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選定

《葉選醫衡》~ 卷下 (2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5)

1. 驚悸恐辨

或問驚悸怔忡恐怖之別,曰:悸即怔忡也。怔忡者,本無驚恐,動而不寧,驚者,因外有所觸而卒動,子和云:驚為不自知,恐為自知是也。蓋驚者聞響即驚,恐者自知,如人將捕之狀,與夫不能獨處,必須伴侶,方不恐懼,或夜無燈燭,亦生恐懼之類。怖與恐,於義相同,《內經》無有稱驚怖者,始於《金匱要略》,有云驚怖,由是而見,為驚恐即驚怖也,大凡連稱其名以為提綱者,多是一陰一陽對待而言,如喜怒並稱者。

喜出於心,心居於陽,怒出於肝,肝居於陰,志意並稱者,志是靜而不移,意是動而不定,靜則陰也,動則陽也,驚恐並稱者,驚因觸於外事,內動其心,心動則神搖,恐因感於外事,內歉其志,志歉則神卻。是故《內經》謂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恐則神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又謂嘗貴後賤,嘗富後貧,恐憂內結,至於脫營失精,病深無氣,則灑然而驚,此類皆是病從外致,而動內之心神者也。若夫在身之陰陽盛衰而致驚恐者,驚是火熱鑠動其心,心動則神亂,神動無力,故驚之變態亦不一狀,隨其所之,與五神相應而動。肝藏魂,魂不安,則為驚駭,為驚妄。

肺藏魄,魄不安,則驚躁。脾藏意,意不專則驚惑。腎藏志,志歉而驚恐,心惕惕然。胃雖無神,然為五臟之海,諸熱歸之,則發驚狂,若聞木音,亦惕然心欲動也。恐者,則是熱傷其腎,腎傷則精虛,精虛則志不足,志本一定而不移,故恐亦無他狀。《內經》於驚之病邪者,有火熱,熱淫司天在泉,勝復之氣,有各經熱病所致,有三陽積並,有氣並於陽,皆為驚疾。故病機統而言曰:諸病驚駭,皆屬於火也。

於恐之病邪者,有精並於腎則恐;有血不足則恐;有陰少陽入,陰陽相搏則恐;有胃氣熱,腎氣微弱則恐;有腎是動,病氣不足則恐。然於肝之驚恐,互相作者,以其臟屬陽居陰。納血藏魂,魂不安則神動,神動則驚,血不足則志歉,志歉則恐,皆因人之陰陽所動而內生者也。為治之法,驚則安其神,恐則定其志。

神屬陽,陽則氣也,火也,志屬陰,陰則精也,水也,水火既濟,全在陰精上奉以安其神,陽氣下藏以定其志,神安則散亂之氣可斂,氣斂,氣斂則陽道行矣。志定然後走失之精可固,精固則陰氣用矣。若為外事驚者,子和謂驚者平之。平、常也,使病者時時聞之,習熟而不驚,固是良法。

余謂不若使其平心易氣以先之,而後安其神,定其志為得也。

白話文:

驚悸恐辨

有人問驚悸、怔忡、恐怖三者有何區別,回答說:悸就是怔忡。怔忡是原本沒有驚恐,只是身體不安寧;驚是因外在事物觸動而突然害怕;有人說:「驚是自己不知道害怕,恐是自己知道害怕。」驚例如聽到響聲就害怕,恐是自己意識到危險,例如有人要抓你一樣,或者無法獨處,必須有人陪伴才不害怕,或是夜晚沒有燈光,也會產生恐懼。怖與恐意義相同,《內經》中沒有提到「驚怖」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金匱要略》,由此可見,驚恐就是驚怖。凡是將兩個詞連用作為綱領的,大多是一陰一陽相對而言,例如喜怒並稱,喜出自於心,心在陽位;怒出自於肝,肝在陰位;志意並稱,志是安靜而不變動,意是變動而不穩定,靜屬陰,動屬陽;驚恐並稱,驚是因為外在事物觸動,內心產生震動,心動則神不安;恐是因為外在事物影響,內心志氣不足,志氣不足則神氣衰弱。所以《內經》說,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思慮無所定,所以氣亂了;恐則神氣衰弱,衰弱則上焦閉塞,閉塞則氣逆行,逆行則下焦脹滿,所以氣無法運行。又說,曾經富有後來貧窮,曾經尊貴後來低賤,恐懼憂慮積聚在內心,以致精氣耗損,病情嚴重沒有氣力,就會突然驚恐。這些都是疾病從外在引起,而內在影響心神的例子。至於因為自身陰陽盛衰而導致驚恐的,驚是因為火熱旺盛影響心神,心神震動則神志紊亂,神志紊亂則無力,所以驚的症狀表現也各有不同,隨著其影響的部位和五臟之神相應而有所變化。肝藏魂,魂不安則驚駭,胡思亂想;肺藏魄,魄不安則驚慌躁動;脾藏意,意念不專則驚疑不定;腎藏志,志氣不足則驚恐,心神不安;胃雖然沒有藏神,但它是五臟之海,各種熱邪都匯聚於此,就會發狂,即使聽到木頭的聲音,也會心神不安想動。恐則是熱邪損傷腎臟,腎臟受損則精氣虛弱,精氣虛弱則志氣不足,志氣本來就應該穩定,所以恐也沒有其他特殊的表現。《內經》中關於驚的病邪,有火熱,熱邪盛行,有各經熱病引起,有三陽經積熱,有陽氣鬱結,這些都會導致驚恐疾病。所以從病機來說,所有驚恐的疾病都屬於火邪。

至於恐的病邪,有腎精不足則恐;有血虛則恐;有少陰、少陽經氣相搏則恐;有胃熱腎虛則恐;有腎臟功能失調,氣血不足則恐。然而肝臟的驚恐相互影響,因為肝臟屬陽在陰位,藏血和魂,魂不安則神動,神動則驚;血虛則志氣不足,志氣不足則恐,這些都是因為人體陰陽的變化而內在產生的。治療方法,驚則安神,恐則定志。神屬陽,陽屬氣屬火;志屬陰,陰屬精屬水。水火既濟,關鍵在於陰精上承以安神,陽氣下藏以定志,神安則散亂之氣可以收斂,氣斂則陽氣運行;志定則耗損的精氣可以固守,精氣固守則陰氣可以運行。如果因為外在事物受驚,有人說讓病人時時聽聞聲音,使之習以為常就不會再害怕,這是好方法。我認為不如先使病人心情平靜,舒緩情緒,然後再安神定志,這樣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