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選定

《葉選醫衡》~ 卷下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1)

1. 淋閉證治論

小便不通之謂閉,滴瀝作痛之謂淋。二者因心腎不交,蘊積熱毒,或酒後房勞,或飲食燥熱,七情鬱結所致,皆一類也。自嚴氏有五淋之分,氣淋者,小腹滿悶,便澀,常有餘瀝;砂淋者,莖中痛,尿難卒出;膏淋者,尿如脂膏;勞淋者,勞倦即發,痛引氣衝;血淋者,遇熱即發,甚則溺血,候其鼻色黃者,小便難也。

至東垣論肺為生水之上源,腎為主液之元氣,若淋而口渴,身熱脈數者,為肺受肝邪熱,失其降水之令為氣分證,宜以輕清淡滲藥瀉熱。若無身熱口渴,為血分之候,宜以滋陰厚味藥助腎。愚按嚴氏之意,乃以腎與膀胱本病論之。東垣之辨,是兼他證而言也,何也?以其論中肺受熱邪之證,及肺患喘嗽,與夫脾病脹滿,淋閉水泄,小便澀少,皆他病致淋,不因腎與膀胱也。是知淋閉之證,主乎心腎,而實關乎脾肺矣。

丹溪則又謂膀胱之府,有上口而無下口,得引升騰之氣,乃施滲泄之令,氣化則能出。苟氣血偏濁,或正虛下陷,遂郁成淋,譬之滴水之器。上竅不通,則下竅不出,宜加柴胡、升麻等藥提之。若中氣弱,不能運化清濁而淋者,宜加補氣之藥。若因血虛而氣不能升提者,蓋氣為血配,血虛則氣亦虛,而湧泄之令不行,宜補血加升提。

若酒食過度,濕痰積於胸膈,脈見弦滑,證見痞悶者,宜二陳湯加香附、木香探吐、次加山梔、木通調之,此亦一法也。愚按造化之理,陽無陰不化,陰無陽不行,非升不能降,非降不能升。故吐者,升之法也;滲利者,降之法也。利濕清熱等劑者,陽分氣藥也;瀉火滋陰等劑者,陰分血藥也。

或升降同用,或氣血兼加,但血分之病不用偏施滲泄,恐反耗其精液,以致虛而愈燥,惟少用肺,引通子母相生之情。氣分之病,不可純用沉寒,恐更泥滯其化生,以致郁愈而淋,惟少用辛潤行氣,令氣化則滲泄而出。今人見用溫藥,遂疑淋有冷證,不知此氣鬱從治之法耳。

外有挾寒淋瀝先寒戰而後溲便,因寒氣與正氣爭,邪氣盛,則寒戰成淋,正氣盛,則寒戰解而便利。有汗過多,小便當赤澀如淋,因五內枯燥,慎勿用利小便之劑。亦有小便艱難,莖中不痛而癢者,乃積所致,非淋也。又有跌僕損傷,及服溫藥燥澀太過,致血汙留並,婦人經水不通,血積成瘕,並能作淋閉,則必小腹滿痛,或手不可近,宜用紅花、桃仁等破血。

更有難產為收生者損胞,致小便淋瀝不斷,其證必無痛澀,但滴而不自覺,或覺而不痛,別當大補氣血。若大小便皆閉,上為嘔吐者,世稱關格,最難調治。經云:不得盡期而死也。

白話文:

淋閉證治論

小便不通稱為閉,小便點滴作痛稱為淋。這兩種病症都是因為心腎不交,體內積聚熱毒,或是飲酒過度、房事勞累、飲食燥熱,以及七情鬱結等原因造成的,本質上屬於同一類疾病。嚴氏將淋症分為五種:氣淋,症狀是小腹脹滿悶痛,排尿困難,常有餘尿滴瀝;砂淋,症狀是尿道疼痛,排尿困難且斷斷續續;膏淋,症狀是尿液像油脂一樣;勞淋,症狀是勞累後發病,疼痛牽引到氣衝穴;血淋,症狀是遇熱就發作,嚴重時尿液帶血,如果鼻色發黃,則小便更加困難。

東垣認為肺是生成水液的來源,腎是主宰水液的元氣。如果淋症患者出現口渴、身熱、脈數等症狀,這是因為肺受肝邪熱的影響,喪失了宣降水液的功能,屬於氣分證,應該用輕清淡滲的藥物瀉熱。如果沒有身熱口渴,則屬於血分證,應該用滋陰補益的藥物滋養腎陰。我認為,嚴氏的分類是以腎與膀胱本身的病變為基礎進行論述的;而東垣的辨證則考慮了其他相關的症狀。這是因為東垣論述中提到的肺受熱邪的症狀,以及肺病導致的喘嗽,脾病導致的脹滿,以及淋閉、水瀉、小便澀少等,都是其他疾病導致的淋症,並非直接由腎與膀胱本身的病變引起。因此,淋閉證的病機主要在心腎,但也確實與脾肺相關。

丹溪則認為膀胱就像一個器皿,上面有入口而沒有出口,需要依靠上升之氣才能排泄水液。如果氣血濁滯,或者正氣虛弱下陷,就會導致淋症,就像水滴在器皿中,上口不通,則下口無法排出。因此,治療時應該加入柴胡、升麻等藥物來提升陽氣。如果脾胃中氣不足,不能運化水液而導致淋症,則應該加入補氣的藥物。如果因為血虛而導致氣機不能上升,因為氣血互相依存,血虛則氣亦虛,則升提的功能就會失常,所以應該補血並同時加入升提的藥物。

如果因為酒食過度,濕痰積聚在胸膈,脈象弦滑,症狀表現為胸悶,則應該服用二陳湯,再加入香附、木香以達到行氣化痰的目的,然後再加入山梔、木通等藥物來通利水道。這也是一種治療方法。我認為,人體的生理功能遵循陰陽互根、升降互用的原則,升則能降,降則能升。因此,吐法是提升陽氣的方法;滲利則是下降的方法。利濕清熱的藥物屬於陽分氣藥;瀉火滋陰的藥物屬於陰分血藥。

治療時可以升降並用,也可以氣血兼顧,但血分證的病人不宜單純使用滲泄的藥物,以免耗傷精液,導致陰虛火旺;只需少用辛溫發散的藥物,以引導子母相生。氣分證的病人也不宜單純使用寒涼的藥物,以免阻礙氣機的運行,導致氣滯更甚而加重淋症;只需少用辛溫潤澤行氣的藥物,使氣機通暢,則水液能順利排出。現在有些人看到用溫熱藥物治療淋症,就懷疑淋症有寒證,其實這是根據氣機鬱滯的病機而採取的治療方法。

有些淋症患者,先出現畏寒,然後出現小便淋瀝,這是外感寒邪所致。寒邪與正氣相爭,邪氣盛則寒戰加重,小便不通;正氣盛則寒戰消失,小便通暢。汗出過多也會導致小便短赤澀痛,像淋症一樣,這是因為五臟陰液耗傷,此時應避免使用利尿的藥物。還有一些患者,小便困難,尿道不痛反癢,這是因為濕熱積聚所致,並非淋症。另外,跌打損傷,或服用溫燥藥物過度,導致瘀血停滯,婦女經血不通,血瘀成塊,都可能導致淋閉,這些患者通常會出現小腹脹痛,甚至不能觸摸,此時應該使用紅花、桃仁等活血化瘀的藥物。

還有一種情況是難產,產後損傷胞宮,導致小便淋瀝不斷,這種情況通常沒有疼痛或澀痛感,只是點滴不斷,或者感覺到尿液滴下,但不痛,此時應該著重補氣血。如果大小便都閉塞,還伴有嘔吐,稱為關格,是最難治療的疾病,古書記載:這種病症往往不能等到病程結束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