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錄》~ 論中風半身不遂在左屬血在右屬氣
論中風半身不遂在左屬血在右屬氣
1. 論中風半身不遂在左屬血在右屬氣
《內經》但言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未嘗以人身之氣血分左右也。人之氣血,周流於一身,氣如橐籥,血如波瀾,氣為血行,血為氣配,陰陽相維,循環無端,何嘗有左右之分?自丹溪論中風症,半身不遂分左右,謂在左者屬血虛,以四物為主,加竹瀝、薑汁;在右者屬氣虛,以四君為主,加竹瀝、薑汁。
夫以脾肺在右,而右半身不遂者,主乎脾肺之為病;腎肝在左,而左半身不遂者,主乎腎肝之為病則可。若必主乎在右屬氣,在左屬血,豈血僅行於左,而右半身無血;氣僅行於右,而左半身無氣?是氣血在人身,已分離而不相屬矣。夫氣主呴之,血主濡之;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
血與氣原相維,而何有左右之分?世醫執此,以分左右氣血治中風半身不遂之症,未有能愈人者也。果屬血虛,亦當補氣,以氣有生血之功;果屬氣虛,亦當養血,以血有和氣之力。若血自血,氣自氣,則陰陽乖格,豈云治病之權衡乎?
白話文:
《內經》只提到左右,指的是陰陽的運行路線,從未將人體的氣血分為左右。人體的氣血,在全身循環運行,氣如同風箱一樣推動,血如同波浪一樣流動,氣推動血液運行,血滋養氣機,陰陽互相依存,循環往復,沒有左右之分。從朱丹溪論中風半身不遂開始,將左右半身不遂區分,認為左側屬血虛,以四物湯為主,加竹瀝、薑汁;右側屬氣虛,以四君子湯為主,加竹瀝、薑汁。
然而,脾肺在右側,右側半身不遂,應著重於脾肺的病變;腎肝在左側,左側半身不遂,應著重於腎肝的病變。如果一定要說右側屬氣虛,左側屬血虛,難道血液只在左側運行,右側沒有血液;氣只在右側運行,左側沒有氣嗎?這就好像人體的氣血已經分離,彼此不相干聯了。其實,氣主宰著溫煦的功能,血主宰著濡養的功能;氣運行則血運行,氣滯則血滯。
血液和氣原本是互相依存的,怎麼會有左右之分呢?許多醫生都遵循這種左右分屬氣血的觀點治療中風半身不遂,卻沒有人能治癒。如果真的是血虛,也應該補氣,因為氣能生血;如果真的是氣虛,也應該養血,因為血能調和氣機。如果認為血液和氣各自分開,互不相關,那陰陽就會失調,怎麼能算是治病的正確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