛,不可誤謂龍雷之火上炎也。夫春分龍見而雷乃發聲,秋分龍蜇而雷乃收聲。是龍雷之火,必炎於陽盛之時。人身一小天地,肝為角木,震為雷,龍雷之火即肝火也。必腎陰虛者,肝陽始熾,致生龍雷上炎諸證。
治宜壯水制火,設昧此義,而妄援引火歸元之說,不啻抱火救薪矣。古書辨別不清,貽誤非淺。惟葉天士先生《景岳發揮》、何西池先生《醫碥》,發明最暢,學者所當究心也。舍弟仲韶,於乙卯新秋陡患洞瀉,數行即渾身汗出如洗,懨懨一息。夤夜速余往視,脈亦沉細,身涼不熱,宛似虛寒之證,惟苔色黃膩,小溲全無,乃濕熱病也。與桂苓甘露飲,一劑而瘳。
白話文:
[卷三]
一位同郡的人,脖子旁边突然发痒,渐渐出现一条白色的痕迹,逐渐延伸,快要到喉咙了,痒得难以忍受。许多医生都诊断不出。一位方士用刀轻轻划开痕迹,出来很多白色虱子,病就好了。他说:这是虱瘤一类疾病。凡是皮肤内部发痒,或者起痕,或者隆起,都是这种病的症状。
杭州的周南溪,三十多岁,身体强壮怕热,喜欢喝冷饮,到仲秋时节突然两腿筋脉抽痛,几天后疼痛蔓延到两臂,又过了几天,手指一动全身筋脉就抽痛得厉害,几乎动弹不得,各种治疗方法都没效。我诊了他的脉,弦而急,弦脉为饮邪,急脉为寒邪,这是寒湿生痰,流入筋脉造成的。我给他开了半夏、茯苓各三钱,白芥子二钱,橘皮、木瓜各一钱五分,干姜一钱,生姜三片,煎汤送服控涎丹一钱。服药后,手指可以动了,再服一次药,手脚就不再抽痛了,之后改用六君子汤调理,最终痊愈。
湖州的汤荣光解元,世世代代都是外科医生,接骨技术非常高明。他家一个佣人,在树上采桑葚,树枝折断,他摔倒在地,腹部撞到枯树桩上破了,当场昏迷。汤荣光听说后,让徒弟带着药去敷治。徒弟看到伤口有两寸多长,已经穿透了皮肤,里面是红色的肉,看不到肠子,于是用线缝合了伤口,但伤口形状像张开的嘴,合不上。徒弟把情况告诉汤荣光,汤荣光亲自去看,果然如此,就让人把佣人抬回家。佣人稍微清醒了一些,又给他喝了药酒,让他感觉不到疼痛,然后用刀把伤口割开,用铁钩把伤口内的红色肉钩出来,那块肉竟有手掌那么大,原来是宿疾疟疾的病灶。之后按照正规方法敷治伤口,伤口痊愈了,宿疾也彻底消失了。
一位富翁跌倒伤了胳膊,骨头脱臼了,疼痛难忍,不允许别人移动,大家都束手无策。汤荣光让病人面向墙角站立,突然用冷水泼他的头顶。病人立刻打寒战,汤荣光就趁机抓住他的胳膊,把骨头复位了,病就好了。
有人跌倒导致脊椎骨脱臼,下节错位向内,无从下手。汤荣光让他家人悄悄准备一个竹筐,里面放上棉絮,放在旁边,扶着病人绕着柱子走,走到精疲力尽,突然把他放在竹筐里,上半身挺直,下半身弯曲成环状,脱臼的脊椎骨稍微凸出来,于是用手按回去,就痊愈了。我认为这种手法和心思,不是普通人能够达到的,如果能够触类旁通,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了。
一位吕姓妇人患病二十天,请我诊治。我刚进屋,病人就赤裸着身子躺在床上,脸色不好,还自己掖被子遮住胸部;我给她把脉,脉象细弱无力,眼睛模糊,心里烦躁,咽喉疼痛,不能喝汤水,身体冰冷,汗出如洗。我想起张仲景所说:大寒而反汗出,身体一定冰冷,咽喉疼痛,眼睛模糊,这是龙雷之火上炎。我用熟地一两,桂枝、附子各一钱,菊花三钱,煎好后,用冷水浸凉服用,各种症状都消失了,她马上要喝粥,第二天我又给她服药一次,然后用大补的药十多帖调理,就痊愈了。我认为大寒而反汗出,是阴盛格阳于外,所以身体冰冷如冰;咽喉疼痛,眼睛模糊,是阳气上浮。
凡是格阳、戴阳,都是虚阳外越,所谓内真寒而外假热,所以可以用桂枝、附子引阳气内潜,不能误认为是龙雷之火上炎。春分时节,龙出现,雷声才响起;秋分时节,龙潜伏,雷声才停止。所以龙雷之火,一定是在阳气盛的时候出现。人体就是一个小的天地,肝属木,震为雷,龙雷之火就是肝火。一定是肾阴虚,肝阳才盛,才会导致龙雷上炎等症状。
治疗应该滋阴降火,如果不懂这个道理,而妄用引火归元的方法,就好比抱薪救火了。古代医书辨别不清,造成的误诊不少。只有叶天士先生的《景岳全书》、何西池先生的《医碥》,阐述得最清楚,学习者应该认真研究。我的弟弟仲韶,在乙卯年新秋突然患上霍乱样腹泻,泻几次就全身汗出如洗,气息奄奄。半夜紧急请我去看,脉象也沉细,身体凉而不热,像是虚寒的症状,只是舌苔黄腻,小便不通畅,这是湿热病。我给他开了桂苓甘露饮,一剂药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