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選醫衡》~ 卷下 (7)
卷下 (7)
1. 消渴亦有屬寒辨
按消渴之證,雖由火熱,然亦有屬虛寒者。如《內經》所云:心移寒於肺為肺消,飲一溲二,死不治之證是也。蓋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其肺所受之津液,俱賴心火以熏蒸之,故能上及耳。設心火既衰,則上下不交,陰陽失偶,津液何由熏蒸上達哉?故肺燥則求救於水,究無火以熏蒸,則愈飲愈渴。上飲半升,下行十合,譬之釜底有火,則釜中水沸,自然暖氣升騰,其蓋有汗。
白話文:
有關消渴的病症,雖然多由火熱引起,但也有屬於虛寒的。就像《內經》所說:「心氣轉寒到肺部就變成肺消,喝水一斗卻排尿兩鬥,無法治癒。」這是因為喝進胃裡的液體,經過精氣的運化,會輸送到脾臟。脾氣把精氣散佈,再送到肺部。肺部接收到的津液,都依靠心火來蒸化,因此才能上升到頭部。如果心火衰弱,上下就不能溝通,陰陽不能調和,那麼津液怎麼能通過蒸化上升呢?因此肺部乾燥會導致身體需要水,但如果沒有火氣來蒸化,就會越喝越渴。就像鍋底有火,鍋裡的水就會沸騰,自然會產生熱氣上升,鍋蓋上會出現水蒸氣。
若火滅水寒,則氣不上行,釜蓋自無以潤,此理之必然也。今之醫者,不達其故,謂內為熱所傷,外為寒所膈,其亦不思之甚矣!其心火者,君火也,雖不可以妄動,而亦不可消滅。
白話文:
如果心火熄滅,水氣變寒,那麼氣血就無法向上運轉,蒸煮食物的器具蓋子自然不會有水氣潤澤。這個道理是必然的。現在的醫生不明白這個原因,認為內部是熱傷,外部是寒隔,他們真是太不細心了。心火是人體的主宰之火,雖然不能隨便激動,但也不能讓它熄滅。
今《內經》言移寒於肺,明是火衰之候,與下文心移熱於肺為膈消,火甚鑠金之病,二證迥然各別,何得一概作熱治之乎?若果然,則能消水矣,何反飲一溲二乎?昔人以八味治渴,正為此證。倘不明陰陽虛實,概用寒涼之劑,未免增其病耳,故辨及之。
白話文:
《內經》提到把寒氣轉移到肺部,這明顯是火氣衰弱的表現。與下文中所述心火上移到肺部導致膈膜消耗、火勢旺盛而損傷金屬性的疾病,這兩種情況完全不同。怎麼能一概用治療熱性的方法來治療呢?如果真的這樣,就能消除水腫,為什麼反而還會小便困難呢?以前的人用八味藥來治療口渴,正是針對這種情況。如果不明辨陰陽虛實,一概使用寒涼藥物,只會加重病情,因此特別指出這個問題。
2. 首疢論
方書多分頭痛頭風為二門,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淺而近者,名頭痛,卒然而至,易於解散。深而遠者,名頭風,作止不常,愈後仍發,皆當驗邪所從來,乃世俗不作風醫,即從寒治,安知《內經》有不一之邪乎?如雲風從外入,振寒汗出頭痛。新沐中風,則為首風。
白話文:
中醫書籍中經常把頭痛和頭風分成兩類,但其實它們是同一種疾病,只是發病時間長短和預後不同。發病淺、時間短的稱為頭痛,突然發作,容易消散。發病深、時間長的稱為頭風,發作沒有規律,痊癒後容易復發。都應找出病邪來源,而不是像世俗那樣不把頭風當作風證治療,直接從寒證治療。難道不知道《黃帝內經》中提到的病邪不只一種嗎?比如說,風邪從外面入侵,就會出現寒戰、出汗和頭痛。剛洗完頭後受風,就會出現頭風。
大寒內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腦逆故頭痛。傷寒一日,巨陽受之,頭項痛,少陽司天,初之氣,候乃大溫,病氣發於上,頭痛。二之氣,熱鬱於上,頭痛,又火淫所勝。民病頭痛,濕淫所勝,頭痛時眩。凡此皆六淫相侵,與清陽真氣上薄而痛者也。有云頭痛甚,則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
白話文:
大寒深入骨髓,而骨髓以大腦為主,所以大寒致使腦神逆亂而發熱。傷寒第一天,巨陽經受邪,會引起頭頸疼痛。少陽經主司天,初受邪氣時候,天氣尚溫,病氣發於上,導致頭暈目眩。若病邪在體內停留時間較長,邪熱鬱於頭上,則會導致耳鳴,且伴有火邪。若濕邪勝正,則氣血不通,導致頭暈。這一切病症都是六淫邪氣入侵人體,與清陽真氣上衝而導致頭部疼痛。如果有發熱症狀非常嚴重,則表示邪氣已侵入腦髓,手腳冰冷至關節,可能危及生命。
頭痛巔疾,下虛上實,心熱甚,頭痛面赤,肺熱病。頭痛汗出,腎熱病。頭痛貞貞淡淡然,厥頭痛。面若腫,起而煩心益悲泣,貞貞頭痛。頭半寒痛,膀胱足太陽所主;頭囟頂腦戶中痛,膽足少陽所主。凡此皆臟腑經脈之氣,逆亂於清道,壅遏經隧而痛也。蓋頭象天,天府清陽之氣,皆會於此,五臟清華之血,亦注於此,於是天氣所發六淫之邪,人氣所變五賊之逆,皆能相害。或蔽覆其清明,或瘀塞其經絡,因邪氣相薄,鬱而成熱,脈滿則痛。
白話文:
頭痛發作時,身體下虛上實,心火旺盛,頭痛伴隨臉紅,這是肺熱引起的。頭痛時出汗,這是腎熱引起的。頭痛持續不斷,隱隱作痛,這是厥頭痛。臉部腫脹,站起來後感到心煩悲傷,這是貞貞頭痛。頭部一半疼痛,這是膀胱足太陽經絡所主;頭頂囟門處疼痛,這是膽足少陽經絡所主。這些頭痛都是臟腑經絡之氣逆亂在清道之中,壅塞經絡而引起的疼痛。頭部象徵著天,天府清陽之氣都匯聚於此,五臟清華之血也注於此,因此天氣造成的六淫之邪,人體內所變生的五賊之逆,都能互相影響。或者阻塞清陽之氣,或者瘀塞經絡,邪氣相加,鬱積成熱,脈搏飽滿就會產生疼痛。
若邪氣稽留,脈滿而氣血亂,則痛甚,是實痛也。若寒濕所侵,真氣虛弱,雖不相薄成熱,然邪客於脈外,則血泣脈寒,寒則縮卷筋急,外引小絡而痛。得溫則止,是虛痛也。因風痛者,抽掣惡風,或無汗;因熱痛者,煩心惡熱,或有汗;因濕痛者,頭痛而遇天陰更甚;因痰痛者,頭昏而憒憒欲痛;因寒痛者,結急而惡寒戰慄;氣虛而痛,遇勞則甚,其脈大;血虛而痛,善生驚惕,其脈芤;傷食頭痛,痞塞咽酸而惡食;傷酒頭痛,噁心眩暈而吐酒。更有偏頭風者,在左屬風與血虛,在右屬痰與氣熱。
白話文:
實痛 (過度充實引起的疼痛):
如果病邪滯留,脈搏充盈,氣血混亂,就會疼痛加劇,這是實痛。
虛痛 (虛弱造成的疼痛):
如果寒濕侵入,人體正氣虛弱,即使沒有熱症,但病邪侵襲脈絡之外,就會導致血脈瘀滯,脈絡冰寒。寒則筋縮,導致肌肉痙攣,牽拉細小的脈絡而疼痛。遇溫就能緩解,這是虛痛。
疼痛類型:
- 因風引起的疼痛:抽搐痙攣,怕風,可能沒有汗。
- 因熱引起的疼痛:煩躁心熱,可能出汗。
- 因濕引起的疼痛:頭痛,遇陰天加劇。
- 因痰引起的疼痛:頭昏沉,有欲發作的悶痛感。
- 因寒引起的疼痛:肌肉緊縮,怕冷發抖。
- 氣虛引起的疼痛:勞累後加劇,脈搏較大。
- 血虛引起的疼痛:容易受驚嚇,脈搏細弱。
- 傷食引起的頭痛:脹悶,咽喉發酸,不想吃東西。
- 傷酒引起的頭痛:噁心眩暈,嘔吐酒氣。
偏頭痛:
偏頭痛根據發生部位不同,又有不同的原因:
- 左側偏頭痛:與風邪和血虛有關。
- 右側偏頭痛:與痰濕和氣熱有關。
雷頭風者,或因風邪所客,起塊起核;或因痰火上逆,如蟬如雷。真頭痛者,上引泥丸,死於旦夕。大頭痛者,腫大如斗,疫氣時行。眉稜骨痛者,風寒痰熱皆得干之。頭風白屑者,木旺凌脾,金來報復。頭癢者,濕也痰也,二者皆能郁。頭搖者,風也火也,二者皆能動。用是分別施治,無不得矣。
白話文:
雷頭風 可能會是因為風邪入侵,導致局部腫塊或硬結。也可能是痰火上逆,發作時症狀劇烈,如雷鳴般轟隆作響。
真正的頭痛會牽引到前額的泥丸宮穴位,嚴重時會在一天一夜內致命。大頭痛 症狀嚴重,頭部腫脹如鬥,通常是疫氣盛行所致。
眉稜骨疼痛可能是風寒、痰熱混合侵襲造成的。頭風伴有白色皮屑 可能是肝氣旺盛侵犯脾胃,導致金氣反撲。
頭癢可能是濕氣或痰濕鬱積所致。頭搖晃 可能是風邪或火熱之邪侵襲造成的。
在治療過程中,要根據具體症狀進行辨證分治,這樣纔能有效治癒疾病。
3. 心胸胃脘脅腹諸痛辨
《內經》之論心痛,未有不兼五臟為痛者,獨詳於心而略於胸腹,舉一以例其餘也。心為君主,義不受邪,受邪則本經自病,名真心痛,必死不治。然經有云: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眩僕,此言包絡受邪,在腑不在臟也。又云:手少陰之脈動,則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此言別絡受邪,在絡不在經也。
白話文:
《內經》中關於心痛的論述,沒有不將五臟的疼痛包括在內的。只是對心臟的病情詳述,而對胸腹的病況簡略帶過,這是以一種來說明其他部位。心臟是主宰身體的「君主」,本來不應該受到外邪的侵犯。如果心臟受了外邪,就會導致心臟本身生病,這稱為「真心痛」,必定會死亡而無法醫治。
不過,《內經》中也說到:「外邪侵犯心臟,就會導致心痛、喜怒無常、眩暈、抽搐。」這指的是外邪侵犯包絡,存在於腑臟之外。另外,《內經》中又說:「手少陰經脈搏動異常,就會導致咽喉乾渴、心痛、口渴想喝水。」這指的是外邪侵犯別絡,存在於經絡之外。
其絡與府以邪,皆因怵惕思慮,傷神涸血,是以受如持虛。而分論九種。曰飲、曰食、曰熱、曰冷、曰氣、曰血、曰悸、曰蟲、曰疰,苟不能遍識病形,將何以為治耶?胃屬剛土,列處中焦,為水穀之海,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受氣於此。壯者邪不能幹,怯者著而為病。偏熱偏寒,水停食積,皆與真氣相薄而痛。
白話文:
他們的經絡和臟腑被邪氣所傷,都是因為驚嚇、憂慮和思考過度,導致精神受損和氣血耗傷,所以身體就會變得虛弱。而根據病因,還可以細分為九類:飲邪、食邪、熱邪、寒邪、氣邪、血邪、悸邪、蟲邪和疰邪(突發性疾病)。如果你不能全面瞭解這些疾病的病狀,又怎麼能對症治療呢?胃屬陽土,位於人體的中焦,是水穀(食物)的倉庫,五臟六腑和十二經脈都從胃這裡得到氣血。身體強壯的人,邪氣無法侵犯;體虛的人,邪氣就會趁虛而入,導致疾病。偏熱、偏寒,水液停滯、食物積滯,都會與正氣相搏而引起疼痛。
肝木相乘為賊邪,腎寒厥逆為微邪,挾他藏而見證,當與心痛相同,但或瀉或脹,或嘔吐,或不能食,或吞酸,或大便難,或瀉利面浮而黃。本病與客邪必參雜而見也,胸痛即膈痛,其與心痛別者,心痛在歧骨陷處,胸痛則橫滿胸間也。其與胃脘痛別者,胃脘在心之下,胸痛在心之上。
白話文:
肝氣過度旺盛化為邪氣,腎氣虛寒導致四肢冰冷,伴隨著其他臟腑的異常表現,症狀與心痛相似,但可能出現腹瀉或脹氣、嘔吐、食慾不振、反胃、大便困難或腹瀉、面色蒼白浮腫等。此病必定是內外邪氣共同作用所致。胸痛就是膈肌疼痛,與心痛的區別在於,心痛位於肋骨凹陷處,而胸痛則橫貫整個胸部。與胃脘痛的區別在於,胃脘位於心臟下方,而胸痛位於心臟上方。
經曰:南風生於夏,病在心,腧在胸脅,此以脅屬心也。肝虛則胸痛引背脅,肝實則胸痛不能轉側。此又以胸屬肝也,夫胸中實肺家之分野,其言心者,以心之脈,從心系卻上肺也。其言肝者,以肝之脈貫膈,上注於肺也,脅痛舊從肝治,不知肝固內舍膺脅,何以異於心肺,內舍膺脅哉?若謂肝經所過而痛。何以異於足少陽心主所過而痛哉?若謂經脈挾邪而痛。
白話文:
古代醫書說:南風在夏天盛行,病在心臟,治療穴位在胸脇,這是因為胸脇屬於心臟。肝虛弱就胸痛連接到後背和胸脇,肝實證就胸痛不能翻身。這也是因為胸屬於肝臟,胸中本是肺臟所在的地方,說它是心臟的,是因為心臟的經脈從心繫膜向上聯繫到肺臟的緣故。說它是肝臟的,是因為肝臟的經脈穿過橫膈,向上連接到肺臟的緣故。胸脇疼痛一向從肝臟治療,不知道肝臟本來就內屬於胸脅,它與心肺內屬於胸脅有什麼不同呢?如果說肝經經過的地方纔會痛,那麼與經過足少陽膽經而引起的胸脅痛有什麼不同呢?如果說經脈受邪氣侵襲才會痛,那麼它與經過三焦經而引起的胸脅痛有什麼不同呢?
何以異於經脈所過而痛哉?故非察色按脈,細審各經氣變,卒不能萬舉萬當也,且左右肝肫氣血陰陽,亦有不可盡拘,而臨證者可無詳察耶。腹痛分為三部,臍以上痛者,為太陰脾;當臍而痛者,為少陰腎;少腹痛者,為厥陰肝,及大小腸衝任四經,每部各有五賊之變,七情之發,六氣之苦,五運之邪,至紛至博,苟能辨氣血虛實,內傷外感而為之調劑,未有不中痛情者矣。
白話文:
為什麼不同於經脈所經過的地方而疼痛?所以如果不觀察氣色,觸診脈搏,仔細審察各經絡氣血的變化,就無法所有診斷都正確無誤。而且左右肝、胃的氣血陰陽,也無法完全拘泥於經絡循行,而臨牀醫生難道可以不仔細觀察嗎?
腹痛可分為三部分:肚臍以上疼痛的,是太陰脾經;肚臍處疼痛的,是少陰腎經;小腹疼痛的,是厥陰肝經,以及大小腸、衝脈、任脈四條經絡。每一部位都有不同的病邪變化,七情六慾的影響,六種外邪的侵襲,五種運氣的邪氣,它們繁多且複雜。如果能夠辨別氣血虛實,內傷外感,並根據這些情況進行調理,就沒有不能對症止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