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選定

《葉選醫衡》~ 卷下 (9)

回本書目錄

卷下 (9)

1. 黃疸證毋拘五證宜別三焦論

丹溪云:疸證不必分五,同是濕熱,如⿳𠆢覀皿醬相似,斯言已得大義。然考之《內經》有上中下之分,有曰目黃曰黃疸者,有曰黃癉暴病久逆之所生也。少陰厥陰司天,四之氣溽暑,皆發黃疸者,悉是上焦濕熱病也。有云食已如肌曰胃疸者,與脾風發癉腹中熱出黃者,又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者,《靈樞》所謂脾所生病黃疸,皆中焦濕熱病也。

白話文:

朱丹溪說:疸證不必分成五種,都是濕熱造成的,就像生垢一樣。他的話已經抓住了要旨。但考查《內經》,有分上、中、下三焦,像是「眼睛發黃」叫黃疸,也有「黃色的發作性疾病,久了會逆轉」的說法。少陰、厥陰經脈在氣候悶熱的季節當令,都可能引發黃疸,這些都是上焦濕熱病。有說「飯後腹脹發黃」是胃疸,還有「脾風發作,腹中熱氣排出黃液」的,以及「脾脈搏動堅硬而有力、面色發黃」,《靈樞經》所說的「脾所產生的黃疸」,都是中焦濕熱病。

有謂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及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靈樞》所謂腎所生病黃疸,皆下焦濕熱病也。獨仲景妙得其義,詳於傷寒證中。有曰邪熱入里,與脾經相交,則發黃;或內熱已甚,覆被火熱,兩陽相灼亦發黃;或陽明熱甚無汗,小便不利,濕熱不泄亦發黃;或發汗已,身面目俱黃者,為寒濕在裡不解,故發黃。是知非特濕熱發黃,而寒濕亦發黃也,但寒濕之黃,黑暗不明,熱甚之黃,明如橘色。

白話文:

黃也,便。

大抵黃家屬太陰,太陰者脾也,為濕熱所蒸,則土之本色外現,或脈沉小,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又為血在下而發黃也。治疸須分新久,新疸濕熱少張,即當消導滲利,如茵陳五苓散、茯苓滲濕湯之類,無不效者。久病脾胃受傷,血氣必弱,宜用補劑,如參朮健脾湯、當歸、秦艽之類,使正氣盛則邪氣自退,庶可收功。

白話文:

一般來說,患有黃疸的人屬於太陰體質,太陰指脾臟。當脾臟受到濕熱蒸發時,脾臟原本的黃色就會顯現出來。患者的脈搏可能會沉細,腹部發硬,小便自行通利,神志恍惚,類似狂亂。另外,黃疸也可能是因為血液沉積在下焦而引發。

治療黃疸需要區分新舊。新發的黃疸,濕熱較輕,應當以疏通、利尿、消導的方式來治療,例如使用茵陳五苓散、茯苓滲濕湯等藥方,都可以有效。如果是久病的黃疸,脾胃功能受損,氣血虛弱,則應當使用補益藥物,例如參朮健脾湯、當歸、秦艽等藥材。只有正氣強盛,邪氣才會自行消退,治療纔能有效。

若口淡怔忡,耳鳴腳軟,或微寒熱,小便赤白濁,又當作虛治,宜養榮湯,或八味丸、四君子皆可用,不可過用涼劑,強通小便。恐腎水枯竭,久而面黑黃色,不可治矣。

白話文:

如果出現口淡、心慌、耳鳴、腳軟,或輕微發冷或發熱,小便顏色異常(赤、白、濁),此時應當採取滋養治療。建議使用養榮湯、八味丸或四君子湯等方子,不要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強行利尿。否則會導致腎水耗盡,久而久之會出現面色黑黃,難以治療。

2. 陰黃說

先哲云:水火即人身熟腐水穀之氣,得其平謂之水火,失其宜謂之濕熱,濕熱相搏,氣不,得達而生黃,是固然矣。然王海藏云:傷寒病遇太陽太陰司天,若下之太過,往往變成陰黃。一則寒水太過,水來犯土;一則土氣不及,水來侵之,用茵陳湯,次第加薑、附、茱萸治之。夫傷寒熱病而有陰黃,則雜病黃疸亦有陰黃矣。

白話文:

古人說:水氣和火氣是人體消化食物後形成的氣,配合得當稱之為水火,失衡則稱之為濕熱。濕氣和熱氣相互作用,氣血運行不暢,便會產生黃疸,這是必然的道理。然而王海藏說:傷寒病遇上太陽太陰主事的時候,如果瀉下過度,往往會變成陰黃疸。一是寒水過多,水氣侵犯土氣;一是土氣不足,水氣乘虛入侵,可用茵陳湯,逐漸加入薑、附子、茱萸治療。既然傷寒熱病會出現陰黃疸,那麼雜病中的黃疸也會有陰黃疸。

故身冷畏寒,陰黃也;濕勝脾虛,陰黃也;二便清利,陰黃也;脈沉而微,陰黃也。凡遇此等,非溫補不愈。設以黃色為土邪有餘,而過行朱伐,飲食必減,胃氣必虧。由脾傳腎,變為黑疸而不可治,良可悲矣!

白話文:

因此出現身體冰冷畏寒、臉色蒼黃的症狀,是因為陰氣過剩的緣故;濕氣過盛導致脾臟虛弱,也會臉色蒼黃;小便清澈通暢,大便稀爛,也是因為陰氣過剩;脈象沉而細微,也是陰氣過剩的表現。遇到這些情況,必須用溫補的方法才能治癒。如果錯誤地把黃疸當作土邪過剩,使用瀉硃砂這種治療方法來祛邪,必然會損傷飲食和胃氣。長此以往,脾虛會傳變到腎臟,變成無法治癒的黑色疸病,令人痛惜。

3. 七疝解

疝、隱疾也,古稱七疝,寒、水、筋、血、氣、狐、㿗也。寒疝者,腰痛牽引睪丸,屈而不伸,其脈沉遲,得此之由,必是寒客下體,如坐於卑濕,涉於寒水之所起也,寒氣自外入內,束其少火,郁其肝氣,故令腰痛,痛而牽引睪丸者,肝之經絡環陰器故也;寒主收引,故令屈而不伸;尺內主腰,脈沉遲,皆陰象也,宜吳茱萸加附子湯主之。水疝者,腎囊腫大,陰汗不絕,得之飲水,醉後勞於使內。

白話文:

疝氣是一種隱疾,古稱七疝,分別是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氣疝、狐疝和㿗疝。

  • **寒疝:**腰部疼痛並牽引睪丸,彎曲不能伸直,脈搏沉細而遲緩。起因多為寒冷侵襲下體,如坐於潮濕的地方或涉水所致。寒氣從外侵入體內,阻滯少陽之火,鬱積肝氣,導致腰痛。腰痛並牽引睪丸,是因為肝經絡環繞陰器緣故。寒主收引,故令下肢屈而不伸。尺脈主腰,脈沉遲均是陰證,宜用吳茱萸加附子湯治療。

  • **水疝:**腎囊腫大,陰汗不斷。起因多為飲水過多,或醉後勞累所致。

蓋飲水醉酒,則濕氣勝。勞於使內,則腎氣虛,腎虛則濕勝而流攻者,勢也,故令陰囊腫大如水晶,陰汗不絕,如罅漏也。經云:下者舉之。又云:風能勝濕,宜升陽除濕湯主之。筋疝者,莖筋掣痛,挺脹不堪。此得之房勞邪術,所使春方,多熱毒之劑,故令脹滿不堪,宜甘草梢黑豆湯主之。

白話文:

血疝

血疝者,外腎因撲損而傷,睪丸偏大,有時疼痛者,中有瘀血,名曰血疝,宜於夜分之時,自以一手托其下,一手按其上,由輕至重,揉摩百遍,彌月之間,瘀血盡散,陳氣皆行,誠妙法也。氣疝者遇有拂鬱,則睪丸腫大,遇有悲哀,則不藥而消,蓋邪之所湊,常垂其虛拂鬱,而睪丸腫大者,肝氣垂腎之也,悲哀則不藥而消者,氣有所泄也。先哲云:肝腎之病同一法,治宜虎潛丸主之。

血疝是指腎臟受到外力撞擊而受傷,導致睪丸變大,有時會疼痛。這是因為睪丸內有瘀血,因此稱為血疝。治療血疝的方法是:在夜間,用一隻手托住睪丸下方,另一隻手按在睪丸上方,從輕柔到用力地揉搓一百次。持續一個月左右,瘀血會全部消散,久積的氣體也會排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治療方法。

氣疝

氣疝是指遇到不順心的事後,睪丸會腫大。如果遇到悲傷難過的事,睪丸會自動消腫。這是因為邪氣聚集在體內,常常會導致虛弱和抑鬱,而睪丸腫大是由於肝氣下垂到了腎臟所致。悲傷難過時,睪丸會自動消腫,是因為肝氣得以疏泄。

古代醫學家說:治療肝腎疾病的最佳方式,是用虎潛丸來調理。

白話文:

血疝是睪丸因外力撞擊受傷,導致睪丸腫大,有時伴隨疼痛。這是因為睪丸內有瘀血,所以稱為血疝。治療方法是夜晚用手托住睪丸下方,另一隻手按在睪丸上方,輕柔地揉搓一百次,持續一個月左右,瘀血就會消散,積氣也會排出。

氣疝則是指遇到不順心的事後,睪丸會腫大,而悲傷難過時,睪丸會自動消腫。這是因為邪氣聚集體內導致虛弱抑鬱,肝氣下垂至腎臟,導致睪丸腫大。悲傷難過時,肝氣得以疏泄,睪丸便會消腫。

古時候的醫家認為,虎潛丸是治療肝腎疾病的最佳藥物。

或曰:何以不用橘核、川楝、枳實、青皮之類?余曰:皆破氣之藥,昔人多用之,然治標云爾,況蹈重虛之戒乎?氣實用之可也,狐疝者:晝則氣出而腎囊腫大,令人不堪,夜則氣入而腫脹皆消,如無其疾。狐之為物,晝則出穴而溺,夜則入穴而不溺,以斯證肖之,故名狐疝。

白話文:

有的人問:為什麼不使用橘核、川楝、枳實、青皮等藥物呢?

我回答:這些藥物都是破氣的藥物,古人經常使用它們,但那只是治標而已,更何況它們還有虛損身體的副作用?只有氣實的人才可以使用這些藥物。

狐疝是一種疾病,在白天,氣會跑出來,導致腎囊腫大,讓人難以忍受;到了晚上,氣又會回歸,腫脹就會消失,好像沒有這個疾病一樣。狐狸這種動物,白天會出洞排泄,晚上會回洞不排泄;用這個特點來比喻這種疾病,所以叫做狐疝。

晝陽也,夜陰也,晝病而夜否,氣病而血不病也。宜補中益氣湯,升舉下陷之陽,加黃柏、知母,以益夫不足之坎。或曰:何不用子和辛香流氣之品?余曰:此氣虛所致,若更流藏,非惟無益,而又害之也。㿗疝者,頹大也,睪丸雖大而無疾。此係父子相傳,得於有生之初,非有生以後,外因所致之疾也,故不必主治。

或先有㿗疝,後來疼痛疾苦者,必兼前六證之法治之。

白話文:

白天屬陽,夜晚屬陰,白天發病而夜晚不會發作,是氣虛而血不虛的症狀。此時宜使用補中益氣湯,升舉下陷的陽氣,再加入黃柏、知母,以補益不足的腎臟。有些人會問:為什麼不使用溫熱發散的辛香藥物?因為此病因氣虛所致,若再發散陽氣,不但無益,反而會加重病情。疝氣指陰囊腫大,睪丸雖大但沒有疾病。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是與生俱來的,而非後天外因所致,因此不需要特別治療。

4. 淋閉證治論

小便不通之謂閉,滴瀝作痛之謂淋。二者因心腎不交,蘊積熱毒,或酒後房勞,或飲食燥熱,七情鬱結所致,皆一類也。自嚴氏有五淋之分,氣淋者,小腹滿悶,便澀,常有餘瀝;砂淋者,莖中痛,尿難卒出;膏淋者,尿如脂膏;勞淋者,勞倦即發,痛引氣衝;血淋者,遇熱即發,甚則溺血,候其鼻色黃者,小便難也。

白話文:

小便排出不暢稱為閉,滴滴答答並伴有疼痛稱為淋。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心腎不協調,導致熱毒積聚,也有可能是因為飲酒過度、房事過多,或者飲食過於燥熱,以及七情鬱結所致。

根據嚴氏的分類,淋有五種:

  • 氣淋:小腹部脹滿悶痛,小便排便困難,常有餘尿。
  • 砂淋:尿道中疼痛,小便難以立即排出。
  • 膏淋:小便如油脂般黏稠。
  • 勞淋:勞累疲倦時發作,疼痛並伴有氣衝。
  • 血淋:遇熱即發,嚴重時小便帶血。鼻頭發黃的人,通常會出現小便困難。

至東垣論肺為生水之上源,腎為主液之元氣,若淋而口渴,身熱脈數者,為肺受肝邪熱,失其降水之令為氣分證,宜以輕清淡滲藥瀉熱。若無身熱口渴,為血分之候,宜以滋陰厚味藥助腎。愚按嚴氏之意,乃以腎與膀胱本病論之。東垣之辨,是兼他證而言也,何也?以其論中肺受熱邪之證,及肺患喘嗽,與夫脾病脹滿,淋閉水泄,小便澀少,皆他病致淋,不因腎與膀胱也。是知淋閉之證,主乎心腎,而實關乎脾肺矣。

白話文:

朱丹溪認為,肺是產生水的根本,腎是液體的原始能量。如果出現尿頻、口渴、發熱、脈搏快速等症狀,是由於肺受到肝臟的熱邪,導致肺不能降水,屬於氣分證。應該使用輕清淡滲藥來去除熱邪。如果沒有發熱口渴等症狀,則是血分的問題,需要使用滋陰厚味藥物來幫助腎臟。

我覺得嚴用和的意思是從腎與膀胱的本病來討論的。朱丹溪的區分是兼顧其他證狀而言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朱丹溪所說的肺受熱邪之證,以及肺患有喘嗽,脾臟患有脹滿,尿頻水瀉,小便澀少等症狀,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淋證,並不是腎與膀胱導致的。因此,淋證的證候主要與心腎有關,但實際上也與脾、肺有關聯。

丹溪則又謂膀胱之府,有上口而無下口,得引升騰之氣,乃施滲泄之令,氣化則能出。苟氣血偏濁,或正虛下陷,遂郁成淋,譬之滴水之器。上竅不通,則下竅不出,宜加柴胡、升麻等藥提之。若中氣弱,不能運化清濁而淋者,宜加補氣之藥。若因血虛而氣不能升提者,蓋氣為血配,血虛則氣亦虛,而湧泄之令不行,宜補血加升提。

白話文:

朱丹溪認為膀胱有上開口而沒有下開口,可以吸納上升的氣,然後再進行滲瀉,氣化後就能排出。如果氣血混濁,或者陽氣虛弱下陷,就會鬱結成淋,就像滴水器上口不通,則下口也不能正常排洩,此時應添加柴胡、升麻等藥物來提升陽氣。如果中氣不足,無法運化水液而出現淋病,應添加補氣藥物。如果由於血虛導致氣無法上升,因為氣依附於血,血虛則氣也虛,而滲瀉的命令無法傳達,則應補血並提升陽氣。

若酒食過度,濕痰積於胸膈,脈見弦滑,證見痞悶者,宜二陳湯加香附、木香探吐、次加山梔、木通調之,此亦一法也。愚按造化之理,陽無陰不化,陰無陽不行,非升不能降,非降不能升。故吐者,升之法也;滲利者,降之法也。利濕清熱等劑者,陽分氣藥也;瀉火滋陰等劑者,陰分血藥也。

白話文:

如果因為過度飲食,濕痰積聚在胸腔和橫膈膜處,脈象表現為弦滑,症狀出現胸悶、腹脹,可以考慮使用二陳湯加入香附、木香來引發嘔吐,再加入梔子、木通來進行滲利調通。這也是一種治療方法。我認為大自然的規律是,陽氣沒有陰氣就不能產生變化,陰氣沒有陽氣就不能運行。因此,嘔吐是升提的方法;滲利是瀉下的方法。利濕、清熱等藥方是陽性質的藥物;瀉火、滋陰等藥方是陰性質的藥物。

或升降同用,或氣血兼加,但血分之病不用偏施滲泄,恐反耗其精液,以致虛而愈燥,惟少用肺,引通子母相生之情。氣分之病,不可純用沉寒,恐更泥滯其化生,以致郁愈而淋,惟少用辛潤行氣,令氣化則滲泄而出。今人見用溫藥,遂疑淋有冷證,不知此氣鬱從治之法耳。

白話文:

中醫治療淋病時,可以同時使用升陽和降陰的方法,也可以同時調和氣血。但如果是血分所致的淋病,不要過度使用利尿滲泄的方法,以免耗損精血,導致虛弱和更加乾燥。只有在肺虛時才少用利尿滲泄的藥,以促進子母相生的關係。

如果是氣分所致的淋病,不能只使用沉寒的藥物,以免更加阻滯氣血的化生,導致鬱結加重而淋漓不盡。只有在氣鬱時才少用辛潤行氣的藥,讓氣化後通過滲泄排出體外。

當今有些醫生看到使用溫性藥物,就懷疑淋病是寒證。其實這是根據氣鬱來進行治療的方法。

外有挾寒淋瀝先寒戰而後溲便,因寒氣與正氣爭,邪氣盛,則寒戰成淋,正氣盛,則寒戰解而便利。有汗過多,小便當赤澀如淋,因五內枯燥,慎勿用利小便之劑。亦有小便艱難,莖中不痛而癢者,乃積所致,非淋也。又有跌僕損傷,及服溫藥燥澀太過,致血汙留並,婦人經水不通,血積成瘕,並能作淋閉,則必小腹滿痛,或手不可近,宜用紅花、桃仁等破血。

白話文:

患有淋病的人,會伴隨寒戰,然後出現小便困難。這是因為寒氣與正氣在體內爭鬥,寒氣盛的話就會出現淋病的寒戰,正氣盛的話就會緩解寒戰而小便通暢。

如果出汗過多,小便就會變成紅色和灼熱,像淋病一樣。這主要是因為身體內部乾燥,這時千萬不要使用利尿的藥物。

還有一些人小便困難,尿道口不痛但是發癢,這是由於積液造成的,並非淋病。

另外,跌倒損傷、服用溫熱藥物過於乾燥,或女性月經不調、血積成塊,都會導致淋病和尿閉。這時小腹會疼痛,甚至用手觸碰都不行。這種情況需要使用紅花、桃仁等活血化瘀的藥物。

更有難產為收生者損胞,致小便淋瀝不斷,其證必無痛澀,但滴而不自覺,或覺而不痛,別當大補氣血。若大小便皆閉,上為嘔吐者,世稱關格,最難調治。經云:不得盡期而死也。

白話文:

此外,有些難產的產婦會造成子宮受損,導致小便不由自主地一直滴漏。這個症狀通常沒有疼痛或搔癢,只有滴漏而不自覺,或感覺到但沒有疼痛。治療時,應以大補氣血為主。

如果大小便都無法排出,而且有嘔吐的現象,這種情況被稱為「關格」,是最難以治療的。醫書中記載:「患上關格,往往會無法活到預期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