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質疑錄》~ 論聖人止有三法無第四法

回本書目錄

論聖人止有三法無第四法

1. 論聖人止有三法無第四法

張戴人論病非人身素有之物,或自外入,或自內生,皆邪氣也。邪氣加身,速攻之可也。立汗、吐、下三法以攻邪,邪去則元氣自復。故曰聖人止有三法,無第四法。其論頗卓。故丹溪初閱子和書,惟務攻擊,亦謂醫之法盡是。後讀《內經》有云:虛者,精氣虛。實者,邪氣實。

實則瀉,虛則補。何云聖人無第四法?於是不能不疑。子和之書,非子和之筆,而麻徵君偽為之者也。聖人之言,垂諸《靈》《素》,其主補虛、瀉實者不一,而子和敢為非聖之書?趙以德嘆《儒門事親》書為:其詞直,其義明,顧其一,不顧其二。後之讀其書者,當得其法而善用之,毋執其法而偏溺之,則幾矣!凡治病如權衡,高下輕重,隨時變通,若偏矯一說,禍人不淺。

白話文:

張戴認為疾病並非人體本身固有的,而是外來入侵或內在生成的邪氣。邪氣入侵身體,應當迅速採取攻邪之法。立汗、吐、下三法可以攻邪,邪氣去除,元氣自然恢復。因此說聖人只有這三種方法,沒有第四種。這種觀點相當獨特。因此,朱丹溪初讀《子和》一書時,只注重攻邪之法,也認為醫學方法就只有這些。後來讀到《內經》說:「虛者,精氣不足;實者,邪氣充盈。實則瀉,虛則補。」那聖人怎麼會沒有第四種方法呢?於是朱丹溪產生了懷疑。《子和》一書並非張子和本人所寫,而是麻徵君偽造的。聖人的醫學論述記載在《靈樞》、《素問》中,主張補虛瀉實的方法有很多,張子和怎敢寫出違背聖人之言的書呢?趙以德評論《儒門事親》一書說:它的言辭直率,道理明晰,但只顧及一方面,卻忽略了另一方面。後人讀這本書,應該掌握其方法並善於運用,不要拘泥於一種方法而偏執,這樣就差不多了!凡是治病,就像使用天平一樣,高低輕重,要隨機應變,如果偏執於一種說法,禍害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