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質疑錄》~ 論子宮之胞與溲胞不同
論子宮之胞與溲胞不同
1. 論子宮之胞與溲胞不同
《陰陽別論》云女子胞,《氣厥論》云胞移熱於膀胱,《五味篇》云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凡此「胞」字,皆音包,以子宮為言也。《靈樞》云膀胱之胞薄以懦。音拋,以溲脬為言也。胞音有二,而字則相同,奈何後人不解其意,俱讀為包,反因經語遂認膀胱與胞為二物,故在《類纂》則曰:膀胱者,胞之室。王安道則曰:膀胱為津液之腑。
又有「胞居膀胱之室」之說,甚屬不經。夫膀胱即脬,脬即膀胱也。焉得復有一物,居膀胱之內?以致後學之疑。
白話文:
古籍中提到「胞」,有時指子宮,有時指膀胱。 子宮的「胞」讀作「包」,例如《陰陽別論》、《氣厥論》、《五味篇》等書中提到的「胞」,都是指子宮。但《靈樞》中提到的「胞」,讀作「拋」,指的是膀胱。因為「胞」字的讀音不同,但字形相同,後人誤解其意,將所有「胞」字都讀作「包」,甚至認為膀胱和子宮是兩種不同的器官,例如《類纂》說膀胱是子宮的居所,王安道則說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器官。 還有說法認為子宮位於膀胱之內,更是錯誤的。膀胱就是指小便的器官,怎麼可能還有其他器官位於膀胱之內呢?這些錯誤的說法,導致後世學者產生疑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