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質疑錄》~ 論肝無補法

回本書目錄

論肝無補法

1. 論肝無補法

(凡一切痃癖、癥瘕、痞氣、奔豚,腹中如杯如盤者,皆肝虛、金衰、木橫之病,當滋腎水以救之,切不可用疏利伐肝之劑。)

足厥陰肝為風木之臟,喜條達而惡抑鬱,故經云木鬱則達之是也。然肝藏血,人夜臥則血歸於肝,是肝之所賴以養者,血也。肝血虛,則肝火旺;肝火旺者,肝氣逆也。肝氣逆,則氣實,為有餘;有餘則瀉,舉世盡曰伐肝,故謂「肝無補法」。不知肝氣有餘不可補,補則氣滯而不舒,非云血之不可補也。

肝血不足,則為筋攣,為角弓,為抽搐,為爪枯,為目眩,為頭痛,為脅肋痛,為少腹痛,為疝痛諸症。凡此皆肝血不榮也,而可以不補乎?然補肝血,又莫如滋腎水。水者,木之母也,母旺則子強,是以當滋化源。若謂「肝無補法」,見肝之病者,盡以伐肝為事,愈疏而愈虛,病有不可勝言矣。

故謂「肝無補法」者,以肝氣之不可補,而非謂肝血之不可補也。

白話文:

論肝無補法

所有腫塊、硬塊、痞氣、奔豚(指氣逆上衝,胸口煩悶),腹部像杯子或盤子一樣脹滿的疾病,都是肝虛、金氣衰弱、肝氣橫逆的病症,應該滋養腎水來救治,絕對不能使用疏泄、瀉肝的藥物。

肝臟是足厥陰經循行的臟器,屬木,其性喜條達舒暢,厭惡抑鬱阻塞。所以經書上說:「木氣鬱結就要疏通它。」但是,肝臟藏血,人睡覺時血液回歸肝臟,這是肝臟賴以滋養的根本。肝血虛弱,就會導致肝火旺盛;肝火旺盛,就會肝氣逆亂。肝氣逆亂,則表現為氣機壅滯,好像氣血有餘;氣血有餘,就需要瀉掉。因此,世人普遍認為要瀉肝,所以說「肝無補法」。他們不知道肝氣有餘不能補,補則氣機更加滯塞而不舒暢,這並不是說肝血不能補。

肝血不足,就會導致筋攣、角弓反張、抽搐、指甲枯萎、頭暈、頭痛、脅肋疼痛、少腹疼痛、疝氣等症狀。這些都是肝血失養的表現,難道還能說不能補嗎?然而,補肝血最好的方法是滋養腎水。水是木的本源,本源旺盛,則其所生的木也強盛,所以應該滋養腎水這個根本。如果認為「肝無補法」,遇到肝病就只用瀉肝的方法,越瀉越虛,病情就會嚴重到難以形容的地步。

所以說「肝無補法」,是指肝氣不能直接補益,而不是說肝血不能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