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錄》~ 論無痰不作眩
論無痰不作眩
1. 論無痰不作眩
眩者,頭暈也,眼有黑花,如立舟車之上,而旋轉者是也。劉河間專主於火,謂肝木自病。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肝風動而火上炎也。故丹溪嘗言無火不生痰,痰隨火上,故曰無痰不作眩。夫眩,病也。痰,非病也。痰非人身素有之物。痰者,身之津液也。氣滯、血凝,則津液化而為痰,是痰因病而生者也。
若云無痰不作眩,似以痰為眩病之本矣。豈知眩暈之來也,有氣虛而眩,有血虛而眩,有腎虛而眩。氣虛者,陽氣衰乏,則清陽不上升。經云:上氣不足,頭為之苦傾是也。血虛者,吐衄、崩漏、產後血脫,則虛火上炎,眼生黑花。經云:肝虛則目𥉂𥉂無所見是也。腎虛者,房欲過度,則腎氣不歸元而逆奔於上。
經云:狥蒙招尤目瞑,上實下虛,過在足少陰、巨陽。又云:髓海不足,目為之眩是也。風火之眩暈屬外感,三虛之眩暈本內傷。其云痰而作眩者,必內外合邪而後痰聚而為害,非竟主乎痰而可以為眩也。若一純攻痰,而不大補氣血、壯水滋陰,以救其本,病未有不斃者也。
白話文:
眩暈是指頭昏眼花,感覺像站在船上或車上旋轉一樣。劉河間認為眩暈主要由火邪引起,是肝木本身生病所致,因為經書上說:「各種風引起的眩暈,都屬於肝。」肝風導致肝火上炎。因此,朱丹溪說:「沒有火就生不成痰,痰隨著火往上走」,所以說「沒有痰就不會產生眩暈」。
眩暈是一種疾病,而痰本身並非疾病。痰並不是人體本來就有的物質,而是人體津液在氣滯血凝的情況下轉化而成的,也就是說痰是因病而生的。
雖然說「沒有痰就不會產生眩暈」,似乎把痰視為眩暈的根本原因,但實際上眩暈的產生,有可能是因為氣虛、血虛或腎虛。氣虛的人,陽氣不足,清陽之氣無法上升,經書上說:「上氣不足,頭部就會感到沉重傾斜」。血虛的人,例如吐血、鼻出血、月經量過多、產後出血等,都會導致虛火上炎,眼睛出現黑花,經書上說:「肝虛則眼睛昏花看不清」。腎虛的人,例如房事過度,腎氣不能歸元反而逆流向上,經書上說:「狥蒙(一種眩暈)會導致眼睛昏暗,上實下虛,問題出在足少陰經和巨陽經。」又說:「髓海不足,眼睛就會眩暈」。
風火引起的眩暈屬於外感,而氣虛、血虛、腎虛引起的眩暈則屬於內傷。只有內外邪氣結合,才會導致痰液聚集而造成危害,並非眩暈完全是由痰引起的。如果只單純攻治痰邪,而不大補氣血、滋陰壯陽,從根本上治療,病症一定會危及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