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錄》~ 論無痰不作瘧
論無痰不作瘧
1. 論無痰不作瘧
瘧者,風、寒、暑、濕之邪,為外感三陽經病。故經云:夏傷於暑,秋成風瘧。或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則先寒後熱;或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則先熱後寒。病屬三陽,而寒熱往來,則以少陽一經為主。初非有痰,以為瘧邪之根也。瘧邪隨人身之衛氣為出入,故有遲早、一日間日之發,而非痰之可以為瘧也。
何也?人身無痰,痰者,人身之津液也。隨其邪之所在,而血凝、氣滯、停飲、宿食,則津液即化為痰,是痰從邪氣而成病者也。乃嚴用和論瘧,謂「無痰不作瘧」,若指痰為瘧邪之主,反以瘧邪為痰病之客矣。豈有人身津液變痰,而為寒為熱以成瘧者乎?痰本因瘧邪以生,而非因痰以有瘧邪者。
如痰生於脾,脾惡濕則痰動;痰本於腎,腎陰虛則水泛。瘧病之痰,痰因風寒之邪而生者也。豈有無痰而便不作瘧者乎?至楊仁齋、許叔微,更有以瘀血、停涎、黃水主為瘧病之根,而後之治瘧者,均以常山、草果、檳榔、砒信,為吐痰、消瘀、截瘧之法,徒戕人元氣,而敗脾傷胃,以致夭枉也。
白話文:
瘧疾是風、寒、暑、濕等邪氣侵犯人體外感三陽經所致。古書記載:「夏天受暑邪侵害,秋天就可能發展成瘧疾。」有時先受寒邪侵襲,再受風邪侵襲,則先出現寒症後出現熱症;反之,則先熱後寒。雖然瘧疾屬於三陽經病,且寒熱交替發作,但主要還是少陽經受影響。瘧疾一開始並不是因為有痰,痰也不是瘧疾的根本原因。瘧疾的邪氣隨著人體衛氣的運行而進出,所以瘧疾發作的時間有所不同,有的間日發作,有的每日發作,這都不是痰能造成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人體本沒有痰,痰是人體津液在邪氣作用下產生的。邪氣停留在人體某處,導致血液凝滯、氣機阻滯、水液停積、宿食不化,津液就會轉化為痰,痰是因邪氣而產生的病理產物。然而,一些人強行解釋瘧疾,認為「無痰不作瘧」,這就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把痰當成瘧疾的本質,反而把瘧疾當成痰病的次要症狀了。難道人體津液轉化成痰,就能產生寒熱交替的瘧疾嗎?事實上,痰是因瘧疾邪氣而產生,而不是因為有痰才導致瘧疾。
例如,痰生於脾,是因為脾臟不耐濕邪而導致痰液的產生;痰生於腎,是因為腎陰虛而導致水液泛濫。瘧疾中的痰,是風寒邪氣引起的。怎麼會有「沒有痰就不會得瘧疾」這種說法呢?楊仁齋、許叔微等人更認為瘀血、停滯的唾液、黃水是瘧疾的根本原因,所以後世的治療瘧疾的方法,都採用常山、草果、檳榔、砒霜等藥物來祛痰、消瘀、止瘧,卻只會損傷人體元氣,敗壞脾胃,最終導致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