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寓意草》~ 論金道賓真陽上脫之症

回本書目錄

論金道賓真陽上脫之症

1. 論金道賓真陽上脫之症

金道賓之診。左尺脈和平。右尺脈如控弦。如貫索。上中甚銳。予為之駭曰。是病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必得之醉而使內也。曰。誠有之。但已絕欲三年。服人參斤許。迄今諸無所苦。惟閉目轉盼。則身非己有。恍若離魂者然。不識可治與否。予曰。可治。再四令疏方。未知方中之意。

白話文:

金道賓給病人診脈。左手的尺脈平穩,右手的尺脈卻像拉緊的弓弦,又像貫穿的繩索一樣,上中段特別有力。我看後驚訝地說:「你的病在枝葉上還沒有什麼傷害,但根本已經被阻塞了,必須讓你喝醉酒,讓氣血流到你的內臟裡。」病人說:「我確實有這個問題,但已經戒掉慾望三年了,吃了十幾兩人參,到現在什麼病痛都沒有。只是閉上眼睛轉動眼球,就會覺得自己的身體不屬於自己,好像靈魂出竅了一樣。不知道這個病能不能治好。」我說:「可以治。」我反覆告訴他開的藥方,但他不明白藥方的原理。

歸語門人。因請立案。予曰。凡人佳冶當前。賈勇以明得意。又助之以麴櫱。五臟翻覆。宗筋縱弛。百脈動搖。以供一時之樂。不知難為繼也。嘗有未離女軀。傾刻告殞者矣。是病之有今日者幸也。絕欲三年。此丈夫之行。可收桑榆者。但不知能之不為乎。抑為之不能乎。不為者。

白話文:

陽氣在特定時間會產生。就像北斗星的斗柄不斷轉動一樣,陽氣也會時常運轉。但如果陽氣運行不暢,人體就會處於一種安穩無恙的狀態。人體的陰陽之氣相互依存,不會脫離。因此,人才能夠活到百歲。但是,陽氣有時會想要向上升騰,而陰氣就會向下吸附它,阻止它上升。陰氣有時也會想要向下沉降,而陽氣就會向上吸附它,阻止它下降。所以,疾病的發生並非單一原因造成的。陰陽之氣有時會激烈對抗,但最後肯定會恢復平衡。只有在大醉或過度勞累的情況下,才會擾亂陰陽之氣的正常規律。此時,兩氣就會互相攻擊,脫離原來的爭鬥狀態。不一定需要很多,只要其中一方脫離了一分,就會出問題。

一陽時生。斗柄嘗運。不能者。相安於無事而已。夫人身之陰陽。相抱而不脫。是以百年有嘗。故陽欲上脫。陰下吸之。不能脫也。陰欲下脫。陽上吸之。不能脫也。即病能非一。陰陽時有亢戰。旋必兩協其平。惟大醉大勞。亂其常度。二氣乘之。脫離所爭。不必其多。即寸中脫出一分。

此一分便孤而無耦。使營魄不能自主。治法要在尋其罅漏而緘固之。斷鰲立極。煉石補天。非飾說也。若不識病所。而博搜以冀弋獲。雖日服人參。徒竭重貲。究鮮實益。蓋上脫者。妄見妄聞。有如神靈。下脫者。不見不聞。有如聾瞶。上脫者。身輕快而汗多淋漓。下脫者。

白話文:

如果精神過度耗散,就會變得孤獨而找不到配偶。導致我們的精神和肉體無法自己控制。治療的方法就是要找到精神耗散的破口,並且將它封閉起來。就像斷鰲立極、煉石補天一樣,這不是隨便說說的。如果不明白疾病的原因,而胡亂使用各種治療方法來碰運氣。即使每天服用人參,也是白白花費錢財。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精神過度耗散表現為:妄見妄聞,就像有神靈附身一樣。精神不足表現為:不見不聞,就像耳聾眼瞎一樣。精神過度耗散的人身體輕快,但是出汗很多。精神不足的人

身重著而肉多青紫。昔有新貴人。馬上揚揚得意。未及回寓。一笑而逝者。此上脫也。又有入寢而遭魘。身如被杖。九竅出血者。此下脫也。其有上下一時俱脫者。此則暴而又暴。不多經見者。其有左右相畸而脫者。右從下。左從上。魂升魄降同例也。但治分新久。藥貴引用。

白話文:

身體沉重且肉色青紫:

過去有位新貴人,在馬上得意揚揚,還未來得及回到住所,就笑著去世了。這是陽氣上脫的症狀。

睡覺時遇魘,身體像被打傷,九竅出血:

這是陰氣下脫的症狀。

陽氣上脫和陰氣下脫同時發生的:

這種情況非常危急,很少見。

身體左右兩側不對稱地陽氣上脫或陰氣下脫:

右邊從下,左邊從上,就像魂升魄降的情況一樣。

治療方法:

根據發病時間的不同,治療方法不同。中藥的使用非常重要。

新病者。陰陽相乖。補偏救敝。宜用其偏。久病者。陰陽漸入。扶元養正。宜用其平。若久病誤以重藥投之。轉增其竭絕耳。引用之法。上脫者。用七分陽藥。三分陰藥而夜服。從陰以引其陽。下脫者。用七分陰藥。三分陽藥而晝服。從陽以引其陰。引之又引。陰陽忽不覺其相抱。

白話文:

新發疾病是由於陰陽失衡所致,此時治療應該針對虛弱一方進行補救,選用作用偏於一方的藥物。如果是久病,陰陽已經逐漸消退,治療應該扶助元氣、滋養正氣,選用作用平和的藥物。如果將久病誤用重藥治療,反而會加重身體的衰竭。引用藥物的法則:如果上焦氣血虛脫,就用七分陽藥、三分陰藥,並在晚上服藥,通過滋陰來引動陽氣。如果下焦氣血虛脫,就用七分陰藥、三分陽藥,並在白天服藥,通過扶陽來引動陰氣。反復引動,不知不覺中陰陽就能相互調和。

雖登高臨深無所恐。發表攻裡無所傷矣。經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正謂此也。善調者。使坎中之真陽上升。則周身之氣。如冬至一陽初生。便葭管飛灰。天地翕然從其陽。使離中之真陰下降。則周身之氣。如夏至一陰初生。便葽蜩迭應。天地翕然從其陰。是身中原有大藥。

豈區區草木所能方其萬一者耶。

胡卣臣先生曰。言脫微矣。言治脫更微。蓋天地其猶橐龠。理固然也。

白話文:

即使身處險境,也不會恐懼。發揚內在的生命力,也不會受到傷害。經書中說:「陰陽平衡,精神就能安寧。」正是在說這個道理。善於調理的人,會讓腎水中的真陽上升。這時,全身的氣息就像冬至時一陽初生,連蘆葦的枯葉和灰燼都會飛舞。天地都順應著陽氣。讓心火中的真陰下降,全身的氣息就像夏至時一陰初生,連知了都會互相應和。天地都順應著陰氣。所以,我們的身體內原本就有大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