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質疑錄》~ 論三消有寒不專主火
論三消有寒不專主火
1. 論三消有寒不專主火
觀劉河間三消論,一皆以燥熱太甚。張子和三消,俱從火斷。二公之言詳矣。然《內經》又曰:心移寒於肺,為肺消,飲一溲二,死不治。此元陽既虧,金寒水冷,則陰邪乘之;陽衰則氣虛,陽不帥陰,則水不化氣。故飲水少而便溺多,為肺腎之消,必以溫劑散去寒邪,陽氣漸回,則陰寒自退。
此正所謂心移寒於肺,飲一溲二之證也。可見消有陰陽,不得盡稱為火。
白話文:
參考劉河間與張子和的論述,都認為三消症主要是燥熱過盛所致。他們的觀點很詳盡。但是,《內經》也提到:心臟的寒邪移到肺部,就會導致肺消,患者喝水少而小便多,這種情況是無法治愈的。這是因為元陽虧虛,金氣寒涼,水液也冰冷,陰邪乘虛而入;陽氣衰弱則氣虛,陽氣不能統攝陰氣,導致水液不能化為氣。因此,喝水少而小便多,是肺腎虧虛導致的消渴,必須用溫熱的藥物散寒邪,使陽氣逐漸恢復,陰寒自然就會退去。
這正符合《內經》中所說的「心移寒於肺,飲一溲二」的症狀。由此可見,消渴症有陰陽虛實之分,不能一概而論都歸咎於火熱。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