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畹香

《張畹香醫案》~ 卷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6)

1. 卷下

感風在肝,業經出汗,且有冷汗。然六脈弦數,舌黃燥,有肺分之熱邪未淨也。小溲有時黃,大便亦有時溏,今年秋暑太酷,未必不夾有濕邪也。

羚羊角(二錢,先煎),六一散(三錢),生苡仁(五錢),大豆卷(五錢),桔梗(二錢),連翹(三錢),通草(一錢半),陳皮(八分),茯苓(三錢),麥冬(三錢),竹葉(三十片)

出瘄已有三日,舌黃無嗽與瀉,惟身熱大汗,背上已見,脈弦滯,當托風熱。

羚羊角(一錢半),連翹(三錢),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象貝(三錢),蟬蛻(二錢)苦杏仁(三錢),冬桑葉(一錢),金銀花(二錢),大力子(五錢),竹肉(一丸)

二三月出瘄,總當以風溫法,至嗜臥者,風也。《內經》風溫之為病,身灼熱,汗自出,身重咳嗽嗜臥,則嗜臥者,風也。口渴者,溫而化火也。喉痛者,肺火也。大小便不解,喉痛,當治肺且托瘄。舌尖紅,有昏語,當兼及心,再擬心肺上焦法。

炒大力子(三錢),桔梗(二錢),羚羊角(二錢,先煎),根生地(四錢),麥冬(三錢,不去心),元參(五錢),苦杏仁(三錢),冬桑葉(一錢),川鬱金(一錢半),石菖蒲(一錢),象貝(三錢),竹葉(三十片)

瘄後已無餘嗽,惟素瀉仍有,乃又有寒熱,無物不嘔,舌黃薄,診脈弦數,較前已大,當屬肝陽之犯胃,即作嘔。亦當責之風木乘脾,脾胃兩受,是木邪之盛,當先除其嘔,與喉梗胸痛,進退法。

川連(八分,薑汁炒),薑製半夏(三錢),陳皮(八分),苦杏仁(三錢),當歸(三錢),炒白芍(一錢半),烏鰂骨(三錢),陽春砂(八分,沖),澤瀉(一錢半),宣木瓜(一錢半),茯苓(三錢),鮮生薑(二片)

間日發瘧,總在少陽,止後復發,總屬復未經調養,總屬勞復。今又止,而右手已小,左手尚弦且澀,法當溫養肝膽。

制首烏(六錢),炙鱉甲(五錢),當歸(三錢),製半夏(二錢),陳皮(八分),炒白芍(二錢),懷山藥(四錢),清炙甘草(一錢),蜜炙桂枝(八分),黑穭豆衣(六錢)

瘄後身初涼,大便溏,咳嗽痰少,知苔少,胃不開,脈已緩,再從肺治,甘寒法。

根生地(六錢),生白芍(三錢),生甘草(一錢),桔梗(一錢半),象貝(三錢),麥冬(三錢),冬桑葉(一錢),生苡仁(五錢),茯苓(八錢),生穀芽(四錢),竹葉(二十四片)

身熱已有四日,昨日已三天,有汗,是逢年經得泄,即瘄輕。今日診脈尚數,當未淨,面色紅,喉痛,舌上無苔,當用肺風熱法。

蘇薄荷葉(一錢半),苦杏仁(三錢),羚羊角(一錢半,先煎),桔梗(二錢),生甘草(八分),酒炒黃芩(三錢),冬桑葉(一錢),象貝(三錢),連翹(三錢),元參(四錢),麥冬(一錢半),竹葉(三十斤)

白話文:

[卷下]

患者感受風寒,已經出汗,但也有冷汗。脈象弦數(脈搏有力而快速),舌苔黃燥(舌頭顏色黃,乾燥),說明肺部還有熱邪未清。小便有時發黃,大便有時稀溏,今年秋暑酷熱,可能夾雜濕邪。

處方一:羚羊角(二錢,先煎)、六一散(三錢)、生苡仁(五錢)、大豆卷(五錢)、桔梗(二錢)、連翹(三錢)、通草(一錢半)、陳皮(八分)、茯苓(三錢)、麥冬(三錢)、竹葉(三十片)

患者出疹三天,舌苔黃,沒有咳嗽和腹瀉,只是身熱多汗,疹子已出現在背上,脈象弦滯(脈搏有力而遲緩),應當疏散風熱。

處方二:羚羊角(一錢半)、連翹(三錢)、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象貝(三錢)、蟬蛻(二錢)、苦杏仁(三錢)、冬桑葉(一錢)、金銀花(二錢)、大力子(五錢)、竹肉(一丸)

二三月間出疹,應當用疏散風溫的方法治療。嗜睡是風邪的表現。《內經》記載,風溫病的症狀是:身熱灼熱,自汗,身重咳嗽嗜睡,嗜睡就是風邪。口渴是溫邪化火;喉痛是肺火;大小便不通暢,喉痛,應當治療肺部並疏散疹子。舌尖紅,神志不清,應當兼顧心臟,再考慮心肺上焦的治療方法。

處方三:炒大力子(三錢)、桔梗(二錢)、羚羊角(二錢,先煎)、生地黃(四錢)、麥冬(三錢,不去心)、玄參(五錢)、苦杏仁(三錢)、冬桑葉(一錢)、川鬱金(一錢半)、石菖蒲(一錢)、象貝(三錢)、竹葉(三十片)

疹子消退後沒有餘咳嗽,但仍然腹瀉,又有寒熱,什麼都吐,舌苔黃而薄,脈象弦數,比之前更甚,應當是肝陽犯胃導致嘔吐。也應當責之於風木乘脾,脾胃同時受損,這是木邪盛的表現,應當先治嘔吐,以及喉梗胸痛,採用進退兼施的方法。

處方四:川連(八分,薑汁炒)、薑制半夏(三錢)、陳皮(八分)、苦杏仁(三錢)、當歸(三錢)、炒白芍(一錢半)、烏賊骨(三錢)、陽春砂(八分,沖)、澤瀉(一錢半)、木瓜(一錢半)、茯苓(三錢)、鮮生薑(二片)

間日發瘧疾,總在少陽經,停止後又發作,這是因為沒有好好調養,屬於勞復(勞累後復發)。現在又停止了,但右手脈象微弱,左手脈象弦澀,應當溫養肝膽。

處方五:制首烏(六錢)、炙鱉甲(五錢)、當歸(三錢)、制半夏(二錢)、陳皮(八分)、炒白芍(二錢)、懷山藥(四錢)、清炙甘草(一錢)、蜜炙桂枝(八分)、黑大豆衣(六錢)

疹子消退後,身體初期發涼,大便溏稀,咳嗽痰少,苔少,胃口不好,脈象緩弱,再次從肺部治療,採用甘寒的藥物。

處方六:生地黃(六錢)、生白芍(三錢)、生甘草(一錢)、桔梗(一錢半)、象貝(三錢)、麥冬(三錢)、冬桑葉(一錢)、生苡仁(五錢)、茯苓(八錢)、生穀芽(四錢)、竹葉(二十四片)

身熱四天,昨天已經三天,有汗,這是因為經期泄瀉,所以疹子較輕。今天脈象仍然數,說明邪氣未清,面色紅,喉痛,舌苔沒有,應當使用疏散肺部風熱的方法。

處方七:蘇薄荷葉(一錢半)、苦杏仁(三錢)、羚羊角(一錢半,先煎)、桔梗(二錢)、生甘草(八分)、酒炒黃芩(三錢)、冬桑葉(一錢)、象貝(三錢)、連翹(三錢)、玄參(四錢)、麥冬(一錢半)、竹葉(三十片)

(注意:以上翻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 中醫診斷和治療需要專業醫師的當面診察,切勿自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