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疾芻言》~ 小兒
小兒
1. 小兒
小兒之疾,熱與痰二端而已。蓋純陽之體,日抱懷中,衣被加暖,又褪褓之類,皆用火烘,內外俱熱;熱則生風,風火相煽,乳食不歇則必生痰;痰得火煉則堅如膠漆,而乳仍不斷,則新舊之痰日積,必至脹悶啼哭,又強之食乳,以止其啼,從此胸高氣塞,目瞪手搐,即指為驚風,其實非驚,乃飽脹欲死耳!此時告其父母,令減衣停乳,則必大慍,謂虛羸若此,反令其凍餒、無不唾罵;醫者亦不明此理,非用剛燥之藥,即用參、耆滋補,至痰結氣凝之後,則無可救療。余見極多,教之適其寒溫,停其乳食,以清米飲養其胃氣,稍用消痰順氣之藥調之。
能聽從者,十愈八九;其有不明此理,反目為狂言者,百無一生。
白話文:
小孩子的疾病,無非是熱和痰這兩種。因為小孩的體質屬純陽,整天抱在懷裡,加上衣物保暖,抱被之類的也都用火烘過,內外都熱;熱了就會產生風,風火相激,不斷地喝奶吃東西就一定會生痰;痰經過火的煉化會變得像膠漆一樣堅硬,奶還是不斷地喝,這樣新舊的痰日積月累,必定會脹悶啼哭,又強迫他喝奶止哭,從此胸悶氣塞,眼睛瞪大,手腳抽搐,就診斷為驚風,其實不是驚嚇,而是飽脹到快死了!這個時候告訴父母要減少衣物,停止餵奶,他們一定會非常生氣,說孩子虛弱成這個樣子,還要讓他挨餓受凍,沒有人不罵的;醫生也不明白這個道理,不是用燥熱的藥物,就是用人蔘、黃耆來滋補,等到痰積氣結之後,就沒救了。我見過很多這樣的案例,教導父母適當調整寒溫,停止餵奶餵食,用清米湯養胃氣,再用一些化痰順氣的藥調和。
至於痘科,尤屬怪誕,痘為小兒之所必不免,非惡疾也。當天氣溫和之時,死者絕少,若大寒大暑,其元氣虛而稠密者,間有不治。其始欲透發,其後欲漿滿,皆賴精血為之。乃未發以前即用大黃、石膏數兩,以遏其生髮之機而敗其元氣,既而即用蚯蚓數十,蠐螬數個,及一切大寒大熱之品,如蜈蚣、蠍子、雞頭、豬尾之類,又將地丁、銀花等粗糲之品數兩,煎汁而灌之,增其毒而倒其胃,此等惡物,即令醫者自服之,亦必胃絕腸裂,況孩提乎!凡用此等藥者,必預決此兒死於何日,十不失一,其父母翻盛稱其眼力不爽,孰知其即死於彼所用之藥也。
白話文:
關於痘疹這一科,尤其奇怪離譜。痘疹是小孩子必定會得的,算不上是什麼大病。當天氣溫和的時候,死亡的病例很少。若遇到寒冬酷暑,元氣虛弱且體質較差的孩子,偶爾會有治不好的情況。痘疹一開始的時候,需要長出來;隨後長滿膿液,這些都依靠精血。但還沒長出來之前,就用大黃、石膏等藥劑來阻止它生長,破壞元氣。等到長出來以後,又用蚯蚓、蠐螬等藥材,還有蜈蚣、蠍子、雞頭、豬尾等那些寒熱之物,再把地丁、銀花等粗劣的藥材煎汁灌下去,增加毒性,導致胃裡翻江倒海。這些藥物,就算讓醫生自己服用,也會把胃腸撐裂,更何況是年幼的孩子。凡是使用此類藥物的人,都會提前斷定孩子何時會死,十次有九次不會錯。孩子的父母反而誇獎醫生的眼力靈光,殊不知孩子正是死於這些藥物。
或有元氣充實,幸而不死者,遂以為非此等大藥不能挽回,而人人傳布,奉為神方矣!更可異者,強壯之年,醫者黃芩、麥芽,俱不敢用,以為克伐;孩提之子則石膏、大黃,成兩成斤,毫不顧慮,至此而極,無奈呼天搶地以告人,而人不信也。
白話文:
或許有元氣充足的人,幸運地活了下來,於是就認為是這些大藥挽回了生命,所以大家紛紛傳授,把它們當作神方。更奇怪的是,在健康強壯的年紀,醫生開黃芩、麥芽也不敢用,認為會損傷精氣;而對於孩童,卻大把地使用石膏、大黃,毫不考慮後果。到了這種地步,只能無奈地呼天搶地向人訴說,但沒有人相信。
又有造為螳螂子之說者,割開頤內,取出血痰。此法起於明末海濱妖婦騙財之法,惟蘇、松二處盛行,割死者甚眾。蓋小兒有痰火者,吃乳數日,必有一二頤腫,厭食,名曰妒乳。用薄荷、朴硝為末,搽一二次即愈,即不治亦愈。至所割出之痰塊,或大或小,人因信之。不知頤內空虛之處,人人有此,割則復生,並非病也。
白話文:
也有人編造了用乳瘡(狀如鼠乳)的方法,割開乳房內的囊腫,取出流出的是血塊。這種方法起源於明朝末期海盜妻妾謀財的方法,在蘇州、松江兩地盛行,割死的人很多。其實,小兒患乳火,哺乳幾天後,乳房上必定會長出兩個像乳頭一樣的東西,叫作乳瘡。用薄荷、樸樹磨成粉末,敷上一兩次就能治癒,如果不治也會自己痊癒。至於割出的大塊或小塊血塊,人們因此而輕信這種方法。其實,乳房內空虛之處,人人皆有,割除了還會長出來,並不是什麼病。
不然,何以普天下之小兒,從未有患螳螂子而死者,獨蘇、松有此病耶?此亦一害,故並及之。
白話文:
不然,為什麼全天下的孩子從來沒有死於螳螂子,只有蘇軾、蘇轍有這種疾病呢?這也是一種危害,所以我一起說說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