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畹香醫案》~ 卷下 (3)
卷下 (3)
1. 卷下
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淡黃芩(三錢),清炙甘草(一錢半),廣木香(一錢半),炒川連(一錢),小青皮(一錢半),陳皮(八分),陽春砂(八分,同煎),制香附(三錢),
因跌胸痛,業經嘔出瘀血多,多乃不當必泛作嘔,或痰或飲,診脈弦細,是當調其肝胃。
礬半夏(三錢),陳皮(八分),炒川連(八分),炮薑炭(八分),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廣鬱金(一錢半),杏仁(三錢),陽春砂(八分,同煎),制香附(三錢),
汗不止,仍當益陰上收汗。有汗者,以無汗而愈也。至經至,無論何病,當從經治。胸中滿,仍當舒木。胃不知飢,再擬肝胃法,兼以收汗。
地骨皮(四錢),根生地(六錢),當歸(三錢),陽春砂(八分,同煎),天花粉(三錢),炒丹皮(三錢),丹參(三錢),新會皮(八分),川石斛(四錢),宣木瓜(三錢),荷葉(一角)
肝痛已用補劑,其胸中塊在,須久藥可平,至現在食稍減,舌苔,右手滯,當進通胃。
大生地(八錢),歸身(三錢),甘杞子(三錢),柏子仁(四錢),生牡蠣(五錢),炙鱉甲(五錢),冬桑葉(一錢半),炒丹皮(三錢),制香附(三錢),製半夏(二錢),陳皮(八分)
病經月餘,舌白,腹痛作溏,氣急,咳嗽痰多,夜汗,此屬冬溫失治致此,診脈弦小,當用外寒內熱之法。
蘇薄荷葉(一錢半),杏仁(三錢),象貝(三錢),桔梗(一錢半),冬桑葉(一錢),生甘草(一錢半),連翹(三錢),生苡仁(五錢),茯苓(三錢),白蔻殼(一錢),酒黃芩(三錢),竹葉(二十片)
腹痛響作瀉,以風木法,瀉已止,而痛尚未去,舌淨,診脈左關當起,是肝氣之未淨也。
當歸(三錢),炒白芍(三錢),川楝子(三錢),酒元胡(一錢半),制香附(三錢),陽春砂(八分,同煎),澤瀉(二錢),焦山梔(三錢),丹參(四錢),炒丹皮(三錢),冬桑葉(一錢)
久嗽聲啞,痰臭脈大,當用甘寒。
羚羊角(二錢先煎),杏仁(三錢),麥冬(三錢),生甘草(一錢半),桔梗(二錢),象貝(三錢),冬桑葉(一錢半),陳皮(八分),金銀花(三錢),連翹(三錢),竹葉(三十片)
乾咳五十餘日,連少腹右有塊震痛,氣急,咳時有汗,胃不開,口燥,診左手弦大,右手弦數,舌右邊黃,是屬肺燥之夾肝風者。
杏仁(三錢),象貝(三錢),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半),陳皮(八分),麥冬(三錢),冬桑葉(一錢半),生牡蠣(五錢),陽春砂(八分,同煎),根生地(五錢),竹葉(三十片)
久有咳嗽,已五六年,現在又傷風帶起,是夾有外感,當先祛之。
白話文:
[卷下]
第一方:治療跌傷胸痛,伴隨嘔出瘀血,嘔吐、痰飲等症狀,脈象弦細,需調理肝胃。藥方包含當歸、白芍、黃芩、甘草、木香、川連、小青皮、陳皮、陽春砂、香附。
第二方:治療汗不止,需益陰止汗。藥方包含礬半夏、陳皮、川連、炮薑炭、當歸、白芍、鬱金、杏仁、陽春砂、香附。 文中提到即使出汗,也要等到不出汗才算痊癒,並強調無論何病,都應根據經絡治療。胸悶則需舒肝解鬱,胃口不佳則需再用調理肝胃的藥方,同時止汗。
第三方:治療肝痛,胸中仍有硬塊,需長期服藥,食慾略減,舌苔異常,右手脈象遲滯,需通暢胃氣。藥方包含地骨皮、生地、當歸、陽春砂、天花粉、丹皮、丹參、陳皮、石斛、木瓜、荷葉。
第四方:治療病症已持續一個多月,舌苔白,腹痛腹瀉,氣急,咳嗽痰多,盜汗,是因冬季溫病治療不當所致,脈象弦細,需採用治療外寒內熱的藥方。藥方包含大生地、歸身、枸杞子、柏子仁、生牡蠣、鱉甲、冬桑葉、丹皮、香附、半夏、陳皮。
第五方:治療腹痛瀉,因風木之邪引起,瀉止但痛未消,舌苔乾淨,左關脈浮起,肝氣未解。藥方包含蘇薄荷葉、杏仁、象貝、桔梗、冬桑葉、甘草、連翹、薏苡仁、茯苓、白蔻殼、酒黃芩、竹葉。
第六方:治療久咳聲啞,痰臭,脈象有力,需使用甘寒藥物。藥方包含當歸、白芍、川楝子、酒元胡、香附、陽春砂、澤瀉、焦山梔、丹參、丹皮、冬桑葉。
第七方:治療久咳聲啞,痰臭,脈象有力,需使用甘寒藥物。藥方包含羚羊角、杏仁、麥冬、甘草、桔梗、象貝、冬桑葉、陳皮、金銀花、連翹、竹葉。
第八方:治療乾咳五十多天,右下腹有硬塊伴疼痛,氣急,咳嗽時出汗,胃口不好,口乾,左手脈象弦大有力,右手脈象弦數,舌頭右側發黃,屬於肺燥夾肝風。藥方包含杏仁、象貝、桔梗、甘草、陳皮、麥冬、冬桑葉、生牡蠣、陽春砂、生地、竹葉。
第九方:治療多年咳嗽,現因感冒加重,需先祛除外感。藥方包含杏仁、象貝、桔梗、甘草、陳皮、麥冬、冬桑葉、生牡蠣、陽春砂、生地、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