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選定

《葉選醫衡》~ 顧序

回本書目錄

顧序

1. 顧序

余自束髮受書以來,即喜岐黃家言,暇輒涉獵之,雖稍稍有所進益,然無師承,終以未得門逕為憾。及冠,從家叔兆麟,專習醫理,自《黃帝內經》、《神農本草》而下,熟讀者,數十種,披覽者,百餘卷。潛心十餘年,頗得此中奧妙,以應病者之求,十愈七八,顧未能萬全也,心竊愧之。

旋逢同志創立醫學研究所,復蒙上海道憲頒給鈐記,以鄭重衛生,研究醫學為宗旨。然上古醫學,莫要於針灸,至今幾湮沒不聞,良可惜也!乃在所內復設針灸傳習所,聘請教員以教諸生。余均與其事,二年畢業,後始覺斯道大明。蓋針灸與湯藥,法雖不同,而理實一貫。誠以治病之要,首先辨證,辨證不明,針藥奚從。

考古方書,汗牛充棟,聚訟盈庭,各鳴一得,或以陽氣為重,或以陰血為主,或講脾胃,或論溫熱,淺學讀之而搖惑,高明觀之而用歧。因思葉天士先生,有《醫衡》一書,皆蒐羅先賢精傑之作,或抽揚脈理,或闡發病機,其論旁通曲達,義明辭顯,可為醫家模範。奈世少傳本,坊刻多謬,余乃將藏本細加校正。

誤者改之,缺者補之,付之石印,以便同學由此書先行研究。然後博覽群籍,即不為異說所惑,始可升仲景之堂,而入軒岐之室,豈僅抗衡前人而衷於一是者乎!然則是編也,不惟為湯藥之津梁,抑且為針灸之指南焉耳!

宣統二年葭月孟河顧夢熊渭川撰於上海醫學研究總所

白話文:

[顧序]

從我開始學習以來,就喜歡研讀中醫典籍,有空就翻閱,雖然略有進步,但始終沒有名師指點,一直覺得很遺憾。成年後,跟隨家叔兆麟專門學習醫理,從《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等經典著作到其他醫書,熟讀的就有幾十種,瀏覽過的超過一百卷。潛心研究十餘年,對中醫的奧妙頗有心得,為病人看病,十個病人能治好七八個,但仍然不能做到完美無缺,心裡感到很愧疚。

後來,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創辦了醫學研究所,又得到上海道台頒發印信,以重視衛生、研究醫學為宗旨。然而,古代醫學中最重要的是針灸,如今卻幾乎失傳,實在可惜!於是,在研究所內設立了針灸傳習所,聘請老師教授學生。我也參與其中,學生們學習兩年後畢業,我才真正感覺到這門學問的博大精深。因為針灸和湯藥的治療方法雖然不同,但其原理卻是相通的。治療疾病最重要的是首先辨別病症,如果不能正確辨證,針灸和藥物就無從下手。

古代醫學書籍汗牛充棟,醫學見解眾說紛紜,各有各的道理,有的強調陽氣,有的強調陰血,有的講究脾胃,有的論述溫熱病,學識淺薄的人讀了這些書就會感到迷惑,而醫術高明的人則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因此,我想到了葉天士先生的《醫衡》一書,這本書收集了歷代醫學大家精妙的著作,或闡述脈理,或闡發病機,其論述通達詳盡,意思明確,文字清晰,可以作為醫學家的典範。可惜的是,世面上流傳的版本很少,民間刻印的版本錯誤很多,所以我將自己收藏的版本仔細校對,錯誤的改正,缺失的補充,然後用石印版印刷出來,方便同學們利用此書進行初步的研究。然後再廣泛閱讀其他書籍,這樣就不會被各種不同的醫學理論所迷惑,最終才能達到仲景、岐伯的醫學境界,豈止是超越前人,而能領悟醫學的真理!但這本書,不僅僅是湯藥治療的橋樑,也是針灸治療的指南。

宣統二年十一月,孟河顧夢熊(渭川)撰於上海醫學研究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