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桂草堂醫案》~ 卷一 (2)
卷一 (2)
1. 卷一
凡溫病之解多從戰汗。劉河間、吳又可發之於前。葉天士、王九峰暢之於後。證以予所經歷,洵精確不易之學說也。蓋前人於此,皆從經驗中得來,惟必俟服藥多劑,始能奏功。而作汗之時,必先戰慄,其狀可駭。醫家當此,何可無定識定力耶?
金峙生君令堂:年近五旬,發熱身痛,舌苔白膩,溲熱胸悶脈滑。予初以三仁湯加連翹、山梔,接服兩劑,熱愈甚。口渴心煩,舌苔轉燥,脈亦轉數。蓋伏邪病熱,邪蘊伏甚重,遂易方,以黃芩、栝蔞、地骨皮、青蒿各三錢,連翹、知母各四錢,木通一錢,銀茈胡二錢,蘆根、茅根、鮮生地各一兩。
梨汁一酒鍾和服。一劑熱少平,二劑後,病人忽戰慄惡寒,震動床帳。蓋欲作戰汗也。病家誤會,謂藥之誤,議延他醫。幸其弟陶駿聲君來告,速予往救。予謂此戰汗也,病退之機,不可妄動。及予至其家,則戰慄已止,身出大汗,而脈靜身涼,神氣亦甚安靜,但覺疲倦而已。
隨用薄粥湯與飲,以扶胃氣;並以沙參、麥冬、百合、苡仁、石斛、花粉、甘草、茯苓等調養兩日而痊。
庚戌四月,史漢泉君患溫病,昏沉不語,面垢目赤,鼻孔如煙煤,壯熱爍手,汗濈濈然,舌苔黑燥,手臂搐搦,兩手脈數疾,溲赤。問不能言幾日矣?曰:昨猶譫語,今始不能言。然大聲喚之,猶瞠目視人。問近日大便通否?曰:始病曾泄瀉,今不大便已三日矣。問服何藥?
則取前醫之方示予。蓋皆不出銀翹散、三仁湯、增液湯之範圍。予謂此熱病未用清藥,陽明熱極胃家實之病也,非下不可。乃與調胃承氣湯,合三黃石膏湯,去麻黃、豆豉,加犀角、蔞仁。接服兩劑,竟未得下。惟矢氣極臭,溲色若血,神識較清,而身熱舌黑如故。原方去元明粉、大黃。
加鮮生地,並令恣飲梨汁、萊菔汁。於是熱減神清,黑苔漸退,脈息亦較平。時吐黏痰,目睛轉黃。遂改用小陷胸湯,加蘆根、茅根、青蒿、菖蒲、竹茹、貝母、冬瓜仁、木通等芳香清洌之品,以分消膈中痰熱。接服四劑,胸部頭項間遍出白㾦,如水晶珠;腹部腿畔亦發白㾦。
於是身熱全清,知飢進粥,但精神疲弱耳。復以西洋參、麥冬、石斛、苡仁、貝母、竹茹、枇杷葉等調養數日,始解黑燥屎數次。當時兩進大黃而不下者:蓋其戚友中有知醫者,潛將大黃減去一錢,每劑只用二錢,故但有解毒之功,而無攻下之力,而奏效亦較緩也。然究勝於粗工之濫用硝黃。
而僨事者矣。
姚某子十五歲。三月間由學校歸家,自覺惡寒欲睡,旋即發熱頭痛,身痛譫語,不能識人。按其脈滑數,溲赤。當以梔豉湯銀翹散出入為方。下午四時復診,神昏譫語如故,身熱自汗濈濈然不止,面赤口渴欲飲水,脈息滑而不數,舌苔薄膩,不黃不燥。因思傷寒論云: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
白話文:
[卷一]
溫病的治療多半要透過發汗來解表。劉河間、吳又可等人率先提出這個觀點,葉天士、王九峰等人則在之後加以闡發。根據我親身經歷的病例來看,這確實是一個精確且不易更改的學說。因為前輩們的這些觀點,都是從臨床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只是必須服用多劑藥物,才能見效。而發汗的時候,病人必定會先出現戰慄,這種情況相當嚇人。醫生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能沒有確定的認識和堅定的意志呢?
金峙生先生的母親,將近五十歲,患病後出現發熱、身痛,舌苔白膩,小便熱、胸悶、脈象滑數。我一開始用三仁湯加連翹、山梔子治療,服用兩劑後,病情反而加重,熱症更甚,口渴心煩,舌苔轉為乾燥,脈象也變得更快。這是因為邪氣伏藏在體內,邪熱蘊結很重,於是便改用方劑,處方為:黃芩、栝樓、地骨皮、青蒿各三錢,連翹、知母各四錢,木通一錢,銀柴胡二錢,蘆根、茅根、鮮生地各一兩,梨汁一酒杯,混合服用。一劑藥後,發熱稍減;服用第二劑後,病人突然戰慄惡寒,床帳都被震動,這是要發戰汗的徵兆。家人誤以為是藥物出了問題,想請其他的醫生,幸虧他的弟弟陶駿聲先生來告知我,我立即趕去搶救。我說這是戰汗,是病情好轉的契機,不可以妄動。等我趕到他家時,戰慄已經停止,病人開始大量出汗,脈象平穩,身體也涼下來了,精神也相當安靜,只是感到疲倦而已。
於是便用稀粥給病人喝,以扶助胃氣,並用沙參、麥冬、百合、薏苡仁、石斛、花粉、甘草、茯苓等藥材調理身體兩日,病就好了。
庚戌年四月,史漢泉先生患溫病,神志昏沉,不說話,面色晦暗,眼睛赤紅,鼻孔像煙灰一樣黑,高熱灼手,汗出不止,舌苔黑而乾燥,手臂抽搐,兩手脈象快速而有力,小便赤紅。問他已經幾天不能說話了,他說昨天還能說胡話,今天才開始不能說話。但是大聲呼喚他,他還會睜大眼睛看人。問他最近大便是否通暢,他說得病之初曾腹瀉,現在已經三天沒有大便了。問他服用了什麼藥,
他拿出了前醫的處方給我,這些方子都在銀翹散、三仁湯、增液湯的範圍之內。我認為這個熱病還沒有使用清熱的藥物,這是陽明熱盛,胃家實證的病,必須瀉下才能治療。於是就用調胃承氣湯,合三黃石膏湯,去掉麻黃、豆豉,加入犀角、蔞仁。連續服用兩劑,竟然沒有大便,只是放屁的氣味非常臭,小便顏色像血一樣,神志比較清醒,但是身熱、舌黑如故。於是將原方中的元明粉、大黃去掉,
加入鮮生地,並讓他大量喝梨汁、蘿蔔汁。這樣一來,發熱減輕,神志清醒,黑苔逐漸退去,脈象也比較平緩。這時他又吐出粘稠的痰,眼睛變黃,於是改用小陷胸湯,加入蘆根、茅根、青蒿、菖蒲、竹茹、貝母、冬瓜仁、木通等芳香清利之品,以分消膈中的痰熱。連續服用四劑,胸部、頭項之間都長出白色的疹子,像水晶珠一樣;腹部、腿部也長出白色的疹子。
於是發熱完全退去,病人感到飢餓,開始吃稀粥,只是精神比較疲倦而已。然後再用西洋參、麥冬、石斛、薏苡仁、貝母、竹茹、枇杷葉等藥材調理數日,才解除了黑燥的大便,而且大便次數也恢復正常。當時我用了兩次大黃,卻沒有通便,原來是他的親戚中有人懂醫,暗中將大黃的劑量減少了一錢,每劑只用兩錢,所以只有解毒的作用,而沒有攻下的力量,因此療效也比較緩慢。但是,這樣總比粗心大意地濫用硝石、黃連,
而造成不良後果要好得多。
姚某的兒子,十五歲,三月間從學校回家,自覺惡寒想睡覺,接著就發熱頭痛,身痛說胡話,不能認人。把脈發現脈象滑數,小便赤紅,應該用梔子豉湯、銀翹散加減治療。下午四點鐘複診,神志昏迷,說胡話如故,發熱,自汗不止,面紅口渴,想喝水,脈象滑利,但不數,舌苔薄膩,不黃不燥。於是想起《傷寒論》中所說:陽明病,發熱汗多的,要趕快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