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選醫衡》~ 自序
自序
1. 自序
近世醫理不明,醫學荒雜,治病不辨三因虛實,一概籠統用藥,以致虛虛實實,殺人如麻,曷勝悼嘆!良由不肯留心前人論病論脈論治諸說,遂至越規矩,棄繩墨,師心自用。若欲脫去陳方舊論,而獨闢新奇,殊不知仲景而下,如河間、丹溪、東垣、潔古、海藏諸賢,衡證衡脈,用藥立方,絲絲入扣,不偏不倚,如物之有衡焉。法有定衡,不及於衡者,擴而充之;太過於衡者,約而斂之,庶可以起沉疴而不誤人。
命余早歲業醫,深陋俗習,渴欲抗衡前人,以為近日醫流砥柱,匯採前人論病論脈論治,精確不磨之說,以成上下卷,標其目為醫衡,垂作模楷,則三因辨,虛實分,自無籠統用藥之弊,不特後學可為衡鑑。即余之惟日孳孳,長恐誤人者,亦未嘗敢越比衡中也,竊願持衡不失,得進而抗衡前人,斯幸矣!
古吳葉桂天士書
白話文:
近來醫學理論不明確,醫術雜亂無章,治病時不分辨三因(天、地、人)、虛實,用藥一概而論,導致虛症當實症治、實症當虛症治,死傷無數,令人痛心疾首!這都是因為不肯用心研讀前人關於疾病診斷、脈診、治療的論述,因而違背規矩,拋棄準則,憑著自己的想法行事。想要拋棄以前的醫方和舊理論,另闢蹊徑,殊不知從張仲景以降,像河間(張元素)、丹溪(朱丹溪)、東垣(李東垣)、潔古(張潔古)、海藏(王海藏)等諸位醫學大家,在辨證、診脈、用藥和處方方面都精益求精,絲毫不差,恰如物體有秤一樣精準。方法有其準則,不足的則擴充,過多的則減少,這樣才能治療危重疾病而不致誤人。
我從年輕時就從事醫學,深知民間醫術的陋習,渴望能與前人的醫術抗衡,成為當今醫學界的支柱,因此彙集前人關於疾病診斷、脈診、治療的精準論述,編成上下兩卷,取名《醫衡》,作為範本,如此一來,就能分辨三因、虛實,避免用藥籠統的弊端,不僅後學者可以以此為參考,即使是我自己日夜勤勉,也深怕誤診傷人,從未敢違背這套準則。我私下希望能夠始終堅持這套準則,最終能與前人的醫術相抗衡,這將是我的莫大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