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雄

《歸硯錄》~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卷二

問:丹溪謂人身陰不足,景岳謂人身陽不足,君以為孰是?余曰:人身一小天地,試以天地之理論之。陰陽本兩平而無偏也,故寒與暑為對待,晝與夜為對待。然雨露之滋、霜雪之降,皆所以佐陰之不足,而制陽之有餘。明乎此,則朱、張之是非判矣。

周公謹云:北齊高緯以六月遊南苑,從官暍死者六十人,見本紀。而《通鑑》書曰:「賜死」,「賜」乃「暍」字之訛耳。《綱目》乃直書曰:「殺其從官六十人」,而不言其故,其誤甚矣。尹起莘巧為之說曰:此朱子書法所寓,且引《孟子》殺人以梃與刃而政之,說固善矣,然其實《通鑑》誤之於前,《綱目》承之於後耳。緯荒遊無時,不避寒暑,於從官死者尚六十人,則其餘可知矣。

據事直書,其罪自見,何必沒其實哉!余按暑暍殺人,自古為烈。而儒者既誤以「暍」為「賜」,醫者又妄以暑屬陰,幾使卒死於暍者冤無可訴。葉天士先生嘗云:熱地如爐,傷人最速。可謂要言不煩,足以喚醒後人。

宋逸士劉卞云:人多以嗜欲殺身,以貨財殺子孫,以政事殺百姓,以學術殺天下後世。吾無是四者,不亦快哉!愚謂學術殺天下後世,醫書亦其一也,著術家當何如兢兢乎?

《蠡海集》云:觀心字之義,大有旨哉。其為象也,左點以配木,右點以配金,在上之點微撓而尖銳以配火,在下則曲鉤而撓起以配水。蓋元武之神,二物在下之象為多。腎亦二枚也。此四行豈不親切乎?土亦寄下,以水、土同行耳。

又云:五行五氣,死中有生之義存。如耳為腎竅屬子,陽金死於子,而陰金生焉;鼻為肺竅屬酉,陽火死於酉,而陰火生焉。是以耳能司聽,鼻能司臭也。愚謂鼻塞治心,耳聾治肺,亦本此義。

又云:北斗位北而得七,為火之成數;南鬥位南而得六,為水之成數:此乃陰陽精神交感之義也。日生於東,乃有西酉之雞;月生於西,乃有東卯之兔:此陰陽魂魄往來之義也。人身之肝位在於右,而脈診卻見左手;脾位在左,而脈診卻見右手:此亦陰陽互藏其宅之義也。

又云:男子之氣始於子,子在下起坎,為男而位北也,故男子氣鍾於外腎,外腎者,督、任二脈之交也;女子之氣始於午,午在上起離,為女而位南也,故女子氣鍾於兩乳者,肺、肝之脈始終也。

雷艾陵精理學,嘗云欲亦原於天,舍欲不能獨為理。天有理有氣,人得其理以成性,得其氣以成形。有形而有欲,性即天之理,而欲者天之氣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使無飲食男女之欲,則無所謂邪,又安有所謂正,而理亦無從附以見。又何殊於釋氏絕色、聲、香、味,而歸於虛無寂滅之道哉!愚謂聖賢教人不過窒欲、節欲、寡欲而已,強人絕欲,則不近人情矣。艾陵所言,真通儒之論。

白話文:

[卷二]

問:丹溪認為人體陰氣不足,張景岳認為人體陽氣不足,您認為哪個說法正確?我說:人體如同一個小天地,我們可以用天地運行的道理來分析。陰陽本是平衡的,沒有偏倚,所以寒冷和炎熱相對應,白天和黑夜相對應。然而,雨露的滋潤、霜雪的降落,都是為了補足陰氣的不足,以及制約陽氣的過盛。明白了這一點,就能判斷朱丹溪和張景岳誰對誰錯了。

周公謹說:北齊高緯在六月到南苑遊玩,隨從中因中暑而死的人有六十個,這在史書中有記載。《資治通鑑》記載為「賜死」,「賜」字是「暍」字的誤寫。《本草綱目》直接寫道:「殺其從官六十人」,卻沒有說明原因,這是很大的錯誤。尹起莘巧妙地解釋說:這是朱熹書法風格的反映,並引用《孟子》中「殺人以梃與刃而政之」的例子,這個說法很好,但實際上是《資治通鑑》先犯了錯,《本草綱目》又沿襲了這個錯誤。高緯荒淫遊樂,不避寒暑,隨從中死了六十人,那其他人可想而知了。

直接記載事實,其罪過自然顯現,何必隱瞞真相呢!我認為,中暑致死,古來就有很多例子。儒家學者誤把「暍」寫成「賜」,醫家又錯誤地把暑熱歸屬於陰,幾乎讓死於中暑的人冤屈難伸。葉天士先生曾說:熱的地方像火爐一樣,傷人最快。這句話簡潔明瞭,足以警醒後人。

宋代隱士劉卞說:很多人因為嗜欲而損害自身,因為貪財而害了子孫,因為政事而害了百姓,因為學術而害了天下後世。我沒有這四種情況,不是很痛快嗎!我認為,學術害了天下後世,醫書也是其中一種,寫醫書的人應該更加謹慎小心啊!

《蠡海集》說:觀察「心」字的含義,很有道理。它左邊的點配屬木,右邊的點配屬金,上面的點微彎而尖銳配屬火,下面的點彎曲而向上翹配屬水。看來元武之神,兩物在下方的象徵較多。腎臟也是兩個。這四行豈不是非常貼切嗎?土也寄託在下,與水同行而已。

又說:五行五氣,死中有生的道理存在。例如耳朵是腎的竅位,屬子,陽金在子月死亡,陰金卻在此時產生;鼻子是肺的竅位,屬酉,陽火在酉月死亡,陰金卻在此時產生。所以耳朵能聽,鼻子能聞。我認為鼻子不通治心臟,耳朵聾治肺,也是基於這個道理。

又說:北斗在北方,有七星,是火的成數;南斗在南方,有六星,是水的成數:這是陰陽精神相互感應的道理。太陽從東方升起,就有西方的酉雞;月亮從西方升起,就有東方的卯兔:這是陰陽魂魄往來的道理。人體的肝臟位於右側,但脈診卻看左手;脾臟位於左側,但脈診卻看右手:這也是陰陽互藏的道理。

又說:男子的氣從子月開始,子在下,起於坎,為男,位在北方,所以男子的氣集中在外腎,外腎是督脈和任脈交會的地方;女子的氣從午月開始,午在上,起於離,為女,位在南方,所以女子的氣集中在兩乳,是肺經和肝經脈絡的起點和終點。

雷艾陵精通理學,曾說欲望也源於天,沒有欲望就不能獨立成就道理。天有理有氣,人得到理就能成就性情,得到氣就能成就形體。有形體就有欲望,性情就是天的道理,而欲望就是天的氣。飲食男女,是人最大的欲望。如果沒有飲食男女的欲望,就沒有邪惡,也沒有所謂的正直,道理也無從依附而顯現。那和佛教捨棄色、聲、香、味,歸於虛無寂滅的道理有什麼區別呢!我認為聖賢教人不過是抑制欲望、節制欲望、減少欲望而已,強迫人完全沒有欲望,就太不近人情了。艾陵的說法,真是通達儒家道理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