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質疑錄》~ 論小便不通用隔三之法

回本書目錄

論小便不通用隔三之法

1. 論小便不通用隔三之法

小便不通者,熱結膀胱而點滴不下也。經曰:膀胱不利為癃。此熱邪入於膀胱而為病。膀胱為津液之府,氣化能出,故三焦之氣不化,則水道不能通調,而下輸於膀胱為溺。丹溪隔二之治,以為水出高源,肺金者,腎之母,滋養肺金以生腎水,此法之善者也。若隔三之治,以脾濕不運,故精氣不調,當燥脾健胃,補土以生金,生金以壯水,用二朮、六君為治。夫氣虛則宜補氣以化水,若氣熱而反用燥氣、閉氣之劑,不幾助邪以為病。

此隔三之治,為迂而不切。

白話文:

小便不通暢,是因為膀胱有熱邪阻塞,導致尿液點滴不下來。經書上說:膀胱功能失調就會導致小便不利。這是因為熱邪侵入膀胱引起的。膀胱是貯藏津液的地方,靠氣化才能排出尿液。因此,如果三焦之氣不能正常運化,水道就不能通暢,輸送到膀胱的尿液就無法排出。張元素(丹溪)的隔二法,認為水往低處流,肺金是腎的母臟,滋養肺金就能滋生腎水,這是很好的方法。但隔三法認為是脾濕不運化,導致精氣失調,應該燥濕健脾胃,補益脾土以生金,再由金生水,所以用二朮湯、六君子湯治療。如果氣虛,就應該補氣來幫助水液代謝,如果氣熱卻反而使用燥熱、收斂的藥物,豈不是反而助長邪氣,加重病情?

所以,這個隔三法,是方法迂迴而且不對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