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選定

《葉選醫衡》~ 卷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上 (8)

1. 虛損宜分陰陽施治論

夫病有虛實,虛因正氣不足。實因邪氣有餘。凡外入之病多有餘,如六氣所感,飲食所傷之類。內出之病多不足,如七情傷氣,勞欲傷精之類是也。實者宜瀉,經曰: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堅者削之,客者除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濕者行之,強者瀉之之屬,皆用瀉之法也。

虛者宜補,經云:散者收之,燥者潤之,急者緩之,脆者堅之,衰者補之,勞者溫之,損者益之,驚者平之之屬,皆用補之法也。虛實之治,大概如此。但當今之人,實者無幾,虛者七八,病實者,其來速,故其治易。病虛者,損傷有漸,不易復元,故其治難。治實者,但如為少壯新邪,則可攻可拔,猶足無慮。

治虛者,但察其根本有虧,有倏忽變幻,可無慮乎?故治實之法,外有餘,可散其表;內有餘,可攻其里;氣有餘,可攻其滯;血有餘、可逐其瘀。方法星羅,可無贅也。惟虛損之治法有未盡,不得不詳其要也。夫人之虛損,有先天不足,有後天不足。先天者,由於稟受,宜倍加謹慎,急以後天之事補之,庶可延年,使覺之不早,而漫不為意,則未有不夭折者也。

後天者,由於勞傷,宜速加警省,即以性情藥石調攝之,使治之不早,而遷延諱疾,則未有不噬臍者也。凡勞傷之辨,勞者勞其神氣,傷者傷其形體。如喜怒思慮則傷心,憂愁恐哀則傷肺,是皆勞其神氣也。飲食失度則傷脾,起居不慎則傷肝,色欲縱肆則傷腎,是皆傷其形體也。

損其肺者傷其氣,為皮焦而毛落;損其心者傷其神,為血脈少而不榮於臟腑,此自上而傷也。損其肝者傷其筋,緩而不能收持;損其腎者傷其精,為骨髓消減,痿弱不能起,此自下而傷也。損其脾者,傷其倉稟之本,為飲食不為肌膚,此自中而傷也。夫心肺傷而神色敗,肝腎損而形體痿,脾胃傷而飲食不化,感此病者,皆損之類也。

《難經》云: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營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此治損之法也。然所損雖分五臟,而五臟所藏,無非精與氣耳。夫精為陰,人之水也。氣為陽,人之火也。水火得其平,則為精為氣;失其和,則為寒為熱。

此因偏損,所以致有偏勝。故水中不可無火,無火則陰勝而寒病生。火中不可無水,無水則陽勝而熱病起。但當詳辨陰陽,則虛損之治,無餘議矣。如水虧者,陰虛也,則宜大補真陰,不可再伐陽氣。火虧者,陽虛也,只宜大補元陽,不可再傷陰氣。蓋陰既不足,而復伐其陽,陽亦亡矣。

陽既不足,而復伐其陰,陰亦損矣。夫治虛治實,本自不同。實者陰陽固自有餘,但去所餘而得其平。虛者陰陽本有不足,再去所有,則二者俱敗,其能生乎?故治虛之要,凡陰虛多熱者,最忌辛燥,恐助陽邪也,尤忌苦寒,恐伐生陽也,惟喜純甘壯水之劑,補陰以配陽,則剛為柔克,虛火自降,而陽歸乎陰矣。

白話文:

虛損宜分陰陽施治論

疾病有虛實之分,虛證是正氣不足,實證是邪氣有餘。外感之病大多屬於實證,例如六淫邪氣侵襲、飲食不節等;內傷之病大多屬於虛證,例如七情鬱結傷氣、房勞過度傷精等。實證宜瀉,經書上說:「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堅者削之,客者除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濕者行之,強者瀉之」,這些都是瀉法。

虛證宜補,經書上說:「散者收之,燥者潤之,急者緩之,脆者堅之,衰者補之,勞者溫之,損者益之,驚者平之」,這些都是補法。虛實的治療方法大致如此。但現代人,實證的病人很少,虛證的病人卻佔七到八成。實證病來勢急,所以容易治療;虛證則損傷漸進,不易恢復,所以治療困難。治療實證,如果只是少壯之年新發的邪氣,可以攻可以拔,不用擔心。

治療虛證,必須仔細觀察其根本是否虧損,虛證變化迅速,不可掉以輕心。所以治療實證的方法,外有餘邪,可以疏散其表;內有餘邪,可以攻其裡;氣機鬱滯,可以攻其滯;血瘀,可以活血化瘀。方法很多,不必贅述。只是虛損的治療方法還未盡述,必須詳細說明其要點。

人體的虛損,有先天不足和後天不足兩種。先天不足,是因稟賦不足所致,應格外謹慎,需用後天調養來補足,才能延年益壽。如果發現得晚,而漫不經心,則難免夭折。

後天不足,是因勞傷所致,應及早警惕,立即用藥物和生活調攝來治療。如果治療不及时,延誤病情,則必然後悔莫及。凡是勞傷,勞是指勞損神氣,傷是指損傷形體。例如喜怒思慮傷心,憂愁恐懼哀傷傷肺,這些都是勞損神氣。飲食無度傷脾,起居不慎傷肝,縱欲過度傷腎,這些都是損傷形體。

損傷肺則傷及氣,表現為皮膚乾燥毛髮脫落;損傷心則傷及神,表現為血脈減少,不能滋養臟腑,這些都是從上而下的損傷。損傷肝則傷及筋,筋脈鬆弛不能收縮;損傷腎則傷及精,表現為骨髓減少,肌肉萎縮無力,這些都是從下而上的損傷。損傷脾則傷及營養吸收的根本,表現為飲食不能化為氣血滋養肌膚,這是從中間的損傷。心肺受損則面色憔悴,肝腎受損則形體消瘦,脾胃受損則飲食不化,這些疾病都屬於虛損。

《難經》說:「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營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這就是治療虛損的方法。雖然損傷分屬五臟,但五臟所藏,無非精氣而已。精屬陰,是人體之水;氣屬陽,是人體之火。水火平衡,則精氣充足;水火失衡,則出現寒熱。

這都是因為偏虛偏損,導致某一方面過盛。所以水中不可沒有火,沒有火則陰盛而寒病發生;火中不可沒有水,沒有水則陽盛而熱病發生。因此要詳細辨別陰陽,則虛損的治療就沒有問題了。如果陰液虧虛,屬於陰虛,則應該大補真陰,不可再損傷陽氣。如果陽氣虧虛,屬於陽虛,則應該大補元陽,不可再損傷陰氣。因為陰已經不足,再損傷陽,陽氣也會消失;陽已經不足,再損傷陰,陰氣也會受損。

治療虛證和實證,方法不同。實證陰陽本來就過盛,只需去除過盛的部分即可恢復平衡。虛證陰陽本來就不足,如果再去除一部分,則陰陽都會受損,怎麼還能恢復健康呢?所以治療虛證的关键,凡是陰虛火旺者,最忌辛燥,以免助長陽邪;更忌苦寒,以免損傷陽氣。宜用甘甜滋潤的藥物,補益陰液以制約陽邪,則陰柔克制陽剛,虛火自然下降,陽氣歸於陰中。

陽虛寒盛者,最忌涼潤,以免助長陰邪;更忌辛散,以免損傷陰氣。宜用甘溫益火的藥物,補益陽氣以溫散寒邪,則陰柔歸於陽剛的主導,寒邪自然收斂,陰氣順從陽氣。所以氣虛者,要補益上焦;精虛者,要補益下焦;陽虛者,要溫補;陰虛者,要清補。這就是陰陽治療的辨別。

如果氣虛是因精虛所致,則應該先補益精氣以化生氣血;如果精虛是因氣虛所致,則應該先補益氣血以生化精髓。如果陽氣離散是因陰虛所致,則需補益陰液以收斂陽氣;如果陽氣衰敗是因陽虛所致,則需補益陽氣以恢復陽氣之功能。這就是陰陽互濟的妙用。

善於補陽的人,一定在陰中求陽,則陽氣得到陰液的滋養,生生不息;善於補陰的人,一定在陽中求陰,則陰液得到陽氣的溫煦,源源不竭。因此,要根据精氣分阴阳,阴阳不可分离;根据寒热分阴阳,阴阳不可混淆。这是阴阳邪正的相互依存。了解阴阳邪正的治疗,则阴阳调和,生命之道就得到了。

經書上說:「不能治療其虛證,何必問其他?」,這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