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選定

《葉選醫衡》~ 卷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7)

1. 病有真假辨

經云:病有逆從者,以病有微甚;病有微甚者,以證有真假,不知寒熱有真假。真者正治,知者無難,假者反治,乃為難耳。如寒熱之真假者,真寒則脈沉而細,或弱而遲,為厥逆,為嘔吐,為腹痛,為飧泄下利,為小便頻。即發熱必欲得衣,此浮熱在外,沉寒在裡也。真熱則脈數有力,滑大而實,為煩躁喘滿,為聲音壯厲,或大便秘結,或小便赤澀,或發熱掀衣,或脹痛熱渴,此皆真病。真寒者,宜溫其寒;真熱者,宜解其熱,是當正治也。

至若假寒者,火極似水,陽證似陰也,外雖寒而內則熱,脈數而有力,或沉而鼓擊,或身惡衣,或便熱秘結,或煩渴引飲,或腸垢臭穢,此則惡寒非寒,明是熱證,所謂熱極反兼寒化,亦曰陽盛格陰也。假熱者,水極似火,陰證似陽也。

外雖熱而內則寒,脈微而弱,或數而虛,或浮大無根,或弦芤斷續,身雖熾熱而神色自靜,語雖譫妄而聲音則微,或虛狂起倒而禁之則止,或蚊跡假斑而涉紅細碎,或喜冷水而所飲不多,或舌面赤而衣被不徹,或小水多利而大便不結。此則惡熱非熱,明是寒證,所謂寒極又兼熱化,亦曰陰盛格陽也,此皆假病假寒者。

清其內熱,內清則浮陰去舍矣。假熱者,溫其真陽,中溫則虛火歸元矣,是當從治者也。又如虛熱實熱,實則瀉之,虛則補之,此不易之法也。然至虛有盛候,則有假實矣;大實有羸狀,則有假虛矣。總之虛者,正氣虛也,為色慘形瘦,為神衰氣怯,或自汗不收,或二便不禁,或夢遺精滑,或嘔吐鬲塞,或久病攻多,或短氣似喘,或勞傷過度。或暴困失志,雖外證似實,而脈弱無神者,皆虛證之當補也。

實者邪氣實也,或外閉於經絡,或內結於臟腑,或氣壅而不行,或血流而凝滯,必脈病俱盛,乃實證之當攻也。然而虛實之間,最多疑似,有不可不辨其真者。如經云: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此虛實之大法也。設有人焉,正已奪而邪方盛者,將顧其正而補之乎?抑先其邪而攻之乎?見有不的,則死生系之,此其所以宜慎也。夫正者本也,邪者標也。

若正氣既虛,則邪氣雖盛,亦不可攻,蓋恐邪未去而先脫,呼吸變生,則措手無及。故治虛邪者,先當顧正氣,正氣存,則不至於害。且補中自有攻意,未有正氣復而邪猶不退者,此治虛之道也。若正氣無損者,邪氣雖微,自不宜補,蓋補之則正無與,而邪反盛,適足藉寇兵而齎盜糧。

故治實證者,必直去其邪,邪去則身安,但法貴精專,使致速效。治實之道也。要之能勝攻者,便是實證,不能勝攻者,便是虛證。惟是假虛之證不多見,而假實之證最多也;假寒之證不難治,而假熱之證治多誤也。世有不明真假本末,而云知醫,我敢輕許乎哉?

白話文:

病有真假辨

古籍記載,疾病有順逆之分,病情有輕重之別;病情輕重,又關係到證候的真假,然而寒熱的真假,卻並非人人能辨別。真正的病症,對症下藥,就能輕易治癒;但如果是假的病症,反其道而行之,就非常困難了。

例如,寒熱的真假辨別:真正的寒症,脈象沉細或弱遲,伴隨厥逆、嘔吐、腹痛、洩瀉、小便頻數等症狀,即使發熱也想要蓋被子,這是因為外有浮熱,內有沉寒。真正的熱症,脈象數有力,滑大而實,伴隨煩躁喘滿、聲音洪亮、便秘、小便赤澀、發熱掀衣、脹痛口渴等症狀,這些都是真正的病症。真正的寒症,應該溫暖它;真正的熱症,應該消除它的熱度,這就是所謂的正治。

至於假的寒症,如同火極則似水,陽證似陰,表面雖然寒冷,內裡卻是熱的,脈象數有力,或沉而有力,或嫌棄衣物,或大便乾燥,或煩渴引飲,或腸垢臭穢,這種惡寒並非真正的寒症,分明是熱證,所謂「熱極反兼寒化」,也稱為「陽盛格陰」。假的熱症,如同水極則似火,陰證似陽,表面雖然發熱,內裡卻是寒的,脈象微弱,或數而虛,或浮大無根,或弦細斷續,身體雖然熾熱,但神色卻很平靜,說話雖然胡言亂語,但聲音卻很微弱,或神志恍惚,但加以約束就停止,或出現類似蚊蟲叮咬的紅點,或喜愛冷水但喝得不多,或舌面紅赤但卻不蓋被子,或小便量多但大便不幹結。這種惡熱並非真正的熱症,分明是寒症,所謂「寒極又兼熱化」,也稱為「陰盛格陽」,這些都是假的病症、假的寒症。

治療假的寒症,應當清除內熱,內熱清除,浮腫的陰邪就會消除。治療假的熱症,應當溫煦真陽,溫煦內裡,虛火就會歸元,這就是所謂的從治。

又如虛熱實熱,實熱症應該瀉,虛熱症應該補,這是亙古不變的法則。但是,極度虛弱的人卻有盛候,這就是假的實證;非常實證的人卻有虛弱的表現,這就是假的虛證。總之,虛證指的是正氣虛弱,表現為面色慘白、消瘦、精神萎靡、氣虛、自汗、大小便失禁、遺精滑洩、嘔吐、久病體虛、氣短、勞傷過度、暴怒傷神等,雖然外在症狀看似實證,但脈象卻弱而無神,這些都是虛證,應該補益。

實證指的是邪氣盛實,邪氣阻塞經絡,或內結於臟腑,或氣機阻滯不通,或血液瘀滯凝結,必須脈象和病情都盛實,才是實證,應該攻邪。然而虛實之間,很多情況都非常相似,必須仔細辨別真假。如同古籍記載:「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這是辨別虛實的重要法則。假設有某個人,正氣已損而邪氣正盛,是應該顧及正氣而補益,還是應該先攻邪氣呢?判斷失誤,就會關係到生死,所以必須謹慎。正氣是根本,邪氣是標誌。

如果正氣已虛,即使邪氣很盛,也不能攻邪,因為擔心邪氣未除而正氣先衰竭,呼吸紊亂,就無力回天了。所以治療虛證夾雜邪氣的病症,應該先顧及正氣,正氣存在,就不至於危及生命。而且補益之中也包含著攻邪的用意,正氣恢復後,邪氣自然就會消退,這就是治療虛證的方法。如果正氣沒有損傷,即使邪氣很輕微,也不應該補益,因為補益就會使正氣沒有用武之地,而邪氣反而會更盛,等於資敵養寇。

所以治療實證,必須直接祛除邪氣,邪氣去除,身體就會安康,但方法貴在精準,才能迅速見效。這就是治療實證的方法。總之,能夠承受攻邪治療的就是實證,不能承受攻邪治療的就是虛證。只是假的虛證不常見,而假的實證卻很多;假的寒證不難治療,而假的熱證治療卻常有誤診。世上有許多人不明瞭真假病症的本末,卻自稱懂醫,我怎麼敢輕易相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