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草》~ 與門人定議病式

回本書目錄

與門人定議病式

1. 與門人定議病式

某年某月,某地某人,年紀若干。形之肥瘦長短若何?色之黑白枯潤若何?聲之清濁長短若何?人之形志苦樂若何?病始何日?初服何藥?次後再服何藥?某藥稍效,某藥不效?時下晝夜孰重?寒熱孰多?飲食喜惡多寡?二便滑澀無有?脈之三部九候,何候獨異?二十四脈中,何脈獨見?何脈兼見?其症或內傷,或外感,或兼內外,或不內外。依經斷為何病?其標本先後何在?汗、吐、下、和、寒、溫、補、瀉何施?其藥宜用七方中何方?十劑中何劑?五氣中何氣?五味中何味?以何湯名為加減和合?其效驗定於何時?一一詳明,務令纖毫不爽,起眾信從,允為醫門矜式。不必演文可也。

某年者,年上之干支,治病先明運氣也。某月者,治病必本四時也。某地者,辨高卑燥濕五方異宜也。某齡、某形、某聲、某氣者,用之合脈圖萬全也。形志苦樂者,驗七情勞逸也。始於何日者,察久近傳變也。歷問病症藥物驗否者,以之斟酌己見也。晝夜寒熱者,辨氣分血分也。飲食二便者,察腸胃乖和也。三部九候、何候獨異,推十二經脈受病之所也。二十四脈見何脈者,審陰陽表裡無差忒也。依經斷為何病者,名正則言順,事成如律度也。標本先後何在者,識輕重次第也。汗、吐、下、和、寒、溫、補、瀉何施者,求一定不差之法也。七方:大小、緩、急、奇、偶、復,乃藥之制,不敢濫也。十劑:宣、通、補、泄、輕、重、滑、澀、燥、濕,乃藥之宜,不敢泛也。五氣中何氣、五味中何味者,用藥最上之法:寒、熱、溫、涼、平,合之酸、辛、甘、苦、鹹也。引湯名為加減者,循古不自用也。刻效於何時者,逐款辨之不差,以病之新久、五行定痊期也。若是,則醫案之在人者,工拙自定;積之數十年,治千萬人而不爽也。

胡卣臣先生曰:「此如條理始終,然智聖之事已備。」

白話文:

某年某月,某地某人,年紀多大,體型是肥胖或消瘦、高或矮,膚色是黑或白、乾燥或滋潤,聲音是清亮或沙啞、高或低,這個人的性格是開朗或憂鬱,生活是快樂或痛苦。這個病是從哪一天開始發作的?最初吃了什麼藥?之後又吃了什麼藥?哪種藥稍微有效?哪種藥沒有效果?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病情比較嚴重?寒冷或發熱哪種情況比較多?飲食偏好是什麼?食量多少?大便小便通暢嗎?脈搏的寸關尺三部和各部位的九候,哪一部分的脈象特別異常?二十四種脈象中,出現了哪一種脈象?或兼有哪幾種脈象?這個病是屬於內傷、外感,還是內外皆有,或者都不是?根據經脈的病理判斷是哪種疾病?它的病根和表象,哪個先出現、哪個後出現?應該採用發汗、催吐、瀉下、調和、溫熱、清涼、補益、瀉伐哪種治療方法?用藥應該使用七種處方中的哪一種?十種劑型中的哪一種?五種藥性中的哪一種?五種藥味中的哪一種?用什麼湯藥的名稱來進行加減配伍?預計什麼時候會見效?把這些都詳細說明,務必做到毫釐不差,讓大家都能信服,成為醫學界的楷模。不必撰寫華麗的文辭。

提到某年,是指年份的天干地支,這是治療疾病首先要了解的運氣。提到某月,是指治療疾病必須依據四時節氣。提到某地,是指要區分高低、乾燥濕潤,以及各地不同的適宜情況。提到某人的年齡、體型、聲音和氣息,是用來配合脈象圖,達到萬無一失的效果。提到這個人的性格和情緒,是為了了解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和勞累程度。提到發病時間,是為了觀察病程的長短變化。詢問病症和服藥情況,是為了斟酌自己的判斷。提到晝夜寒熱的變化,是為了分辨氣分和血分的病變。

提到飲食和二便的情況,是為了了解腸胃是否調和。提到三部九候中哪一部分的脈象特別異常,是為了推斷十二經脈哪裡受到了疾病侵擾。提到二十四脈中出現哪種脈象,是為了審查陰陽表裏是否有差錯。根據經脈判斷是何種疾病,是為了名正言順,才能像法規一樣準確。提到病根和表象哪個先出現,是為了了解疾病的輕重次序。提到汗吐下和寒溫補瀉哪種方法,是為了找到一個確切無誤的治療方法。七種處方,包括大、小、緩、急、奇、偶、複方,是藥物的劑型,不敢濫用。十種劑型,包括宣、通、補、泄、輕、重、滑、澀、燥、濕,是藥物的適宜,不敢輕率。五氣和五味,是使用藥物最精髓的方法,寒、熱、溫、涼、平,要與酸、辛、甘、苦、鹹相配合。引用古方湯名進行加減,是遵循古法,不敢自作主張。預計療效的時間,是根據具體情況判斷,不能有差錯,要根據病程的長短和五行學說來判斷痊癒的時間。如果這樣做,醫案的水平就會自己展現出來,是高明還是拙劣,自然能夠判定。如果能積累數十年經驗,治療成千上萬的人也不會出差錯。

胡卣臣先生說:這就像條理清晰的始終一樣,醫學聖人的做法都已齊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