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硯錄》~ 卷二 (8)
卷二 (8)
1. 卷二
後三卷雜說,解產難、解兒難等篇,皆可傳之作,遠勝三焦《條辨》多矣。雜說中惟「霍亂不得吐瀉,治以苦辛芳熱」一語為可議。《條辨》中可議處甚多,姑舉大略如上,庶讀者勿隨波而逐流也。
陰吹乃婦人常有之事,別無所苦者,自亦不知為病,況系隱微,醫更不知。相傳產後未彌月而啖蔥則有此,不可謂為病也。惟吹之太喧而大便堅滯者,或由腸燥,或由瘀阻,或由痰滯,以致腑氣不通,而逼走前陰也。然亦但宜潤其燥,化其瘀,宣其痰,不必治其吹也。
轉女成男之說,自古有之,而驗者甚少。錢塘沈君西海云:有一法每試有效,且甚簡易。若停汛而確知為孕,即取紅紙一張,本夫親書「五更露結桃花實,二月春生燕子巢」十四字於上,書時心中默誦:「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四句,書畢,貼於臥床內隱處。凡書時、貼時,均勿令人見,並勿令人知,驗後始可傳人也。
黃錦芳云:杜仲、續斷二味,舉世用以安胎,而不知續斷味苦,專入血分,活血消腫,故乳癰、癥結、腸風、痔瘻、金瘡、跌僕,一切血瘀之證,皆可用也,雖稍有澀性,行不至泄,然誤施於氣弱、氣陷之婦,則順流而下,奔迫莫御,而有排山倒海之勢,豈區區澀味所能止其萬一者乎?杜仲色紫而潤,辛甘微溫,性專入肝,補氣強筋,筋強則骨亦健,凡腎虛、腎寒腳弱之病,用之最宜,若氣陷、氣弱之輩,斷不可服,以其性最引氣下行,而無上升堅固之意也。
夫胎墜本忌血行氣陷,其服此二味亦有奏效者,以人身氣血貴乎溫通,胎墜之因不一,亦有因腎氣不溫,經血凝滯,而胞胎失蔭者,得此二味,則氣煦血濡,不滯不漏,而胎自安矣。止為下虛上實者設也。故胎墜而尺強寸弱者,動作少氣者,表虛惡風汗時出者,心下懸飢得食則止者,一身之氣盡欲下墜者,皆在禁例。
奈作俑者既不分辨明晰,流傳既久,遂以為安胎聖藥,總緣醫理不明,藥性不曉,證候不知,見方號為神驗,雖滑脫之婦,亦爾通用。豈知杜仲、續斷原或因於跌僕,或下寒挾瘀而胎動者之妙劑,苟不知審顧區別而妄用之,則不但不能安胎,反能催胎、墜胎,甚有殞其母命者,可不戒哉!愚按此二藥余不甚用,而世人皆視為補益之品,得黃氏此論,自信管見之未昏。
婦人臨產,世俗每慮其飢寒,而不知飽暖以致難產。《治法匯》云:如飢宜食稀粥,勿令過飽,宜稍飢為佳,以飢則氣下,氣下則速產。若食肉及多食,或啖膩滯之物,則礙於上焦,氣不得下,故產難,雖產下而食滯中焦,則生寒熱。醫者不察,亂投溫補,多致危殆。隆冬淺屋,固宜遮蔽密實,添設火盆;若盛暑必擇清涼之所,但須避風,切勿過暖,致生諸患。如無涼室,榻前可以新汲水盆貯映之。
白話文:
[卷二]
後三卷的雜說,例如解產難、解兒難等篇,都是值得流傳的好文章,遠勝過《三焦條辨》。雜說中只有「霍亂不得吐瀉,治以苦辛芳熱」一句值得商榷。《三焦條辨》中值得商榷的地方更多,這裡只大致說明以上幾點,希望讀者不要盲目跟風。
陰吹是婦女常有的現象,如果沒有其他不適,自己也不會意識到是病,況且這症狀隱晦,醫生更難察覺。相傳產後未滿月就吃蔥會導致陰吹,這也不能算病。只有陰吹聲音很大,同時大便乾燥不通的,可能是腸燥、瘀血阻滯或痰濕阻滯,導致腑氣不通,而氣衝擊前陰。但治療只需潤燥、化瘀、宣痰,不必專門治療陰吹。
關於女子變成男子的說法,古已有之,但真正驗證成功的很少。錢塘的沈西海先生說:有一個方法每次都見效,而且非常簡單。如果停經確定懷孕,就取一張紅紙,丈夫親自寫上「五更露結桃花實,二月春生燕子巢」十四個字,書寫時心中默念:「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四句,寫完後貼在臥床內隱蔽的地方。書寫和貼紙的過程都不要讓人看見,也不要讓人知道,只有驗證有效後才能傳授他人。
黃錦芳說:杜仲、續斷兩種藥,世人常用於安胎,卻不知道續斷味苦,專入血分,有活血消腫的作用,所以乳癰、癥結、腸風、痔瘻、金瘡、跌打損傷,一切血瘀的病症,都可以用它。雖然它略帶收斂作用,不至於瀉下,但如果誤用於氣虛、氣陷的婦女,就會順勢而下,難以控制,如同排山倒海之勢,區區收斂之性又怎能阻止萬一呢?杜仲顏色紫潤,辛甘微溫,專入肝經,能補氣強筋,筋強則骨亦健,凡是腎虛、腎寒、腳弱的疾病,用它最合適。但氣陷、氣虛的人絕對不能服用,因為它的藥性最容易引氣下降,而沒有上升固攝的作用。
胎墜本來就忌諱血行氣陷,服用這兩種藥物也有效的情況,是因為人體氣血貴在溫通,胎墜的原因不一,也有些是因為腎氣不溫,經血凝滯,胞胎失養而導致的,服用這兩種藥物,就能使氣血溫煦濡潤,不滯不漏,胎兒自然就安穩了。這只是針對下虛上實的人而言。所以,對於尺脈弱、寸脈弱,動作少氣,表虛怕風、汗出不止,心下空虛飢餓,吃了東西就好的,全身氣都往下墜的人,都絕對禁止服用。
然而,用藥的人沒有明確區分,這些說法流傳已久,就認為是安胎聖藥了,都是因為醫理不明,藥性不曉,證候不分,看到方子就認為是神效,即使是滑胎的婦女,也亂用。哪裡知道杜仲、續斷原本是針對跌打損傷,或者下焦寒冷夾雜瘀血而導致胎動的良藥,如果不懂得審慎區分而濫用,不但不能安胎,反而會催產、墜胎,甚至危及母命,不可不戒!我個人很少用這兩種藥,而世人卻都把它們當作補益的藥物,看了黃氏的論述後,我更加堅信自己見解的正確。
婦女臨產,世俗總是擔心她們飢寒,卻不知道飽暖反而會導致難產。《治法匯》說:如果肚子餓,可以吃點稀粥,不要吃太飽,稍微餓一點更好,因為餓了氣就往下走,氣往下走就能加速生產。如果吃肉或吃得太多,或者吃油膩滯礙的食物,就會阻礙上焦,氣就下不去,所以就會難產,即使生產完畢,食物停滯中焦,也會導致寒熱交加。醫生不了解這些,亂投溫補藥物,往往會導致危險。隆冬寒冷的房子,固然要遮蓋嚴密,添加火盆;如果天氣炎熱,一定要選擇涼爽的地方,只需要避風,千萬不要太暖和,以免生病。如果沒有涼爽的房間,床前可以用新汲的水盆來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