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錄》~ 論見血無寒
論見血無寒
1. 論見血無寒
世人患吐衄者多,而潔古則曰:見血無寒。東垣亦云:諸見血皆責於熱。丹溪亦曰:血無火不升。三家之論出,而世之治吐衄者,皆以滋陰降火為法矣。豈知《內經》論血溢、血泄,六淫皆有,故《綱目》序失血症,獨載運氣六淫之邪。王海藏云:六氣能使人失血,不獨一火。
此語大發千古聾聵。夫六氣使人失血,此為外感之邪言也。然外邪之來,未有不由於內傷者。如憂愁思慮則傷心,飲食勞倦則傷脾,持重遠行則傷肝,形寒飲冷則傷肺,入房過度則傷腎。五臟有傷,而後外邪乘虛襲入。故凡治失血,必先審其為風、為寒、為暑、為濕、為燥、為火,先清外感,次理內傷,則邪易伏而易療。
若不先治標,而即救本,凡一切失血專主一火,日事芩、連、知、柏、山梔、生地、丹皮為治,未見其能愈人也。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寒涼之劑日進,而血之屢止屢發者,往往而劇。此吐血之病之死,不死於病而死於醫也。悲哉!
白話文:
世人常患吐血、鼻出血,但古人認為見血不一定是寒症。李東垣也說,所有見血的症狀都應歸咎於熱。朱丹溪也說,血不熱就不會上升。這幾位醫家的觀點一出,世人治療吐血、鼻出血,就都以滋陰降火為方法了。卻不知《內經》論述血溢、血泄,六淫邪氣都會導致,所以《本草綱目》在失血症的序言中,只記載了因六淫邪氣導致的失血。王海藏說:六氣都能讓人失血,不只單純是熱邪。
這句話道出了千古以來醫界的盲點。六氣導致失血,這是外感邪氣的說法。但外邪入侵,沒有不是因內傷導致的。例如:憂愁思慮傷心,飲食勞累傷脾,負重遠行傷肝,受寒飲冷傷肺,房事過度傷腎。五臟受損,外邪才能乘虛而入。所以治療失血,必須先判斷是風、寒、暑、濕、燥、火哪種邪氣,先治療外感,再調理內傷,這樣邪氣才容易消除,也容易治癒。
如果不先治標,而直接治本,所有失血都只治熱邪,天天用黃芩、黃連、黃柏、知母、山梔子、生地黃、丹皮等藥,根本不見得好轉。血熱則運行,血寒則凝滯。如果一味服用寒涼的藥物,血止住了又再次出血,病情往往會加重。許多吐血而死的人,並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錯誤的治療。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