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錄》~ 論疝與腎經絕無相干
論疝與腎經絕無相干
1. 論疝與腎經絕無相干
以肺在上屬陽,腎、肝在下屬陰。腎者,肝之母;肝者,腎之子。腎肝同病,乙癸同源之義也。故凡肝經有病,必推化源與腎。如疝為足厥陰肝經病,以其環陰器、抵少腹、控睪丸,而為痛者,皆肝之所屬也。而《素問》又云:腎脈主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沖疝。
則疝未嘗不本於腎經為病者,何丹溪乃曰疝主肝經,與腎經絕無相干?夫腎,水臟也,膀胱為之腑。膀胱為寒水所化,疝本寒濕之氣所感,以寒召寒,其邪最速,而腎與膀胱為表裡。經云:諸寒收引,皆屬於腎。故疝之攣急而上衝心胃者,正腎邪之為病也。見今人病疝,一有房勞,則其病便發而不止。
故《聖濟總錄》云:嗜欲勞傷,腎水涸竭,無以滋榮肝氣,則留滯內結,發為陰疝,是疝之發於腎虛者多。若治疝不從化源,而日以伐肝疏導從事,則病益劇而難療。臨是症者,當以丹溪之言,專主肝經與腎虛而致者甚多,以參、術為君,疏導藥佐之為得,而不可執腎經無干之言為據也。
白話文:
肺在上方屬陽,腎、肝在下屬陰。腎是肝的母,肝是腎的子。腎肝同時生病,是陰陽互相依存的道理。所以,凡是肝經有病,都必須追溯病源到腎。疝氣是足厥陰肝經的病症,因為它環繞陰部、到達小腹、牽連睪丸,而引起疼痛,都是肝經所管轄的範圍。《素問》也說:腎經脈的病症,會從小腹向上衝擊心臟而疼痛,無法前後彎曲,稱為衝疝。
那麼,疝氣從來就沒有不是源於腎經的病症,為何朱丹溪卻說疝氣主要在肝經,與腎經完全不相干呢?腎臟是水臟,膀胱是它的腑。膀胱是由寒水轉化而來,疝氣是寒濕之氣入侵所致,寒邪招來寒邪,其邪氣傳播得最快,而腎與膀胱是表裡關係。經書上說:所有寒邪導致的收縮牽引,都屬於腎經。所以,疝氣攣縮疼痛向上衝擊心胃,正是腎臟受邪氣侵犯的病症。現在的人患疝氣,只要房事過度,病情就會發作不止。
所以《聖濟總錄》說:縱慾傷身,腎精耗竭,無法滋養肝氣,就會停滯結聚,發作陰疝,也就是說,因腎虛而導致疝氣的很多。如果治療疝氣不從根本病源入手,而只是一味地瀉肝疏導,那麼病情會更加嚴重而難以治癒。遇到這種病症,應該參考朱丹溪的說法,認為大多數疝氣是由於肝經和腎虛所致,用人參、白術作主要藥物,再用疏導的藥物輔助,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不可以執著於「腎經無關」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