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焯

《叢桂草堂醫案》~ 序

回本書目錄

1.

先大父秀山公云。老醫斷病如老吏斷獄。善斷病者必善治病。前哲陸九芝云。案者斷也。方者法也。惟能斷而有法。乃可稱方案。旨哉言乎。夫吾國醫學之發明。其源古矣。周秦時代。醫師診病之法。大率注重於氣色脈候。聽聲寫形。詳見素靈難經。後漢張仲景崛興。於望鼻色目色外。

白話文:

我的祖父秀山公曾說:「高明的醫生診斷疾病,就像資深的官吏審理案件。能精確診斷疾病的,必定能治癒疾病。」古代的陸九芝也說:「案,就是診斷;方,就是治療方法。只有具備診斷能力和制定治療方案的能力,才能稱得上合格的醫生。」這話說得真好!

我們國家的醫學是歷史悠久的。周秦時代,醫生的診病方法主要著重於觀察氣色、脈搏,聽診和描繪身體狀況。這些細節記載在《素問》、《靈樞》、《難經》等經典之中。到了東漢時期,張仲景崛起,他在觀察鼻色目色之外,還

更注意語聲呼吸以參合脈候症狀。六朝至唐。如褚彥道孫思邈輩。則又重在明症候。詢嗜好。察致疾之由來。辨病臟之虛實。相其老壯。酌其淺深。歸本於博涉多診。屢用三端。此周秦以迄晉唐。診斷術之大略也。厥後金元四大家。暨明之韓天爵陶節庵等。名醫飈起。則又兼審風土時令。

白話文:

重視語音、呼吸和脈候症狀的結合。六朝到唐代,像道孫思邈這些醫家,更注重明辨症候。仔細詢問病情,探求疾病的成因,辨別疾病的虛實。根據病人年齡和體質,觀察病情的深淺。重視多方面學習和診治經驗。三者並用,這是周秦到唐代診斷術的大略。金元四大家和明代的韓天爵、陶節庵等名醫崛起,他們在診斷時還考慮了風土時令。

以決病之陰陽燥濕。且兼施腹診之法。佐望聞問切四診之不逮。是又視周秦漢晉之時加詳矣。清初江右喻嘉言出。乃主張先議病。後議藥。取古人診病之法而融會貫通之。凡風土時令。體質肥瘦。年齡長幼。病之新久。以及情志苦樂。脈症現狀。莫不辨析毫芒。以審定其陰陽虛實。

外感內傷。上下表里。何臟何腑。何因何症。然後採用古人七方中何方。十劑中何劑。規則謹嚴。有條不紊。蓋至是而吾國醫師診病。乃有一定之規則。而顢頇鹵莽妄投藥餌之弊。賴以廓清。誠萬世不祧之良法也。今日東西醫家。號稱為實質的學派。解剖的智識。而竊觀其診斷一方。

白話文:

無論是外感性疾病或內傷性疾病,都應從「上下表裡」的角度辨證,確定受影響的臟腑、病因和症狀。然後根據古人提供的七方十劑中,選用適當的方劑和藥物。這樣一來,診病就有了嚴謹的規則,避免了過去「顢頇鹵莽,妄投藥餌」的問題。這是醫學史上的一大進步,是後世醫者不可捨棄的良法。即使到了今天,被譽為「實質的學派」的西醫,其診斷方法也吸收了中醫的這些經驗。

多憑官能的診斷。及尿之外觀沉渣。與糞便咯痰。舌苔外貌。眼勢體溫體量。及器械上診察之所得。其間泰半與吾國古法相通。然後嘆中醫診斷術之精妙。殊未遜於西人。雖器械之用未備。而脈診望診問診腹診之法既精。則亦足以賅括之矣。況辨虛實。分氣血。論攻補。昔賢發明。

白話文:

醫生的診斷大多依賴於感官,以及尿液的外觀沉澱物、糞便、痰液、舌苔外觀、眼神、體溫、體重和器械檢查的結果。其中大部分與我國古代的方法相符。然後感嘆中醫診斷術的精妙,一點也不遜於西方人。雖然器械的使用還不完善,但脈診、望診、問診、腹診的方法都很精細,因此足以涵蓋所有。況且,辨別虛實,區分氣血,討論攻補,這些都是古代賢哲所發明的。

尤多獨到之處,足補西醫之缺。而惜乎解人難索也。袁君桂生。吳中之名醫也。邃於醫學。立論平允。學術精湛。而感慨淋漓。保存國粹之盛心。躍然紙上。可謂先得我心者矣。頃郵示其所著叢桂草堂醫草。屬為之序。瀏覽一通。見其辨症剴切。用方工穩。每述一病。原原本本。

白話文:

有很多獨特之處,可以彌補西醫的不足。可惜懂的人很難找。袁桂生先生是一位來自蘇州的名醫。他對醫學有深入的研究,立論公允,學術精湛,而且感概良多。他對保存國粹的熱情躍然紙上,可以說是跟我志同道合的人了。最近他郵寄給我他所著的《叢桂草堂醫草》,要我為他作序。我粗略地瀏覽了一遍,發現他辨證準確,用藥精準。每介紹一種疾病,都從頭到尾講解得非常清楚。

剖析無遺。洵足開學者之智慧。昔周學海氏有云。宋後醫書。惟案最好看。不似註釋古書之多穿鑿也。每部醫案中。必有一生最得力處。潛心研究。最能吸取眾家之所長。余按醫案一門。當推喻氏寓意草一書為冠。蓋其案雖僅六十二條。而反覆推論。務闡明其審症用藥之所以然。

白話文:

深入剖析,絲毫沒有遺漏。實在足以開啟學者的智慧。從前周學海先生說過:「宋朝以後的醫書,只有醫案最值得一看。不像註釋古書那樣過於牽強附會。」每一部醫案中,必定有一生中的得意之處。潛心研究,最能吸收各家的長處。我認為醫案一門,喻氏的《寓意草》可以說是其中的佼佼者。因為它的案例雖然只有六十二條,但是反覆推論探究,致力於闡明審查症狀和用藥的緣由。

較之諸家醫案。但泛言某病用某藥而愈者。甚相懸殊。前清四庫全書提要贊其極有發明。足資開悟。近代名醫如張石頑葉香嚴顧松園徐靈胎尤在涇俞東扶吳鞠通王孟英林珮琴等。皆折衷其診病之法。默收治療之功。各發表於醫案之內。今袁君此書。即仿喻氏體例而先議病。後議藥。

白話文:

與其他中醫案例相比,只籠統地說某種疾病使用某種藥物就能治癒的說法,差異很大。前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讚《寓意草》極具啟發性,足以為後人帶來領悟。近代名醫如張石頑、葉香嚴、顧松園、徐靈胎、尤在涇、俞東扶、吳鞠通、王孟英、林珮琴等,都折衷採用喻嘉言診斷疾病的方法,默默地在治療中收到成效,並將其發表在醫案之中。現在袁君的這本書,就是仿照喻嘉言的體例,先討論疾病,然後討論藥物。

悉遵喻氏法程。且其中有學宋人及金元諸家者。有學明人及清之張葉徐魏吳王諸家者。亦有運用經方及自出新意者。洵能萃眾家之長而神明變化者矣。宜乎批卻導窾。而恢恢乎遊刃有餘也。嗟乎。今之醫風薾然。頹敝極矣。出版之書。除一二譯本而外。幾如鳳毛麟角。而入主出奴。

白話文:

我們完全遵循喻嘉言的治療方法,並且其中有學習宋朝醫生和金元時期醫學家的。有學習明朝醫生和清朝張、葉、徐、魏、吳、王等醫學家的。也有運用經典療法和自己提出新見解的。他們確實能夠匯集眾家之長,神妙靈活地運用。難怪他們能批評錯誤,導正偏差,從容不迫,綽綽有餘。唉,當今的醫風衰敗,極度頹廢。出版的書籍,除了少數譯著外,幾乎鳳毛麟角,任人擺布。

於今為烈。滔滔天下。伊于胡底矣。安得全國醫家。皆如君者起而振此墜緒也。序君之書。蓋不禁百感橫集已。

乙卯六月廿八日越醫何肖嚴廉臣書於紹城臥龍山麓之宣化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