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畹香

《張畹香醫案》~ 卷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

1. 卷下

風溫身熱退,昏語去,瀉止,惟尚咳嗽有痰,脈尚弦,胃口不開,當用甘寒。

根生地(六錢),麥冬(三錢),生甘草(一錢半),桔梗(二錢),象貝(三錢),橘紅(八分)生穀芽(四錢),冬桑葉(一錢半),地骨皮(三錢),川石斛(三錢),竹葉(三十片)

身熱七八日,咳嗽有痰,水瀉腹痛,有昏語,口大渴,舌鮮紅,診脈弦小數,是邪在心肺之間,當用上焦法。其瀉在肺,與大腸相表裡也(上焦以邪入心包為重症。)

羚羊角(二錢,先煎),根生地(六錢),麥冬(三錢,不去心),連翹(三錢,不去心),生苡仁(六錢),茯苓(三錢),象貝(三錢),橘紅(八分),川鬱金(一錢半),川石菖蒲(一錢半),冬桑葉(一錢半),竹葉(四十片)

病久屬虛,逢勞則發,謂之勞復,古用補法,今脈雖數,而沉虛作冷,因乎坐久,責之陽虛,第筋骨作酸,總屬血事,再擬歸脾湯加減。

東洋參(一錢半),焦冬朮(三錢),清炙綿耆(三錢),炒棗仁(三錢),茯神(三錢),廣木香(一錢),當歸(三錢),陳皮(八分),清炙甘草(一錢),遠志炭(八分),熟地炭(五錢),生薑(二片),紅棗(七枚),桂圓肉(十四枚)

上焦肺脹,已有一年,是為最難愈之症。今已治有效驗,而復然如前,必有誤食油膩之故。

栝蔞皮(八錢),枳殼(二錢),桔梗(三錢),象貝(三錢),淡黃芩(三錢),冬桑葉(一錢半),杏仁(三錢),蘇薄荷葉(一錢半),陳皮(八分),連翹(三錢),竹葉(三十片)

肝痛在心絡,痛發則牽及背肋,用柔補絡分,稍瘥而不通除根。

大熟地(六錢),當歸(三錢),桂枝(一錢半),柏子仁(三錢),生白芍(三錢),清炙甘草(一錢半),炒甘杞子(三錢),遠志炭(一錢),制香附(三錢),淡附子(一錢半),

十三齡室女,去冬患下焦肝痛,六脈弦數,當用張石頑先生法。

當歸(三錢),川楝子(三錢),炒小茴(一錢半),酒延胡(一錢半),生白芍(三錢),生牡蠣(五錢),降真香(一錢),生香附(一錢半),冬桑葉(一錢半),地骨皮(三錢)

肝痛在胃,已有月餘,舌苔,脈弦數,怕冷,當用河間法。

當歸(三錢),川楝子(三錢),桂枝(一錢),酒炒延胡(一錢半),陽春砂(八分,炒),炒白芍(二錢),礬半夏(二錢),陳皮(八分),枳殼(一錢半),川鬱金(一錢半)

作瀉已久,用運脾已效,再當香砂法。

文黨參(三錢),焦冬朮(三錢),茯苓(三錢),清炙甘草(一錢半),半夏曲(二錢),陳皮(八分),廣木香(一錢),陽春砂(八分,同煎),煨益智仁(一錢半),炮薑炭(八分),紅棗(七枚)

白話文:

[卷下]

先前風溫導致的身熱、昏迷、腹瀉已痊癒,只剩下咳嗽帶痰、脈象弦細、食慾不振的症狀,應當使用甘寒性質的中藥。處方:生地黃、麥冬、生甘草、桔梗、牡蠣、橘紅、生穀芽、冬桑葉、地骨皮、石斛、竹葉。

若發熱持續七八天,伴隨咳嗽帶痰、腹瀉腹痛、昏迷、口渴、舌頭鮮紅,脈象弦細而數,表示邪氣侵犯心肺之間,應當採用上焦治療方法。因為瀉下症狀主要在肺部,而肺和大腸是表裡關係。(上焦邪氣入侵心包為危重症狀。)處方:羚羊角(先煎)、生地黃、麥冬(不去心)、連翹(不去心)、生苡仁、茯苓、牡蠣、橘紅、川鬱金、川石菖蒲、冬桑葉、竹葉。

病程較久導致虛弱,勞累就會復發,稱為勞復,古代常用補法治療。現在雖然脈象數,但卻沉而虛弱,伴有畏寒,這是因為久坐導致陽氣不足,加上筋骨酸痛,都屬於血虛的表現,因此再次擬定歸脾湯加減方。處方:東洋參、焦白朮、炙甘草、炒棗仁、茯神、廣木香、當歸、陳皮、炙甘草、遠志炭、熟地黃炭、生薑、紅棗、桂圓肉。

上焦肺脹已有一年,是最難治愈的病症。現在雖然治療有所見效,卻又復發,可能是誤食油膩食物所致。處方:栝樓皮、枳殼、桔梗、牡蠣、淡黃芩、冬桑葉、杏仁、蘇薄荷葉、陳皮、連翹、竹葉。

肝痛牽涉到心臟經絡,疼痛發作時會牽連到背部肋骨,應當使用溫和補益經絡的藥方,雖然症狀有所緩解,但還未徹底根治。處方:熟地黃、當歸、桂枝、柏子仁、白芍藥、炙甘草、炒杞子、遠志炭、制香附、淡附子。

十三歲的少女,去年冬天患有下焦肝痛,脈象弦數,應當採用張石頑先生的治療方法。處方:當歸、川楝子、炒小茴香、酒制延胡索、白芍藥、生牡蠣、降真香、生香附、冬桑葉、地骨皮。

肝痛在胃部,已有一個多月,舌苔(描述缺失),脈象弦數,怕冷,應當採用河間派的治療方法。處方:當歸、川楝子、桂枝、酒制延胡索、陽春砂(炒)、炒白芍藥、法半夏、陳皮、枳殼、川鬱金。

長期腹瀉,使用健脾藥方已見效,現在再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方。處方:黨參、焦白朮、茯苓、炙甘草、半夏曲、陳皮、廣木香、陽春砂(同煎)、煨益智仁、炮薑炭、紅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