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選醫衡》~ 卷下 (16)
卷下 (16)
1. 消渴亦有屬寒辨
按消渴之證,雖由火熱,然亦有屬虛寒者。如《內經》所云:心移寒於肺為肺消,飲一溲二,死不治之證是也。蓋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其肺所受之津液,俱賴心火以熏蒸之,故能上及耳。設心火既衰,則上下不交,陰陽失偶,津液何由熏蒸上達哉?故肺燥則求救於水,究無火以熏蒸,則愈飲愈渴。上飲半升,下行十合,譬之釜底有火,則釜中水沸,自然暖氣升騰,其蓋有汗。
若火滅水寒,則氣不上行,釜蓋自無以潤,此理之必然也。今之醫者,不達其故,謂內為熱所傷,外為寒所膈,其亦不思之甚矣!其心火者,君火也,雖不可以妄動,而亦不可消滅。
今《內經》言移寒於肺,明是火衰之候,與下文心移熱於肺為膈消,火甚鑠金之病,二證迥然各別,何得一概作熱治之乎?若果然,則能消水矣,何反飲一溲二乎?昔人以八味治渴,正為此證。倘不明陰陽虛實,概用寒涼之劑,未免增其病耳,故辨及之。
白話文:
消渴症雖然大多是由於體內火熱造成,但也有些是因為虛寒引起的。例如《內經》中提到的:「心臟的寒氣移到肺部,導致肺消渴,喝水一斗卻小便排出二斗,這種病是治不好的。」這是因為水喝進胃裡後,精氣會遊走全身,往上輸送到脾臟,脾臟將精氣散佈,最後歸於肺臟。肺臟吸收的津液,都依靠心臟的火氣來溫暖蒸騰,才能到達耳部。如果心火衰弱,上下就不能互相溝通,陰陽失衡,津液就無法溫暖蒸騰到達肺部。因此,肺部乾燥就會大量喝水,但因為缺乏心火溫暖蒸騰,所以喝得越多越渴。喝半升水,排出十合尿,就像鍋底有火,鍋裡的水就會沸騰,熱氣自然上升,鍋蓋也會因此變熱有水氣。
但如果火滅了水也冷了,熱氣就無法上升,鍋蓋自然不會濕潤,這是必然的道理。現在有些醫生不明白這個道理,認為消渴症是內熱外寒造成的,實在是太缺乏思考了!心火是人體的君火,雖然不能亂動,但也不能熄滅。
《內經》提到寒氣移到肺部,很明顯是心火衰弱的徵兆,這與下文提到的「心臟的熱氣移到肺部導致膈消渴,火氣過盛灼傷金氣」的病症完全不同,怎麼能一概而論都用熱性的藥物治療呢?如果真的只是熱症,應該能減少水腫才對,怎麼還會喝水一斗排尿二斗呢?古人用八味藥治療消渴,就是針對這種虛寒的症狀。如果不明陰陽虛實,就濫用寒涼的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所以必須仔細辨證。
2. 首疢論
方書多分頭痛頭風為二門,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淺而近者,名頭痛,卒然而至,易於解散。深而遠者,名頭風,作止不常,愈後仍發,皆當驗邪所從來,乃世俗不作風醫,即從寒治,安知《內經》有不一之邪乎?如雲風從外入,振寒汗出頭痛。新沐中風,則為首風。
大寒內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腦逆故頭痛。傷寒一日,巨陽受之,頭項痛,少陽司天,初之氣,候乃大溫,病氣發於上,頭痛。二之氣,熱鬱於上,頭痛,又火淫所勝。民病頭痛,濕淫所勝,頭痛時眩。凡此皆六淫相侵,與清陽真氣上薄而痛者也。有云頭痛甚,則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
頭痛巔疾,下虛上實,心熱甚,頭痛面赤,肺熱病。頭痛汗出,腎熱病。頭痛貞貞淡淡然,厥頭痛。面若腫,起而煩心益悲泣,貞貞頭痛。頭半寒痛,膀胱足太陽所主;頭囟頂腦戶中痛,膽足少陽所主。凡此皆臟腑經脈之氣,逆亂於清道,壅遏經隧而痛也。蓋頭象天,天府清陽之氣,皆會於此,五臟清華之血,亦注於此,於是天氣所發六淫之邪,人氣所變五賊之逆,皆能相害。或蔽覆其清明,或瘀塞其經絡,因邪氣相薄,鬱而成熱,脈滿則痛。
若邪氣稽留,脈滿而氣血亂,則痛甚,是實痛也。若寒濕所侵,真氣虛弱,雖不相薄成熱,然邪客於脈外,則血泣脈寒,寒則縮卷筋急,外引小絡而痛。得溫則止,是虛痛也。因風痛者,抽掣惡風,或無汗;因熱痛者,煩心惡熱,或有汗;因濕痛者,頭痛而遇天陰更甚;因痰痛者,頭昏而憒憒欲痛;因寒痛者,結急而惡寒戰慄;氣虛而痛,遇勞則甚,其脈大;血虛而痛,善生驚惕,其脈芤;傷食頭痛,痞塞咽酸而惡食;傷酒頭痛,噁心眩暈而吐酒。更有偏頭風者,在左屬風與血虛,在右屬痰與氣熱。
雷頭風者,或因風邪所客,起塊起核;或因痰火上逆,如蟬如雷。真頭痛者,上引泥丸,死於旦夕。大頭痛者,腫大如斗,疫氣時行。眉稜骨痛者,風寒痰熱皆得干之。頭風白屑者,木旺凌脾,金來報復。頭癢者,濕也痰也,二者皆能郁。頭搖者,風也火也,二者皆能動。用是分別施治,無不得矣。
白話文:
首疢論
古人將頭痛和頭風分為兩類,其實都是同一種疾病,只是病情輕重、持續時間長短不同而已。輕微而發作迅速、容易痊癒的稱為頭痛;嚴重而反覆發作、痊癒後又容易復發的稱為頭風。治療時必須仔細診察病邪的來源,世俗庸醫不懂辨證,只單純從寒邪治療,怎麼能理解《內經》中所說的病邪的多樣性呢?例如,風邪從外侵入,會引起寒顫、出汗、頭痛;洗完頭後受風,則會導致首風。
大寒之邪深入骨髓,由於髓與腦相通,腦部受到影響而導致頭痛。傷寒發病第一天,陽氣受損,會出現頭項疼痛;少陽主氣,初期氣候溫和,病邪上犯,會引起頭痛;病程第二天,熱邪鬱結於上,也會引起頭痛,這屬於火邪亢盛。民眾頭痛,多半是濕邪盛行,頭痛同時伴有頭暈。總之,這些都是六淫邪氣侵犯,以及清陽真氣不足而導致疼痛。有人說頭痛劇烈,則腦部劇痛,手腳冰冷至關節,將會死亡。
頭痛位於頭頂,是下虛上實,心火旺盛;頭痛面赤,是肺熱;頭痛伴有汗出,是腎熱;頭痛隱隱約約,是厥頭痛;面部腫脹,精神煩躁悲傷哭泣,也是頭痛的一種;頭部一半冰冷疼痛,是膀胱經和足太陽經受損;頭部囟門、頂部、腦戶疼痛,是膽經和足少陽經受損。這些都是臟腑經脈之氣逆亂,阻塞經絡而引起的疼痛。因為頭部如同天,是清陽之氣的匯集處,五臟的精華之血也匯聚於此,所以外來的六淫邪氣和體內五臟的逆氣都能互相影響,或阻礙頭部的清明,或阻塞經絡,導致邪氣交結,鬱而化熱,脈象充實則疼痛。
如果邪氣停留,脈象充實而氣血紊亂,則疼痛加劇,這是實證頭痛;如果寒濕侵犯,正氣虛弱,雖然沒有交結化熱,但邪氣停留在脈外,則血液瘀滯,脈象寒冷,寒則筋脈收縮,牽引細小經絡而疼痛,遇溫則止,這是虛證頭痛。風邪引起的頭痛,會抽搐、怕風,或無汗;熱邪引起的頭痛,會煩躁、怕熱,或有汗;濕邪引起的頭痛,在陰雨天會加重;痰邪引起的頭痛,會頭昏沉重欲痛;寒邪引起的頭痛,會感覺身體緊縮、惡寒戰慄;氣虛引起的頭痛,勞累後會加重,脈象洪大;血虛引起的頭痛,容易驚悸,脈象虛弱;飲食不節引起的頭痛,會有胸悶、咽喉酸脹、厭食;飲酒過度引起的頭痛,會噁心、頭暈、嘔吐。此外還有偏頭痛,左側偏頭痛多由風邪和血虛引起,右側偏頭痛多由痰濕和氣熱引起。
雷頭風,可能是風邪客邪,形成腫塊;也可能是痰火上逆,像蟬鳴一樣。真頭痛,疼痛會向上蔓延至百會穴,危及生命。大頭痛,頭部腫脹如斗,多發生在瘟疫流行時。眉稜骨疼痛,風寒痰熱皆可引起。頭部有白色頭皮屑,是肝木過旺克脾,肺金來反制。頭癢,是濕邪或痰邪,都能造成鬱結。頭暈目眩,是風邪或火邪,都能引起頭部活動。因此,要根據不同的病因進行治療,才能獲得最佳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