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錄》~ 論三焦有幾
論三焦有幾
1. 論三焦有幾
人身十二臟腑經絡,《靈樞》《素問》詳辨,各有定名部分,獨三焦之名,在經文亦多臆說;後賢之詳其義者,更多旁雜,而無一定之論,是不能無疑,而為之考究,以正其指歸。即如王海藏,為東垣高弟,亦致疑於三焦之名,而問之曰三焦有幾,啟其端而究未能定其說。
白話文:
人體的十二個內臟器官和經絡,在《靈樞》和《素問》中都有詳細的說明,每個器官都有固定的名稱。但是,「三焦」這個名稱在經文中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後世的醫學家對此解釋得很詳細,但大多是支離破碎的,沒有統一的說法。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三焦這個名稱進行考證,以確定它的確切含義。例如,王海藏是東垣派的著名弟子,他也對三焦這個名稱提出質疑,並詢問三焦有多少個,但他最終也沒能確定一個說法。
是以總會經文與諸賢之論而詳之,以知三焦有三三焦,而後之人不能明其義,故多歧而未有以正其名也。所謂三焦之有三三焦也,即以經文正之。《靈》《素》之論三焦,與《難經》之論三焦,已自不同矣。《靈樞》曰:三焦者,上合手少陽,出關沖,小指次指之端。三焦下腧,在足大趾之前,少陽之後,出膕中外臁,足太陽以絡於手少陽。
白話文:
因此,總合經文和前賢的論述後可以詳細瞭解,三焦有三個層次。之後的人無法明白其意義,所以眾說紛紜,沒人能正確解釋其名稱。所謂三焦有三個層次,也就是以經文來校正的。《靈樞經》和《素問經》論述三焦,以及《難經》論述三焦,彼此已經不相符合了。《靈樞經》說:三焦的上部與手少陽經相通,從關沖穴而出,在小指和無名指的指端。三焦的下部腧穴,位於足大趾的前方、足少陽經的後方,從膕中穴的旁邊外胦穴而出,足太陽經與手少陽經相絡。
此論手少陽三焦經脈之所行也。又曰:臍下膀胱至足,為足三焦。下焦別迴腸,注膀胱以滲入。此論足太陽膀胱,為三焦一腑之所屬也。手三焦之經為少陽,主於上;足三焦之腑為膀胱,主於下:是二三焦也。故《本臟篇》曰: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手少陽三焦經脈的運行。另外,從肚臍下面的膀胱到腳,稱為足三焦。下焦連接到迴腸,注入膀胱以滲入。這段文字討論足太陽膀胱經,屬於三焦這個器官。手三焦之經為少陽經,主導上半身;足三焦之腑為膀胱,主導下半身:這便是兩個三焦。因此,《本臟篇》說:組織緻密、皮膚厚的人,三焦和膀胱就厚;組織鬆散、皮膚薄的人,三焦和膀胱就薄。
《論勇》曰:勇士,三焦理橫;怯士,三焦理縱。而《素問·五臟別論》又曰:膽、胃、大小腸、三焦、膀胱五者,為天氣之所主。夫三焦、膀胱,與膽、胃、大小腸四腑並言,而又有厚、薄、結、直、縱、橫之意,此所謂三焦者,屬之於腑,正有形有狀之三焦也。若《靈樞》又曰: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
白話文:
《論勇》中說:勇敢的人,體內三焦經絡的氣血運行橫行有力;膽怯的人,三焦經絡的氣血運行縱向順暢。
《素問·五臟別論》又說: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這五臟六腑,是由天氣所主導的。這裡把三焦和膀胱與膽、胃、大腸、小腸四腑並列,並提到它們有「厚、薄、結、直、縱、橫」的區別。
因此,這裡提到的三焦,指的是有形的臟腑,也就是實際存在的、具體形狀的三焦。
而《靈樞》中還說:上焦(胸膈之上)的氣血運行像霧氣,中焦(腹腔)的氣血運行像泡沫,下焦(腰部以下)的氣血運行像溝渠中的水。
此三焦為一氣之所主,故《三十一難》因之曰:上焦在胃上口,主內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在胃中脘,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傍,下焦在臍下,主分別清濁,出而不內。此三焦者,即《靈樞》所謂如霧、如漚、如瀆之三焦也。故《難經》又繼言之,三焦為水穀之道路,氣之所以終始。
白話文:
這三焦是一股氣的主宰,因此《三十一難》就說:上焦在胃的上口處,主管內部而不出,它的治療部位在膻中;中焦在胃的中脘,主管消化水穀,它的治療部位在肚臍附近;下焦在肚臍以下,主管分別清濁,排出而不出。這三焦就是《靈樞》裡所說的像霧、像泡沫、像水溝那樣的三焦。所以《難經》又接著說,三焦是水穀的通路,是氣體終始往復的地方。
三焦者,原氣之別使。原氣在兩腎中間之動氣,為人之生命,十二經之根本,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此所謂三焦者,屬之於氣,正王叔和所謂有名無狀之三焦也。是又一三焦也。論其經則手少陽三焦主之於上,論其腑則足太陽三焦主之於下,論其氣則兩腎原氣之三焦以行於中。故曰《靈》《素》之論三焦,與《難經》之論三焦,名各不同也。
白話文:
三焦是原氣的分支管道。原氣位於兩腎中間,是人體的生命之源,是十二經脈的根本,負責運行三氣(元氣、營氣、衛氣),貫穿五臟六腑。這裡所謂的三焦,指的是氣的部分,也就是王叔和所說的「有名無形的三焦」。
另外還有一種三焦。從經絡來看,手少陽三焦經分佈在上焦;從臟腑來看,足太陽膀胱經分佈在下焦;從氣的運行來看,兩腎的原氣化成三焦氣,行於中焦。
因此,《靈樞》和《素問》所說的「三焦」,與《難經》所說的「三焦」,名稱不同。
《靈》《素》之論手少陽三焦與足太陽三焦,是有形之腑也。《難經》之論上中下之三焦,是無形之原氣也。有形之腑,與膽、胃、大小腸為配;無形之氣,遊行於五臟六腑之中,溫分肉而充皮膚,是即腎間之原氣,自下而中,自中而上,東垣所謂有名無形,主持諸氣,統領周身之氣,熏膚充身澤毛者也。三焦之有三者,此也。
白話文:
《靈樞》《素問》中提到的手少陽三焦和足太陽三焦是有形的臟腑。《難經》中提到的上中下三焦是無形的原氣。有形的臟腑與膽、胃、大小腸相配。無形的原氣在五臟六腑中運行,溫暖肌肉並滋潤皮膚。這便是腎臟中的原氣,從下往上,從中間到上部。就像東垣所說的,三焦有其名稱但無實體,掌控著各種氣,統領全身之氣,燻蒸皮膚、滋養全身和滋潤毛髮。這就是三焦的三種情況。
王海藏問三焦有幾,獨能辨手少陽三焦主上,足太陽三焦主下,而不及《難經》所云原氣之三焦為命門之別使,是以使後人疑而莫辨耳。故王叔和所云三焦無狀空有名者,即是腎間原氣之三焦也,不可謂盡非也。獨是陳無擇以臍下之脂膜為三焦:袁淳甫以人身著內一層,形色最赤者為三焦;虞天民以包涵腸胃之總司,指腔子為三焦:是皆說之不可稽者也。至金一龍舍手足之三焦不言,而易以前三焦、後三焦,尤誕妄而支離矣。
白話文:
王海藏詢問三焦有哪些種類,他只知道手少陽三焦主上,足太陽三焦主下,卻沒有提到《難經》中所說的原氣之三焦,即命門的另一使者。因此,導致後人產生疑惑,難以辨別。
所以,王叔和認為三焦沒有實物,只是名義上的存在,這正是指腎間原氣之三焦,也不能說完全不對。但陳無擇認為肚臍以下的脂膜是三焦;袁淳甫認為人體內部最紅的一層是三焦;虞天民認為包圍腸胃的統領系統,也就是腔子,是三焦。這些說法都是不可考證的。
到了金一龍的時候,他拋棄了手足三焦的說法,改用前三焦、後三焦。這種說法更加荒誕和支離破碎。
予初注三焦論,漫引《靈樞》肺腧在三焦,心腧在五焦,膈腧在七焦,肝腧在九焦,脾腧在十一焦,腎腧在十四焦之間,以軀體之外稱焦,而從虞天民包羅六腑五臟之脂膜,以證三焦之說。自馬仲化以肺腧、心腧之「焦」為椎,則予之說要,亦可議而未有當焉也。
白話文:
我最初研究三焦理論時,隨意引用《靈樞》中記載的肺腧在三焦、心腧在五焦、膈腧在七焦、肝腧在九焦、脾腧在十一焦、腎腧在十四焦之間,認為人體外部稱作焦。後來參考虞天民的說法,認為三焦包含胸腹腔內包裹六腑五臟的脂肪膜。從馬仲化認為肺腧、心腧的「焦」指脊椎骨後,我自己的說法基本上也可以商榷,但也沒有哪個說法是完全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