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畹香醫案》~ 卷下 (7)
卷下 (7)
1. 卷下
久瀉舌淨,腹中響,間有作痛之時,診脈弦數,是必有肝脾。然響較多痛少,瀉如水,是脾虛甚,再擬舒肝扶土法。
當歸(三錢),生白芍(三錢),清炙甘草(三錢),炒懷山藥(六錢),草決明(三錢),焦茅朮(二錢),生地炭(五錢),北五味子(十四粒),冬桑葉(一錢),茯苓(三錢),制香附(二錢)
出瘄已滿月,而又受風,身熱有汗,頭脹舌燥,口夜間渴,小溲熱,診脈弦數,已有四日,舌微黃而燥,腹中有時痛,擬辛涼合甘寒法。
蘇薄荷葉(一錢半),冬桑葉(一錢),酒炒黃芩(三錢),生甘草(一錢),桔梗(一錢半),生白芍(三錢),象貝(三錢),連翹(三錢),羚羊角(一錢半),焦山梔(三錢),陳皮(八分),竹葉(三錢)
肝風齒痛後,右手芤,左手澀,再益肝血,血足風滅也。舌苔尚滑,胃有濕痰,須消之。
大生地(八錢),當歸(三錢),甘杞子炭(三錢),茶菊炭(五錢),礬半夏(三錢),陳皮(八分),懷山藥(四錢),煅石決明(五錢),川續斷(三錢),茯苓(三錢),乾荷葉(一角),
瘄後脈虛,舌尚黃,大便素有瀉病,是腎虛。當先祛外感之風熱下移。
北沙參(四錢),麥冬(三錢),根生地(六錢),象貝母(三錢),生苡仁(五錢),茯苓(三錢),生白芍(一錢半),生穀芽(四錢),新會皮(八分),生玉竹(四錢),荷葉(一角)
經停三個月,曾經患暑邪十五日。今邪淨胃開,而六脈弦大,稍有數意,是素屬陰虛有熱之體,若以孕論,脈欠靜緩。大凡孕脈,初時喜靜小也,過於有力,每服不穩。茲尚未確,宜以涼滋肝分。
大生地(六錢),歸身(三錢),川續斷(三錢),陽春砂(八分,沖),川石斛(三錢),新會皮(八分),生白芍(三錢),麥冬(三錢),女貞子(三錢),懷山藥(四錢),荷葉(一角)
暑濕已余,熱去,小溲長,胃漸開,是邪當淨。述左手沉部有力且數,大凡左手屬血,是血分之熱矣。第初時夾有肝痛,大抵素屬肝熱耳。
生地(五錢),歸身(一錢半),生白芍(三錢),川續斷(三錢),川石斛(三錢),新會皮(八分),生穀芽(四錢),川鬱金(一錢),柏子仁(三錢),炒丹皮(一錢半),乾荷葉(一角)
舌黃,胃不開,脈滯,因食麵而作瀉,南面善助濕熱,且動肝氣。擬除面積,兼以調胃。
炒麥芽(五錢,要焦),建曲(二錢),半夏曲(二錢),陳皮(八分),廣木香(八分),澤瀉(二錢),焦梔子(三錢),生白芍(三錢),茯苓(三錢),陽春砂(六分,沖),荷葉(一角)
今日右手頗有收斂之象,而關脈頗滑利有神,左關較前亦當收小,是屬震象矣。茲惟有時腹中痛,且胃脹,再擬調肝保元法。
白話文:
[卷下]
一、病人久瀉,舌苔乾淨,腹部發出響聲,偶爾疼痛,脈象弦數有力,這是肝脾失調。但響聲多於疼痛,瀉下物如水樣,說明脾虛嚴重,故需調理肝臟,補益脾土。處方:當歸、生白芍、炙甘草、炒懷山藥、草決明、焦茅朮、生地炭、北五味子、冬桑葉、茯苓、制香附。
二、病人瘄病(指瘡瘍)癒合已滿月,又受風寒,身熱有汗,頭脹,舌燥,夜間口渴,小便發熱,脈象弦數已持續四天,舌苔微黃乾燥,腹部偶爾疼痛,此為辛涼與甘寒藥物同用的時機。處方:蘇薄荷葉、冬桑葉、酒炒黃芩、生甘草、桔梗、生白芍、象貝、連翹、羚羊角、焦山梔、陳皮、竹葉。
三、病人肝風導致齒痛後,右手脈象洪大,左手脈象澀滯,需滋補肝血,血足則風自滅。舌苔尚滑,胃有濕痰,需去除濕痰。處方:生地、當歸、甘杞子炭、茶菊炭、礬半夏、陳皮、懷山藥、煅石決明、川續斷、茯苓、乾荷葉。
四、病人瘄病癒後,脈象虛弱,舌苔尚黃,大便長期溏瀉,這是腎虛。需先去除外感風熱下移之邪。處方:北沙參、麥冬、生地、象貝母、生苡仁、茯苓、生白芍、生穀芽、新會皮、生玉竹、荷葉。
五、病人經期停止三個月,曾患暑邪十五天。現暑邪已去,胃口好轉,但脈象弦大,略帶數,這是陰虛有熱的體質,若考慮懷孕,脈象不夠平和緩慢。孕脈初期通常較弱,脈象過於有力則往往不易保胎。目前尚不能確定是否懷孕,宜用涼血滋陰的藥物調理肝臟。處方:生地、歸身、川續斷、陽春砂、川石斛、新會皮、生白芍、麥冬、女貞子、懷山藥、荷葉。
六、病人暑濕病症已減輕,熱症已退,小便量多,胃口漸開,邪氣將去。左手沉脈有力且數,左手屬血,說明血分有熱。之前曾伴有肝痛,大致是素體肝熱。處方:生地、歸身、生白芍、川續斷、川石斛、新會皮、生穀芽、川鬱金、柏子仁、炒丹皮、乾荷葉。
七、病人舌苔黃厚,胃口不好,脈象滯塞,因食用麵食而導致腹瀉,麵食易助濕熱,並易動肝氣。需去除濕熱,調理胃氣。處方:炒麥芽、建曲、半夏曲、陳皮、廣木香、澤瀉、焦梔子、生白芍、茯苓、陽春砂、荷葉。
八、病人右手脈象略有收斂,關脈滑利有力,左關脈較之前也減弱,這是好轉的徵兆。但偶爾腹部疼痛,胃脹,需繼續調理肝臟,益氣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