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質疑錄》~ 論痢無止法
論痢無止法
1. 論痢無止法
痢必由乎積滯,故曰:「無積不成痢」。治痢初起,必用消積導滯,以推蕩為法。此仲景治痢有十法,均主大、小承氣。而河間亦曰:「行氣則後重自除,調血則便膿自止。」此蓋為痢之有實邪者言也,所謂「痢無止法」是也。若久痢之後,元氣已虧。如氣本陷矣,而復行其氣,後重不將甚乎?中本虛矣,而再攻其積,元氣不將竭乎?濕熱傷血,自宜調血,若過用推陳,血愈傷矣。積滯頻下,謂當消導,久為克伐,積益多矣。
此但知據見在者,為有形之疾病,而不知所傷者,皆無形之氣血也。豈可執「痢無止法」一語,而曰《內經》有「通因通用」之治,以致殺人也哉!
白話文:
痢疾必定是由於積食停滯引起的,所以說:「沒有積滯就不能成痢疾」。治療痢疾初期,一定要先消除積滯,以強力瀉下為方法。張仲景治療痢疾有十種方法,都主要使用大、小承氣湯。而朱丹溪也說:「通暢氣機,則下痢墜脹感自然消除;調和血液,則膿血便自然停止。」這都是針對痢疾有實邪的人說的,所謂「痢疾無止瀉法」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如果久痢之後,元氣已經虧損。如果氣機本來就虛弱,又再去強行通氣,下痢墜脹感豈不是更嚴重?如果身體本來就虛弱,又再次攻伐積滯,元氣豈不是要耗竭?濕熱傷血,固然應該調和血液,如果過度使用攻伐之法,反而會使血液受損更嚴重。積滯頻頻下泄,認為應該消導,但長期這樣攻伐,積滯反而會更多。
這只是看到眼前存在的,有形的疾病,卻不知道所受損傷的,都是無形的氣血。怎麼可以執著於「痢疾無止瀉法」這句話,而說《內經》有「通因通用」的治療方法,以至於造成殺人的後果呢!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