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選醫衡》~ 卷下 (22)
卷下 (22)
1. 精濁論
溺與精所出之道不同。淋病在溺道,故綱目列之肝膽部。濁病在精道,故綱目列之腎膀胱部。今患濁者,雖便時莖中如刀割火灼,而濁自清,惟竅端時有穢物,如瘡之有膿,目之有眵,淋瀝不斷。初與便溺不相混濫,如河中之清也,至易辨之,每見時醫,以淋法治之,五苓、八正,雜投不已,因而增劇者,不可勝數。余每正之,其餘當難以臆說也。
蓋由敗精腐者什九,由濕熱流注而虛者什一。或曰:昔人以赤濁為心虛有熱,由思慮而得之;白濁為腎虛有寒,由嗜欲而得之。何原病式以二濁俱屬於熱?丹溪亦云:濕熱有痰,子能與我折乎?曰:辨古今之得失,必以《內經》正之,自《巢氏病源論》,言白濁由勞傷腎虛冷,歷代宗其說有異詞。不惟白濁之理未明,即治濁之法亦誤。
不思《內經》本無白濁之名,惟言思想無窮,入房太甚,發為白淫,與脾移熱與腎出白,少陰在泉溲白,此白濁之源也。原病式因《內經》諸病,水液混濁,皆屬於熱。言天氣熱則水渾濁,寒則清潔;又言水體清,火體濁。正如清水為湯,自然白濁也。可謂發聖人之旨,正千秋之誤。
而不讀其書者,猶未盡知也。丹溪則以濕熱痰虛並言,然虛寒者,不可謂盡無,但熱多寒少耳。故《靈樞》有中氣不足,便溲為變之語。是當先補中氣以升舉之,而後分其氣血施治。設腎虛甚,或火邪亢極者,不宜峻用苦寒,必反佐治之,更在權衡輕重而已。
白話文:
精濁論
小便和精液的排出管道不同。淋病在小便的管道,所以《綱目》將其歸類於肝膽;濁病則在精液的管道,所以《綱目》歸類於腎膀胱。現在患有濁病的人,雖然排尿時陰莖如同刀割火灼般疼痛,但濁液本身清澈,只有尿道口偶爾會有污穢之物,如同瘡瘍的膿液,眼睛的白睛分泌物一樣,不斷地排出。初期與小便不會混雜,如同河水中的清水般容易辨別。然而,許多醫生卻用治療淋病的方法治療,使用五苓散、八正散等藥物,不斷地服用,反而加重病情者不計其數。我經常糾正這種錯誤,其他方面則難以贅述。
濁病大多數是由於精液敗壞腐敗引起的,因濕熱流注而虛弱者只佔一小部分。有人說:古人認為赤濁是因為心虛有熱,因思慮過度而引起;白濁是因為腎虛有寒,因縱慾過度而引起。為何《原病式》卻將兩種濁液都歸屬於熱證呢?朱丹溪也說:「濕熱有痰,你能不能和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我說:要辨別古今醫學的得失,必須以《內經》為準則。《巢氏病源論》說白濁是由於勞傷腎虛、體寒引起的,歷代醫家多沿襲其說,但各有異詞。不僅白濁的病理不明,治療方法也多有錯誤。
我們沒有考慮到《內經》原本就沒有白濁這個名稱,只說思慮過度,房事過度,就會導致白淫,以及脾臟移熱至腎臟,導致腎臟排出白色物質,少陰經在小便中排出白色物質,這些才是白濁的病因。《原病式》根據《內經》中各種疾病,將水液混濁都歸屬於熱證。書中說,天氣熱則水混濁,天氣冷則水清澈;又說水性清澈,火性混濁。就像清水煮沸後就會變成渾濁一樣,自然就會出現白濁。這可以說是發揮了聖人的旨意,糾正了千秋以來的錯誤。
而不閱讀《內經》的人,還沒有完全明白這個道理。朱丹溪將濕熱、痰、虛同時考慮,但虛寒者並非完全不存在,只是熱多寒少而已。所以《靈樞》說中氣不足,小便就會異常。因此,應該先補益中氣以提升元氣,然後再根據氣血情況施治。如果腎虛嚴重,或者火邪亢盛,就不應該使用峻烈的苦寒藥物,必須反佐治療,關鍵在於權衡輕重。
2. 精滑便濁分別辨
精滑與便濁不同。便濁是便溺渾濁,即五淋之膏淋也,乃是胃中濕熱滲入膀胱,與腎經絕無干涉。精滑則牽引黏膩,雖不便溺,亦時有之。此是,腎水不足,淫火易動,精離其位,故令漸積而出耳。治之者,宜滋腎清心,健脾固脫,蓋精濁雖腎之液,而所以精濁者,心為之主也。
夫君火一動,真精自失,能止其心,乃我身之大丹也。又考《千金方》,治精遺便濁凡九方,而用韭子者居其半。夫韭子辛熱,何思邈取之深也?蓋用以治便濁者,取其辛熱之氣,能燔土濕,使蒸熱上行而不下,乃釜底加薪之法,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也。用以治遺精者,取其辛熱之氣以壯真陽,使之涵蓄陰精而不漏,乃益土防水之法,衛外而為固也。凡此不傳之秘,可與知者道耳。
白話文:
精滑與便濁是不同的症狀。便濁是指排尿混濁,也就是五淋中的膏淋,是由於胃中濕熱滲入膀胱引起的,與腎經沒有關係。精滑則是指精液滑出,帶有黏膩感,雖然不一定伴隨排尿,但也時常發生。這是因為腎水不足,相較之下腎陽亢盛(淫火易動),精液不能固守其位,漸漸積累而滑出。治療精滑應該滋養腎陰、清泄心火、健脾益氣、固澀精關,因為雖然精液是腎臟的精氣,但精液滑出的根本原因,卻在於心火亢盛。
如果心火旺盛,就會損傷精氣,因此能控制心火,就是養生的大關鍵。另外,《千金方》中治療遺精和便濁的處方有九個,其中一半都用到韭菜子。韭菜子辛溫熱性,那麼孫思邈為什麼要常用它呢?用於治療便濁,是因為它辛溫的特性,可以溫燥濕邪,使濕熱向上蒸發而不向下流注,這就像在鍋底加柴火一樣,增加火勢以消除陰寒。用於治療遺精,則利用其辛溫的特性來壯大真陽之氣,使真陽之氣能溫煦、涵養陰精,不致外泄,這就像加固堤岸一樣,從外部加強防禦。這些都是不公開的秘方,只能與知情者說明。
3. 遺精白濁皆由心腎兩虛辨
遺精者,不交而自泄也;夢遺者,夢交而泄也,二者皆從精道而出。夫精雖藏於腎,而實主於心,雖有邪術所使,夢與人交,及娩人鬼胎夜感之甚,未必不由心腎兩虛,邪乘虛入者。何也?蓋心之所藏者神,腎之所藏者精,心腎者,精神之根蒂也。凡男子思慮過度,則水火不交;快情恣欲,則元精失守。
所以心動者神馳,神馳者精散。因晝之所思,故夜有所夢。今人多用龍骨、牡蠣等澀精之劑,隨止隨發,惟知固腎,不知治心。殊不知神不歸舍,則無精無主,安能自守哉?濁者從小便竅中而出,如油如膏,或有五色光彩,或赤或白,或澄根渾濁,或如精狀,名曰白淫。雖與遺精所出各異,所感則一,亦心血虧少,相火內熾,中焦濕熱,淫氣不清。
譬如井中取水至清,烹之為白湯,澄之則有腳,豈非濕熱渾濁者乎?醫者但當分其虛實輕重,濕熱多少而治。如有虛損諸證者,則從虛治。因於心者,養心以收神;因於腎者,因腎以澀精;正虛者,主濕勝,宜溫補心腎之劑;偏虛者,主熱勝,宜清補心腎之劑;濕熱從丹溪治法;若患久者,宜升舉之藥。其外更有思欲不遂而精泄,有氣盛久無色欲,精漏遺泄者,非病也。
白話文:
遺精和白濁都是因為心腎兩虛造成的。
遺精是指沒有性交卻自行精液流出;夢遺是指夢中性交而精液流出,這兩種情況都是精液從精道排出。雖然精液儲存在腎臟,但卻受心臟主宰。即使是邪術所導致的夢中與人交合,或夜間被鬼怪侵犯,也未必不是因為心腎兩虛,邪氣乘虛而入。這是因為,心臟藏神,腎臟藏精,心腎是精神的根本。如果男性思慮過度,就會導致心腎不交;縱慾過度,就會導致元精流失。
所以,心神動搖就會神思恍惚,神思恍惚就會精液外洩。白天想的什麼,晚上就會做什麼夢。現在很多人使用龍骨、牡蠣等收斂精液的藥物,結果是治標不治本,一停藥就復發。他們只知道固腎,卻不知道治心。殊不知,如果心神不能歸位,精氣就無主,怎麼能夠自行收斂呢?
白濁是指從尿道排出,像油脂一樣的物質,可能有各種顏色,或赤或白,或清澈或混濁,有時也像精液,稱為白淫。雖然它與遺精排出物不同,但病因相同,都是因為心血虧損、相火內盛、中焦濕熱,導致淫邪之氣不能排出。
就像井裡的水很清澈,但煮沸後卻變成渾濁的白湯,靜置後還會沉澱,這不正說明是濕熱造成的混濁嗎?醫生應該根據虛實輕重、濕熱多少來治療。如果出現虛損的症狀,就應該從虛證治療。由心臟引起的問題,就要養心以收斂心神;由腎臟引起的問題,就要補腎以收斂精液;如果整體虛弱,以濕邪為主,就應該溫補心腎;如果偏向虛弱,以熱邪為主,就應該清補心腎;濕熱則按照張子和的治療方法;如果病程很長,就應該使用升提之藥。此外,還有因為思慾不遂而精液外洩,以及氣盛而久無性慾,精液自行流出的情況,這些不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