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選醫衡》~ 顧序
顧序
1. 顧序
余自束髮受書以來,即喜岐黃家言,暇輒涉獵之,雖稍稍有所進益,然無師承,終以未得門逕為憾。及冠,從家叔兆麟,專習醫理,自《黃帝內經》、《神農本草》而下,熟讀者,數十種,披覽者,百餘卷。潛心十餘年,頗得此中奧妙,以應病者之求,十愈七八,顧未能萬全也,心竊愧之。
白話文:
從小讀書起,我就對中醫感興趣,空閒時就鑽研它。雖然有所長進,但沒有師承,始終遺憾不得其門而入。成年後,跟隨叔父兆麟,專門學習醫理,從《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等書著手,認真閱讀的就有幾十部,瀏覽過的有一百多卷。潛心研究十幾年,終於領悟了一些其中的奧祕,用於給病人治病,十個病人能治好七八個,但還是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內心十分慚愧。
旋逢同志創立醫學研究所,復蒙上海道憲頒給鈐記,以鄭重衛生,研究醫學為宗旨。然上古醫學,莫要於針灸,至今幾湮沒不聞,良可惜也!乃在所內復設針灸傳習所,聘請教員以教諸生。余均與其事,二年畢業,後始覺斯道大明。蓋針灸與湯藥,法雖不同,而理實一貫。誠以治病之要,首先辨證,辨證不明,針藥奚從。
白話文:
最近友人創立醫學研究所,又承蒙上海道臺頒發信用憑證,以重視衛生、研究醫學為宗旨。然而古代醫學中,沒有比針灸更重要的了,現在幾乎失傳了,令人遺憾!於是在研究所內開設針灸傳習所,聘請老師教導學生。我參與這件事,經過兩年學習才逐漸明白這個道理。針灸和湯藥,雖然方法不同,但道理是一致的。因為治病最重要的是診斷,診斷不準確,針灸和藥物都無從下手。
考古方書,汗牛充棟,聚訟盈庭,各鳴一得,或以陽氣為重,或以陰血為主,或講脾胃,或論溫熱,淺學讀之而搖惑,高明觀之而用歧。因思葉天士先生,有《醫衡》一書,皆蒐羅先賢精傑之作,或抽揚脈理,或闡發病機,其論旁通曲達,義明辭顯,可為醫家模範。奈世少傳本,坊刻多謬,余乃將藏本細加校正。
白話文:
翻閱古代醫書,多如牛毛,爭論不休,各抒己見。有人重視陽氣,有人重視陰血,有人強調脾胃,有人討論溫熱病。初學者讀起來迷惑不解,高手讀起來則意見分歧。因此想到葉天士先生的《醫衡》一書,蒐集了前賢傑出的著作。書中或闡明經絡脈理,或解說病理機轉,論述周全通達,意義清晰明瞭,堪稱醫家的典範。可惜流傳的版本很少,坊間刻本又多有錯誤。我便拿出自己的藏本仔細校正。
誤者改之,缺者補之,付之石印,以便同學由此書先行研究。然後博覽群籍,即不為異說所惑,始可升仲景之堂,而入軒岐之室,豈僅抗衡前人而衷於一是者乎!然則是編也,不惟為湯藥之津梁,抑且為針灸之指南焉耳!
宣統二年葭月孟河顧夢熊渭川撰於上海醫學研究總所
白話文:
有錯誤的地方就改正,缺少的部分就補充,付印刻成石版,方便同學們以此書作為初步學習。然後再廣泛閱讀羣書,就不會受到奇特的說法所困惑,才能登堂入室,深入研究仲景的學說和軒岐的思想,豈止是與前人抗衡,而是一心一意地鑽研呢!所以這本書不只是湯藥學的橋樑,也是針灸學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