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聿青醫案》~ 卷一 (2)
卷一 (2)
1. 風溫
(附冬溫,溫熱,秋燥)
白話文:
【(附冬溫,溫熱,秋燥)】
【(冬季的溫暖,溫熱的氣候,秋季的燥熱)】
陳(右),風溫八日,身熱咳嗽,左脅作痛,日來神昏不寧,甚則迷昧,氣升痰嘶,痰色稠黃,齒垢顴紅,自汗渴飲。脈數浮弦,舌紅苔黃。日前痰中屢屢見紅。此由風邪化熱,灼爍肺胃,所有津液,盡為火熱熬煉,皆化為痰肺為熱炎所熏,肺葉煽動,有喘厥之虞。用竹葉石膏湯加味。
白話文:
姓陳(右手脈),因風熱導致八天的發燒和咳嗽,左脅疼痛,最近幾天精神恍惚,嚴重時意識不清,氣往上衝,痰嘶啞,痰色黏稠發黃,牙齒發垢,顴骨發紅,自發出汗,口渴喜飲。脈象數而浮弦,舌頭發紅,苔黃。前幾天痰中經常出現紅色。這是因為風邪化為熱,灼傷肺胃,體內所有津液都被火熱熬煉,化為痰。肺部被熱邪燻灼,肺葉扇動,有哮喘和厥逆的危險。可以使用竹葉石膏湯加味治療。
麥冬(去心三錢),石膏(五錢煨),桑白皮(二錢炙),天花粉(二錢),梨肉(二兩),製半夏(一錢五分),北沙參(四錢),馬兜鈴(一錢五分),竹葉(十六片)
白話文:
麥冬(去核,三錢)
石膏(五錢,炒後使用)
桑白皮(二錢,炒後使用)
天花粉(二錢)
梨肉(二兩)
半夏(一錢五分,處理過的)
北沙參(四錢)
馬兜鈴(一錢五分)
竹葉(十六片)
二診,情神之迷昧較清。舌苔亦化,氣升較輕,然痰仍黃厚,痰聲如潮。脈數弦滑。肺胃為熱所灼,津液盡化為痰,痰隨氣升,氣隨痰逆。前意參上病下取法。
白話文:
第二次回診,精神意識比上次清醒。舌苔也有變化,氣息升發較輕,但痰液依然黃稠,且痰聲像海浪拍岸一樣。脈象數且弦滑。由於肺氣和胃氣被熱邪灼傷,津液全部化為痰液,痰液隨着氣息上升,氣息也隨着痰液倒行逆流。這一次的診治依循上次的原則,上方治上焦,下方治下焦。
馬兜鈴(一錢五分),光杏仁(去尖打四錢),炙桑皮(三錢),冬瓜子(五錢打),栝蔞皮(四錢),川貝(去心三錢),海浮石(三錢),薏仁(五錢),枇杷葉(去毛一兩),風化霜(七分),葦莖(一兩五錢),竹瀝達痰丸(三錢竹茹湯先送下)
白話文:
馬兜鈴:15 克
杏仁(去尖):40 克
炙桑皮:30 克
冬瓜子:50 克(打碎)
栝蔞皮:40 克
川貝(去心):30 克
海浮石:30 克
薏仁:50 克
枇杷葉(去毛):100 克
風化霜:7 克
葦莖:150 克
竹瀝達痰丸:30 克(先用竹茹湯送服)
三診,上升之氣,大為平定,讝語亦退,煩懊亦減。雖已出於望外。但脈象滑數而軟,舌苔浮糙,上齶糜腐星布。痰熱化火灼陰,一波未定,一波又起矣。再化痰熱,參入甘涼。
白話文:
經過三次診脈,上衝之氣大致平復,胡言亂語的症狀也消退,煩躁不安的感覺也有所緩解。雖然病情已有所好轉,超出預期。但脈象仍然滑數而軟,舌苔浮糙,上顎腐爛,星狀點布。痰熱化火灼傷陰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續化痰清熱,加入甘涼藥材。
馬兜鈴(一錢五分),冬瓜子(五錢打),風化硝(八分),栝蔞仁(五錢研),杏仁泥(三錢),海浮石(三錢),茯苓(四錢),葦莖(一兩五錢),鮮竹茹(水炒二錢),梨汁(一酒杯溫另服),荸薺汁(半酒杯同沖),上濂珠(三分),真川貝母(去心五分二味研極細末先送下)
白話文:
馬兜鈴(15 克),冬瓜子(50 克,碾碎),風化硝(8 克),栝蔞仁(50 克,研成粉末),杏仁泥(30 克),海浮石(30 克),茯苓(40 克),葦莖(150 克),鮮竹茹(用熱水炒熟,20 克),梨汁(適量,溫熱服下),荸薺汁(適量,與梨汁一起送服),上濂珠(3 克),真川貝母(去心,5 克,與上濂珠研磨成極細粉末,先服下)
四診,痰喘漸平,熱亦大減而白腐漸多,卻不甚作渴。脈形軟滑。陰分虧損,濁隨氣火上浮,虛多而實少矣。急和其陰,而參清化氣熱。
白話文:
經過四診,痰喘逐漸平息,熱氣也大幅減退,但白痰漸多,並沒有特別口渴。脈象軟滑。這是因為陰分虧損,導致濁氣隨著氣火上浮,虛證較多而實證較少。應急於調和陰液,搭配清熱化氣的參類藥物。
南北沙參(各二錢),川貝母(去心二錢),冬瓜子(四錢),川石斛(三錢),滑石塊(四錢),淡天冬(一錢),豬茯苓(各二錢),二泉膠(蛤粉拌炒一錢五分),香豆豉(二錢炒),竹茹(水炒一錢五分),澤瀉(一錢五分),葦莖(七錢),上濂珠(三分),川貝母(四分二味研為極細末先調服)
白話文:
南北沙參(每種 10 公克)
川貝母(去心 10 公克)
冬瓜子(20 公克)
川石斛(15 公克)
滑石塊(20 公克)
淡天冬(5 公克)
豬茯苓(每種 10 公克)
二泉膠(蛤粉和炒焦的 7.5 公克)
香豆豉(10 公克,炒熟)
竹茹(用水分炒 7.5 公克)
澤瀉(7.5 公克)
葦莖(35 公克)
上濂珠(1.5 公克)
川貝母(2 公克,研磨成極細粉末,先服用)
五診,痰喘全平,腐糜忽少忽多。舌質呆紫苔,淡黃而掯,望之干毛,卻不燥渴。胸次如哽如阻。脈形軟滑。此的屬陰分傷損,濁蒸不化。治多棘手。勉再以清化並行法,以圖萬幸。
白話文:
經過五診檢查,痰喘問題已經平復,腐爛處的分泌物有時多有時少。舌頭佈滿暗紫色苔膜,呈現淡黃色且剝落,看上去很乾癟,但患者並無口渴的感覺。胸中感到有東西卡住或阻礙。脈象柔滑。這些症狀屬於陰分受損,陰氣過盛導致濁氣無法化解。治療上比較棘手。勉強再用清熱化痰並行的治療方法,希望能夠好轉。
南沙參(四錢),青鹽半夏(一錢五分),竹茹(薑汁炒二錢),枇杷葉(去毛一兩),栝蔞霜(三錢),滑石塊(五錢),杏仁泥(三錢),金石斛(四錢),川貝母(三錢),香豆豉(三錢),蘆根(去節一兩),陳關蟄(洗淡一兩),大荸薺(拍碎四枚二味煎湯代水)
六診,糜腐大化,胸中痞滿。陰多漸復,而胃濁仍阻。猶恐治濁傷陰,動多窒礙。
白話文:
南沙參(60 克),青鹽半夏(22.5 克),竹茹(炒過,30 克),枇杷葉(去毛,150 克),栝蔞霜(45 克),滑石塊(75 克),杏仁泥(45 克),金石斛(60 克),川貝母(45 克),香豆豉(45 克),蘆根(去節,150 克),淡化處理過的陳年蟬蛻(150 克),荸薺(拍碎,8 枚,用這兩種材料煮湯當成水)
法半夏(一錢五分),金沸草(一錢),杜蘇子(炒研三錢),茯苓(四錢),豆豉(三錢),橘紅(鹽水炒一錢),杏仁泥(三錢),竹茹(薑汁炒二錢),玫瑰花(去蒂三朵)
白話文:
半夏(1.5錢),金沸草(1錢),杜蘇子(炒研後3錢),茯苓(4錢),豆豉(3錢),橘紅(用鹽水炒過1錢),杏仁泥(3錢),竹茹(用薑汁炒過2錢),玫瑰花(去蒂3朵)
七診,一險於喘呼神昧,再險於陰傷糜腐,又險於濁阻膈痞,證象錯綜,治多窒礙。何幸清涼潤燥,補瀉紛更,應如桴鼓。履夷出險,殆天授非人力歟。
白話文:
有七種病症最危險:
-
氣喘呼息困難,神志不清;
-
陰虛受傷,糜爛腐敗;
-
濁氣阻滯,膈肌痞塞。
這些症狀錯綜複雜,治療常常受阻。
幸好可以使用清涼潤燥、補瀉交替的方法,像敲鼓一樣起效。
從險境中脫離,可能是上天的恩賜,而不是人力的功勞。
法半夏(一錢五分),雲苓(四錢),豬苓(一錢五分),薤白頭(二錢),玫瑰花(去蒂三朵),上廣皮(鹽水炒一錢),枳殼(一錢),甜廣皮(炒香三錢),栝蔞仁(薑汁炒研三錢),生熟穀芽(各一錢)
白話文:
半夏(15 克),茯苓(40 克),豬苓(15 克),薤白頭(20 克),玫瑰花(去蒂 3 朵),蒼朮(用鹽水炒過,10 克),枳殼(10 克),甜蒼朮(炒香,30 克),栝樓仁(用薑汁炒過並研磨,30 克),生穀芽和炒穀芽(各 10 克)
祝(十五歲),飲食內傷,時邪外感。從泄瀉而至發熱,熱勢甚熾,纖毫無汗,神情懊煩,頻渴不多飲。脈象郁數,舌紅苔黃罩灰。此由邪濕相合,三焦均受。恐邪濕交蒸,邪化為火,而濕化為燥。用薛氏升泄法。
白話文:
祝(15歲),因為飲食不當導致內傷,同時受到外界的邪氣侵襲。從腹瀉開始,漸漸發燒,發燒很嚴重,而且一點汗都沒有,精神煩躁,經常感到口渴但喝不很多水。把脈的結果是脈象閉塞而急促,舌頭發紅,舌苔黃色並覆蓋著一層灰色。這是因為邪氣濕氣結合在一起,影響到三焦(上焦:肺、中焦:脾胃、下焦:腎)。擔心邪氣濕氣交織在一起,邪氣轉化為火,而濕氣轉化為乾燥。使用薛氏治療腹瀉與發汗的方法。
煨葛根(一錢五分),生甘草(三分),淡芩(一錢五分),滑石(三錢),米仁(三錢),大豆卷(二錢),上廣皮(一錢),苦桔梗(一錢),通草(一錢),澤瀉(三錢)
白話文:
- 煨製的葛根(9 克)
- 生甘草(1.8 克)
- 淡竹葉(9 克)
- 滑石(18 克)
- 米仁(18 克)
- 大豆卷(12 克)
- 砂仁(6 克)
- 苦桔梗(6 克)
- 通草(6 克)
- 澤瀉(18 克)
二診,用薛氏升泄之法,便泄稍減,咳嗽增多,熱勢漸減,苔灰大化。雖屬轉輕之象,而未得汗邪無出路,所以熱仍不解,心中時覺𩞄煩。病起之際,即耳竅閉塞。良由脾土素弱,所以感受風邪,上阻清竅,下趨大腸。但風脈必浮,今脈不以浮應,似非風象。殊不知風在表則浮,今風入腸胃,病既入里,則脈不以浮應矣。仿喻嘉言先生逆流挽舟法。
白話文:
第二次看診,使用了薛氏升泄的方法,腹瀉稍有減輕,咳嗽變多,發熱的症狀逐漸減輕,舌苔變得厚大,顏色灰白。雖然病情有所好轉,但邪氣尚未排出,所以發熱的症狀仍未解除,心中經常感覺煩悶。病發之初,耳道就被堵塞了。這是因為脾氣虛弱,所以感受了風邪,上阻清竅,下侵大腸。但是風脈必定會浮現,現在脈象卻不浮,似乎不像風邪的症狀。殊不知風邪在表時才會浮現,現在風邪已經進入腸胃,病情已經深入內裏,所以脈象不會表現出浮脈。這就像喻嘉言先生用逆流的方式挽船一樣。
前胡(一錢),川羌活(一錢),白桔梗(一錢),鬱金(一錢五分),雲茯苓(三錢),柴胡(四分),青防風(一錢),炒枳殼(七分),米仁(三錢),蔻仁(四分),淡芩(七分)
白話文:
前胡(6克),川羌活(6克),白桔梗(6克),鬱金(9克),雲茯苓(18克),柴胡(2.4克),青防風(6克),炒枳殼(4.2克),米仁(18克),蔻仁(2.4克),淡芩(4.2克)
三診,引邪外達,正氣虛微,不能托送,未能得汗,便泄有黏膩,色白帶赤,熱勢得見退輕,而迷沉欲寐,有時夾雜譫語。脈象糊滑,重按少力,苔黃,近根仍帶灰潤。此由中氣不足,外感之風,氤氳之濕,熏蒸之熱,煉液成痰,瀰漫神機。裡虛內陷之象,恐神昏發痙。擬扶助中陽,兼清濕熱而化濁痰。
白話文:
經過三次診斷,邪氣外發,正氣虛弱,不能推動血液循環,導致無法出汗。大便黏膩,顏色白中帶紅,體熱有所減輕,但病人昏迷嗜睡,有時胡言亂語。脈搏滑而無力,按壓無力,舌苔發黃,根部仍有灰白的濕潤感。這是由於中氣不足,外感風邪、濕邪和熱邪,蒸發體液形成痰液,瀰漫於體內,阻礙心神。內虛下陷,恐出現神志不清和抽搐。擬採用扶助中陽氣,兼清熱利濕,化解痰濁的方法。
臺參鬚(七分),川連(五分),製半夏(一錢五分),陳膽星(一錢),竹茹(一錢五分),竺黃(二錢),茯苓(三錢),乾薑(四分),橘紅(一錢),生薏仁(三錢),蠶沙(三錢)
白話文:
臺灣參鬚(七分量),四川連翹(五分量),炮製過的半夏(一錢五分量),沉年的膽星草(一錢量),竹茹(一錢五分量),姜黃(二錢量),茯苓(三錢量),乾薑(四分量),橘紅(一錢量),生薏仁(三錢量),蠶沙(三錢量)
四診,昨進扶助中陽,兼清熱而化濁痰,熱勢發揚於外,表熱稍甚,迷濛較退,時覺懊煩。自病起至今,耳竅閉塞,今則時兼譫語,口渴欲飲。舌紅,後半灰黴,脈象稍起,而軟數微弦。風燥之氣,上阻清竅,而風與濕合,遂成熏蒸之局,神機為之瀰漫。恐邪不外越,復從內竄。擬清化法。必得邪從外越,方是退步,然不易也。
白話文:
四診後,昨日所施用的中藥有助於扶正氣,兼清熱化痰。熱勢已發散到體表,外熱稍盛,神志稍清,但仍時感煩躁。自發病至此,一直耳道閉塞,現在偶有胡言亂語,口渴想喝水。舌紅,後半部分有灰白色苔,脈象略有振起但仍軟數微弦。風熱乾燥的外邪阻礙了頭部清竅,風濕相合,形成燻蒸之勢,神志因而昏沉瀰漫。擔心邪氣不能向外發散,反而向內擴散。擬用清化的方法。必須促使邪氣從體外發散,方能好轉,但不容易做到。
黑豆衣(三錢),連翹(三錢),鬱金(一錢五分),鮮石菖(二錢),鮮竹葉(二十片),綠豆衣(三錢),桔梗(一錢),薄荷(一錢),南沙參(三錢),荷葉邊(三錢),甘草(四分)
白話文:
黑豆皮(3錢),連翹(3錢),鬱金(1.5錢),新鮮石菖蒲(2錢),新鮮竹葉(20片),綠豆皮(3錢),桔梗(1錢),薄荷(1錢),南沙參(3錢),荷葉邊(3錢),甘草(0.4錢)
五診,便泄已止,咳嗽增多,邪勢欲從肺,經外泄。而每至正午陽旺之時,轉煩懊不寧,言語錯亂,顴紅面赤,下午仍多眠睡。皆風邪化火,劫爍陰津。昨投泄熱和陰,舌苔深黃稍化,而邊仍紅前半紅點滿布,後半灰黴。津傷熱熾。擬泄熱救陰,稍為擴充。
白話文:
在檢查了五臟後,發現腹瀉已止,但咳嗽加重,這表示邪氣想要從肺部排出體外。然而,每到正午陽氣旺盛的時候,患者就會煩躁不安,胡言亂語,臉頰發紅,午後仍然睡很多。這些都是風邪化火,劫持灼傷體內津液的表現。昨天使用瀉火滋陰的藥方後,舌苔深黃的顏色稍稍轉化,但周圍仍然泛紅,前段有許多紅點,後段有灰色黴斑。這表明津液受傷,熱氣旺盛。建議繼續瀉火救陰,並適當擴充藥方。
羚羊片(二錢),鮮鐵斛(七錢),大麥冬(三錢),花粉(二錢),竹葉心(二十片),赤茯苓(三錢),黑山梔皮(三錢),西洋參(一錢五分),連翹殼(三錢),真川貝母(去心二錢),光杏仁(三錢)
白話文:
羚羊角片(20 克),新鮮鐵斛(70 克),麥冬(30 克),花粉(20 克),竹葉心(20 片),茯苓(30 克),山梔皮(30 克),西洋參(15 克),連翹殼(30 克),川貝母(去心 20 克),杏仁(30 克)
六診,疏泄風邪,清化氣熱,便泄漸定,解出溏糞帶黑,熱之象也。風為陽邪,不從外越,從中化熱,熱灼肺胃,咳嗽不爽,懊煩不寧。熱擾神明,言語妄亂。熱劫津液,神機不運,所以不為煩懊,即為迷睡。陽明熱勝則目赤顴紅,口渴欲飲脈數微弦,舌紅苔色深黃,根帶黴黑。
種種見端,皆風邪化火劫爍陰津之象。症方一候,邪勢鴟張,恐陰津日乾,而神昏發痙。擬救陰泄熱。
白話文:
六種診斷法,疏散風邪,清化熱氣,腹瀉逐漸控制,排出的糞便稀軟帶黑,這是熱症的表現。風邪為陽邪,不從體外排出,在體內化為熱,熱氣灼傷肺胃,咳嗽難受,心煩意亂。熱擾心神,言語錯亂。熱氣消耗體液,神智不清,因此不會煩躁,而是昏睡。陽明熱盛則眼睛發紅,臉頰潮紅,口渴想喝水,脈搏數而緊,舌頭紅,舌苔深黃,舌根發黑。
羚羊片(二錢),大麥冬(三錢),廣玉金(一錢五分),連翹殼(三錢),甘草(五分),鮮鐵斛(七錢),真川貝(二錢),石菖蒲(二錢),黑山梔皮(三錢),北沙參(四錢),竹葉心(二十片)
白話文:
羚羊角片(兩錢),大麥冬(三錢),廣玉金(一錢五分),連翹殼(三錢),甘草(五分),新鮮鐵斛(七錢),川貝母(兩錢),石菖蒲(兩錢),黑梔皮(三錢),北沙參(四錢),竹葉心(二十片)
七診,脈象沉細軟弱,較昨稍起。神志較清,懊煩略定,迷睡略退,咳嗽增多,痰出黏膩。舌紅稍淡,灰黴略化陰津漸回,而喉有痰聲。良由津液為熱邪所煉,即化為痰,前賢謂痰,即有形之火,火即無形之痰,非虛語也。擬涼肝泄熱,兼清肺胃,以保陰液。
白話文:
七天後的診療結果:脈象沉細而軟弱,比起昨天稍有提升。意識較為清醒,煩躁感略微減輕,嗜睡的情況也有改善,但咳嗽的頻率增加,痰液黏膩。舌象泛紅略顯淡,灰白的舌苔稍微消褪,體內的津液逐漸恢復,但喉嚨仍有痰聲。這是因為體液被熱邪消耗,因此轉化為痰。古人說「痰」是有形的火,而「火」是無形的痰,這句話一點也不假。治療方案:打算清涼肝臟和緩解熱氣,同時清肺胃以保全體液。
羚羊片(一錢五分),西洋參(一錢五分),鮮鐵皮斛(六錢),肥知母(一錢五分),川貝母(二錢),連翹(三錢),玉泉散(三錢),大麥冬(三錢),桑葉(一錢炙),冬瓜子(三錢),竹葉心(二十片)
白話文:
-
羚羊角片:1.5 錢
-
西洋參:1.5 錢
-
鮮鐵皮石斛:6 錢
-
肥知母:1.5 錢
-
川貝母:2 錢
-
連翹:3 錢
-
玉泉湯藥粉:3 錢
-
大麥冬:3 錢
-
炙桑葉:1 錢
-
冬瓜子:3 錢
-
竹葉心:20 片
八診,脈漸起,咳嗽較爽。內陷之邪,還於肺胃,所以神志漸清,熱勢遞減,口渴稍定,舌苔灰黴較化。惟仍眠多醒少,還是神機欠運,胸中之熱瀰漫。再泄熱和陰,兼宣肺氣,以引邪外出。
白話文:
經過治療後,脈搏逐漸正常,咳嗽也較為緩解。內部入侵的病邪已經轉移到肺和胃,因此意識逐漸清醒,發熱症狀減輕,口渴感稍有緩解,舌苔上的灰色黴菌也有所改善。然而,患者仍然嗜睡,清醒時間較短,說明身體內的熱氣仍未完全消散。因此,繼續使用瀉熱和滋陰的藥物,同時宣發肺氣,將病邪引導外出。
玉泉散,連翹,鐵皮斛,光杏仁,薄荷,象貝,牛蒡子,霜桑葉,黑梔皮,天冬,前胡
白話文:
玉泉散
成分:
- 連翹
- 鐵皮斛
- 杏仁 (去皮)
- 薄荷
- 象貝
- 牛蒡子
- 霜桑葉
- 黑梔皮
- 天冬
- 前胡
九診,口渴漸定,熱勢漸輕,舌紅漸淡,苔黃轉白,灰黴漸退,右脈稍起,皆熱化津回之象。理應神清氣爽。而眠多醒少,仍復如前,耳聾不爽,大便不解。病之初起,原屬風溫夾濕,邪既化熱,劫爍陰津,雖有濕邪,亦成燥火。今津回熱化,燥仍為濕,餘熱與濕,瀰漫胸中,如霧氤氳,所以眠多醒少。擬清泄火風,參以化痰。
白話文:
九種檢查方法顯示,口渴逐漸減輕,發熱症狀逐漸緩解,舌頭顏色漸淡,苔色由黃轉白,灰色的黴苔逐漸褪去,右手脈象稍有振動,這些都是熱化津液迴流的跡象。此時患者理應神清氣爽。
但是患者仍然嗜睡,清醒的時間很短,耳聾的症狀也沒有好轉,大便不通。病症剛開始發作的時候,主要是風溫夾濕,邪氣化熱後,劫奪陰津,儘管還有濕邪,但也被熱氣轉化成了燥火。
現在津液迴流,熱勢緩解,但燥氣仍然存在,餘熱和濕邪瀰漫在胸中,就像霧氣籠罩一樣,所以患者會嗜睡。因此,建議清洩火風,同時化痰。
連翹(三錢),黑梔皮(三錢),天竺黃(二錢),桔梗(二錢),廣鬱金(一錢五分),前胡(一錢五分),晚蠶砂(三錢),薄荷(一錢),陳膽星(七分),象貝母(二錢),桑葉(二錢),白金丸(五分入煎)
白話文:
連翹(15克),黑梔子皮(15克),姜黃(10克),桔梗(10克),廣鬱金(7.5克),前胡(7.5克),晚蠶砂(15克),薄荷(5克),陳膽星(3.5克),象貝母(10克),桑葉(10克),白金丸(2.5克,煎服時加入)
十診,昨進化痰泄熱,咳嗽稍甚痰不甚多,而痰中帶紅,左頰紅赤。苔黴近根全化,而舌心黃又帶黴黑,大便不行。脈數右大。還是肺胃熱勝。痰既得出,仍守清胃養津。即請商裁。
白話文:
十診後,病情演變成痰熱洩下,咳嗽稍加劇烈,痰量不大,但痰中帶有紅色,左臉頰發紅。舌苔近根部全部脫落化黑,舌中部發黃並帶有黑色的苔,大便未通。脈搏細數,右側脈搏較大。仍然是肺胃熱盛。既然痰液已排出,仍然要保持清胃養津的原則。請您再商議治療方案。
玉泉散(五錢),鮮生地(五錢),黑梔皮(三錢),川貝母(二錢),肥知母(二錢),鐵皮斛(八錢),連翹(三錢),天花粉(三錢),生甘草(六分),粉丹皮(二錢),雪梨汁(一兩),白茅根肉(一兩)
十一診,迷睡稍退。胸中瀰漫之熱。略得擴清大便欲解不出。脈象右大。再參增液以望便行。
白話文:
玉泉散(25克),鮮生地(25克),黑梔皮(15克),川貝母(10克),肥知母(10克),鐵皮石斛(40克),連翹(15克),天花粉(15克),生甘草(3克),粉丹皮(10克),雪梨汁(50克),白茅根肉(50克)
鮮生地(八錢),大麥冬(三錢),玉泉散(四錢),象貝母(三錢),黑梔皮(三錢),淡芩(一錢五分),冬瓜子(三錢),大玄參(三錢),連翹(三錢),粉丹皮(二錢),雪梨汁(一兩),白茅根肉(一兩)
白話文:
生鮮地黃(80 公克),麥冬(30 公克),玉泉散(40 公克),川貝母(30 公克),梔子(30 公克),淡芩(15 公克),冬瓜子(30 公克),玄參(30 公克),連翹(30 公克),丹皮粉(20 公克),雪梨汁(50 毫升),白茅根(50 毫升)
十二診,大便暢行。然津液為熱所耗,木火升動懊煩口渴,左頰紅赤。耳鳴竅閉,咳嗽咽癢。脈數,重按微弦。風溫之邪化火劫津,幸數日以來,舌未焦燥,神未昏糊。泄熱存陰,似難更動。
白話文:
十二種症狀中,大便通暢。但體內的津液被熱氣消耗,肝火和心火上炎,導致心煩口渴,左臉發紅。耳鳴、耳朵發熱,咳嗽、咽喉發癢。脈搏數弱,按壓時稍稍弦細。風熱之邪化為火氣,劫奪津液,但所幸的是,舌苔尚未焦黃乾燥,神志尚未昏沉。要疏泄熱氣、保全體液,似乎不易再採取措施。
羚羊片(一錢五分),鮮生地(六錢),川貝母(二錢),杏仁(三錢),炙桑皮(二錢),玉泉散(五錢),鮮鐵皮斛(六錢),天花粉(二錢),連翹(三錢),荷葉邊(三錢)
白話文:
羚羊角粉(15克),新鮮地黃(60克),川貝母(20克),杏仁(30克),炒桑皮(20克),玉泉散(50克),新鮮石斛(60克),天花粉(20克),連翹(30克),荷葉邊(30克)
十三診,多眠漸退,兩次得汗,咳嗽漸輕,痰亦漸少內陷之邪,仍還於表,是為正色。但熱仍未解,耳聾不聰。脈數舌質淡紅,苔淡黃,灰黴未盡。肺胃餘熱,未能遽澈。存陰泄熱,並不表汗而汗自出。良以津液。來復,所以液能化汗。擬乘此疏風泄熱,以望邪有出路。
白話文:
通過十三次的診治,病人的嗜睡症狀逐漸減緩,發汗了兩次,咳嗽逐漸減輕,痰液也逐漸減少。原本內在的病邪已經轉移到表面,這是一種好現象。但患者的熱象仍然未退,耳朵失聰。脈搏快,舌質淡紅,舌苔淡黃,還有少許灰白色的苔。這表明肺和胃部的餘熱還沒有完全消散,無法馬上痊癒。治療方法仍然是滋陰清熱,但不發汗,而是讓汗水自然排出。因為津液已經得到恢復,所以津液可以化為汗水。打算趁此機會疏散風邪,清熱解毒,讓病邪有出路。
冬桑葉(一錢五分),杏仁(三錢),連翹殼(三錢),前胡(一錢),川貝母(二錢),池菊花(二錢),薄荷(一錢),黑山梔(三錢),桔梗(一錢),荷葉邊(三錢)
白話文:
冬桑葉(7.5克),杏仁(15克),連翹殼(15克),前胡(5克),川貝母(10克),池菊花(10克),薄荷(5克),黑山梔(15克),桔梗(5克),荷葉邊(15克)
十四診,內陷之邪,還於肺胃。咳嗽身熱,耳聾,音聲雌膩。脈數右大,舌質淡紅,淡黃灰黴之苔逐步化輕。病既由深而淺,宜再辛涼散風微苦泄熱。
白話文:
在十四種診脈法中,內部侵襲的病邪,會集中在肺和胃。症狀包括咳嗽、發燒、耳鳴、聲音沙啞。脈搏又數又大,舌頭淡紅,苔色淡黃偏灰,逐漸減輕。由於病情已從深層轉向淺表,此時應再用辛涼的藥物來散風,微苦的藥物來清熱。
桑葉(二錢),菊花(二錢),薄荷(一錢),黑梔皮(二錢),赤茯苓(一錢五分),桔梗(一錢),雲茯苓(一錢五分),粉前胡(一錢),大力子(三錢),連翹殼(三錢),鬱金(一錢五分),荷葉邊(三錢)
改方加杏仁三錢,豆豉三錢,枳殼一錢五分。
白話文:
桑葉(12 克),菊花(12 克),薄荷(6 克),黑梔皮(12 克),赤茯苓(9 克),桔梗(6 克),雲茯苓(9 克),粉前胡(6 克),大力子(18 克),連翹殼(18 克),鬱金(9 克),荷葉邊(18 克)
十五診,身熱漸輕。舌苔灰黴已化,煩懊亦定。陰津既回內陷之邪,還於肺胃,其多眠應當立退,乃神情安靜,仍復多眠。皆由風邪入於上焦,上焦之氣,閉而不行,衛氣行於陰而不得出於陽。開泄上焦,使上焦氣宣,為目前要務。
白話文:
診脈中發現十五種症狀,病人身體發燒的狀況逐漸減輕。舌苔上的灰黑苔垢已經消失,病人煩躁不安的情緒也平復下來。身體的津液已經恢復,內部鬱積的邪氣也回到肺和胃。本來應當退去的嗜睡症狀卻仍然存在,這是因為病人神情安寧,卻還是嗜睡。這都是因為風邪進入上焦,導致上焦的氣機閉塞不通,衛氣在陰分運行,無法升達陽分。因此,當務之急是通暢上焦,讓上焦的氣機宣通。
杏仁(三錢),桑葉(二錢),淡豉(二錢),枳殼(八分),桔梗(一錢),薄荷(一錢),橘紅(一錢),鬱金(一錢五分),青防風(一錢),乾荷葉邊(三錢)
白話文:
杏仁(18克),桑葉(12克),淡豉(12克),枳殼(4.8克),桔梗(6克),薄荷(6克),橘紅(6克),鬱金(9克),青防風(6克),乾荷葉邊(18克)
十六診,胸背皆經得汗,風邪稍得開泄,耳竅略聰,衛氣漸開,且能知味,然仍時多眠睡。舌黃灰黴既化,而反覺白膩。上焦之氣不行,穀氣過多,恐其釀濕生熱,不可不防。
白話文:
16種診察方法中,胸部和背部都能出汗,風邪稍微得到疏散,耳朵稍微聽得清楚,衛氣逐漸恢復,還能分辨味道,但是依舊時常昏睡。舌苔黃灰黴色已經轉化,反而覺得白膩。上焦之氣不通暢,穀氣過多,恐怕會釀成濕熱,不得不提防。
光杏仁(三錢),淡豆豉(二錢),廣橘紅(一錢),絲通草(八分),生薏仁(三錢),炒枳殼(一錢),桔梗(一錢),防風(一錢),雲茯苓(三錢),廣鬱金(一錢五分),乾荷葉邊(三錢)
十七診,內陷之邪,還於肺胃,而從汗出。耳竅閉塞已開,身熱亦退。脈靜苔化,大局已定。宜和中醒胃。
白話文:
光杏仁(15 克)
淡豆豉 (10 克) 廣橘紅 (5 克) 絲通草 (4 克) 生薏仁 (15 克) 炒枳殼 (5 克) 桔梗 (5 克) 防風 (5 克) 雲茯苓 (15 克) 廣鬱金 (7.5 克) 乾荷葉邊 (15 克)
青鹽半夏(一錢五分),茯苓(三錢),桔梗(一錢),鬱金(一錢五分),防風(一錢),薄橘紅(一錢),米仁(三錢),枳殼(一錢五分),範志曲(一錢五分),穀芽(二錢)
十八診,脈靜苔化,胃開思食。久熱之下,陰津不能遽復。宜和陰益腎。
白話文:
服用青鹽半夏一錢五分、茯苓三錢、桔梗一錢、鬱金一錢五分、防風一錢、薄橘紅一錢、米仁三錢、枳殼一錢五分、範志曲一錢五分、穀芽二錢。脈象平穩,舌苔轉化,胃口恢復,想吃東西。雖然之前發熱已久,但陰津不能馬上恢復,需要溫和滋陰,補益腎氣。
炙生地(三錢),炙甘草(四分),白芍(一錢),橘白(鹽水炒一錢),麥冬(炒一錢五分),阿膠珠(一錢五分),甜杏仁(炒香三錢),生熟穀芽(各一錢)
白話文:
炙生地(30克)
炙甘草 (4克) 白芍 (10克) 鹽水炒橘白 (10克) 炒麥冬 (15克) 阿膠珠 (15克) 炒香甜杏仁 (30克) 生熟穀芽 (各10克)
十九診,滋水和陰,胃氣漸復,多眠亦退。風為陽邪,溫乃熱氣,其所傷者,無非陰液。但柔膩之藥,不能久進。宜甘涼和養。
白話文:
經過十九次的診療,滋陰潤水的方法已經發揮作用,胃氣逐漸恢復,失眠的情況也退散。風是一種陽性的邪氣,溫是一種熱氣,它們所傷害的無非都是陰液。但是,柔膩滋潤的藥物不能長期服用。應該服用甘涼平和滋養的藥物。
西洋參(一錢五分),生玉竹(三錢),廣橘白(一錢),生熟穀芽(各一錢),川石斛(四錢),生甘草(三分),生山藥(三錢),甜杏仁(三錢),範志曲(一錢),
白話文:
西洋參(7.5 克),生玉竹(15 克),廣陳皮(5 克),生麥芽和炒麥芽(各 5 克),川石斛(20 克),生甘草(1.5 克),生山藥(15 克),甜杏仁(15 克),範志曲(5 克)
陸(左),咳嗽不爽,發熱汗出不解,氣從上逆,大便溏泄。脈數右大,苔厚心黃。風溫襲於肺胃,症方七日,為勢甚熾。
白話文:
病人咳嗽不止,發燒出汗且不易退燒,氣往上衝,大便稀溏。脈搏數且有力,舌苔厚而舌心偏黃。風邪與溫熱共同侵襲肺與胃,症狀已持續七天,病情極為嚴重。
牛蒡子(三錢),川貝母(二錢),甜廣皮(一錢),杏仁(三錢),竹茹(水炒二錢),生甘草(四分),炙桑皮(二錢),大連翹(三錢),茯苓(三錢)
二診,苔黃稍化。仍然膩濁,大便不利,每至日晡,輒仍凜熱。外風引動濕熱,郁阻營衛。再為宣化。
白話文:
- 牛蒡子 三錢
- 川貝母 二錢
- 甜廣皮 一錢
- 杏仁 三錢
- 竹茹(用水炒過)二錢
- 生甘草 四分
- 炙桑皮 二錢
- 大連翹 三錢
- 茯苓 三錢
杏仁(三錢),蔻仁(五分),淡芩(一錢),滑石(三錢),鮮竹茹(水炒一錢),米仁(三錢),廣鬱金(一錢五分),通草(一錢),赤茯苓(三錢),鮮佛手(一錢)
白話文:
杏仁(3錢),蔻仁(5分),黃芩(1錢),滑石(3錢),水炒竹茹(1錢),米仁(3錢),鬱金(1錢5分),通草(1錢),赤茯苓(3錢),新鮮佛手(1錢)
三診,輕宣肺氣而化濕邪,每晨汗出,上焦之濕,理當從汗而解,乃日晡仍然似瘧,便不暢行,腹膨脘痞欲嘔,頻轉矢氣。脈形滑數。此必有形之積,阻而不化。擬導滯兼清濕熱。
白話文:
在診斷之後,輕輕地宣散肺氣以化解濕邪,每天早晨出汗。上焦的濕氣原本應該通過汗液排出,但是到了下午仍然像瘧疾一樣,說明濕邪沒有順利排出。腹脹、腹部痞滿、想嘔吐,頻繁排氣。脈象滑數。這肯定是有形的積滯阻滯,沒有被化解。建議用導滯兼清濕熱的方法治療。
南楂炭(三錢),縮砂仁(五分),雲茯苓(三錢),青陳皮(各一錢),澤瀉(二錢),範志曲(二錢),萊菔子(炒研三錢),木香檳榔丸(三錢先服)
白話文:
南棗炭 (15 克),縮砂仁 (2.5 克),雲茯苓 (15 克),青陳皮 (5 克),澤瀉 (10 克),範志曲 (10 克),萊菔子 (炒研 15 克),木香檳榔丸 (15 克,先服)
恩(左),溫邪將及兩候,發熱有汗不解,夜甚無寐,胸悶不舒,煩渴而不欲飲。脈數,右部沉鬱,左部弦大,舌紅苔黃,根帶灰黴。無形之邪,有形之濕,熏蒸不化,遂致清津不能上供,陰液由此漸虧。恐化燥而神機不運,漸成昏蔽。擬退熱泄濕。即請商裁。
白話文:
(醫師恩,左邊)溫熱邪氣將要侵襲身體,出現發熱出汗不止、晚上無法入睡、胸悶不適、煩渴卻不想喝水等症狀。脈搏數快,右邊脈象深沉鬱滯,左邊脈象弦而大,舌頭紅,舌苔黃,舌根處有灰色苔垢。無形的邪氣和有形的濕氣,燻蒸不化,導致清津無法上升,陰液因此逐漸虧損。擔心化為燥氣,導致精神機能無法運轉,逐漸出現昏迷。打算採用退熱利濕的治療方法。請大家討論。
羚羊片(一錢五分),淡芩(一錢五分),光杏仁(三錢),赤苓(三錢),生米仁(三錢),連翹殼(三錢),廣鬱金(一錢五分),滑石塊(三錢),通草(一錢),生梨汁(一兩),蘆根(打汁調一兩),白蔻仁(三分先服)
白話文:
羚羊角片(1.5 克),黃芩(1.5 克),杏仁(3 克),赤芝(3 克),生薏米(3 克),連翹殼(3 克),鬱金(1.5 克),滑石(3 克),通草(1 克),生梨汁(30 毫升),蘆根汁(30 毫升),白蔻仁(0.9 克,先服用)
二診,流濕潤燥,參以退熱,熱勢外揚,能得微汗,口渴大減。然大便不行,大腹滿痛,頻轉矢氣。脈象滑數。正合陽明病頻轉矢氣之條,以丸藥緩下。即請商裁。
白話文:
第二次看診時,病人的濕熱症狀已經緩解,同時進行了退熱治療,發熱症狀減輕,略微出汗,口渴感明顯減輕。但是大便不通,小腹脹痛,頻繁放屁。脈象滑數。這與陽明病頻繁放屁的症狀相符,因此使用丸藥緩解。請各位同仁商討意見。
豆豉(三錢),鬱金(一錢五分),滑石(二錢),赤苓(三錢),杏仁(三錢),楂炭(三錢),淡芩(酒炒一錢五分),通草(一錢),枳實導滯丸(三錢先服)
白話文:
豆豉(15克),鬱金(7.5克),滑石(10克),赤苓(15克),杏仁(15克),山楂炭(15克),淡黃岑(炒後7.5克),通草(5克),枳實導滯丸(15克,先服用)
三診,熱勢遞減,仍然起伏,大腹滿痛,頻轉矢氣,大便不行。脈數左弦,舌尖紅絳。陰傷熱戀,宿滯不達。再泄熱利濕,參以磨滯。
白話文:
三次會診後,發熱症狀逐漸減緩,但仍有起伏,腹部脹滿疼痛,頻繁排氣,大便不通。脈搏數而左關脈弦緊,舌尖紅而絳紫。這是陰液受損,熱邪留戀,宿食停滯不通所致。再次使用清熱利濕的藥物,配合幫助消滯的藥物。
連翹殼(三錢),細生地(五錢),滑石塊(三錢),黃芩(一錢五分),栝蔞仁(五錢),黑山梔(三錢),光杏仁(三錢),通草(一錢),枳實(一錢五分),蘆根(一兩),青竹葉(二十片)
白話文:
連翹皮(15公克),細生地(25公克),滑石粉末(15公克),黃芩(7.5公克),栝樓仁(25公克),山梔子(15公克),杏仁(15公克),通草(5公克),枳實(7.5公克),蘆根(50公克),青竹葉(20片)
改方停藥,飲白殘花露佛手露各二兩。
四診,大便暢行,熱痰悉化。然頻渴欲飲。舌紅苔白,根帶灰黑。陰傷不復。再泄熱和陰。
生地,川連,花粉,青蒿,竹葉,阿膠,連翹,滑石,杏仁,蘆根
謝(右),辛涼疏泄,汗未暢達,熱仍不解,頭脹耳鳴。脈數右大。風溫襲於肺胃,不能外達,三日正熾。
白話文:
醫生修改藥方,停止服用舊藥,改喝白殘花露和佛手露,各兩兩。
經過四診檢查,患者大便通暢,熱痰也消散了。不過,患者仍然頻渴想喝水,舌頭紅,舌苔白,舌根帶灰黑色。陰虛損傷還沒恢復,需要繼續清熱滋陰。
藥方如下:生地、川連、花粉、青蒿、竹葉、阿膠、連翹、滑石、杏仁、蘆根。
患者右手脈象跳動頻繁,且比左手脈象大。他感到頭脹耳鳴,屬於辛涼疏泄不足,汗液未暢通,熱氣仍未消散,風溫邪氣侵襲肺胃,不能外達,已經持續三天。
淡豆豉(三錢),薄荷(一錢),連翹(二錢),池菊花(二錢),枳殼(一錢炒),牛蒡子(三錢),桔梗(一錢),桑葉(一錢五分),光杏仁(三錢),廣鬱金(一錢五分),宋半夏(一錢五分)
白話文:
淡淡的豆豉(3錢)
薄荷(1錢)
連翹(2錢)
池沼中的菊花(2錢)
炒過的枳殼(1錢)
牛蒡子(3錢)
桔梗(1錢)
桑葉(1錢5分)
光杏仁(3錢)
廣鬱金(1錢5分)
宋代的半夏(1錢5分)
二診,疏泄肺胃,得汗甚暢,邪從汗解,熱勢大減,脹痛漸鬆。苔黃較化,脈亦略緩。然爐煙雖熄,餘燼未消,身熱尚未盡退。還宜疏泄餘邪。
白話文:
第二次診斷後,疏通肺胃,大汗淋漓,邪氣從汗水中排出,發熱症狀大幅減輕,脹痛逐漸緩解。舌苔顏色由黃色變淡,脈搏也稍緩。但即使火頭雖然已經熄滅,但餘燼尚未完全消失,身體發熱的症狀還沒有完全退去。仍然需要疏通殘餘的邪氣。
桑葉(一錢五分),杏仁(三錢),鬱金(一錢五分),山梔(二錢),池菊花(一錢五分),粉前胡(一錢),苦桔梗(一錢),連翹殼(三錢),枳殼(一錢),雪梨(切片入煎一兩),象貝母(二錢)
白話文:
桑葉(1.5 克),杏仁(3 克),鬱金(1.5 克),山梔(2 克),池菊花(1.5 克),粉前胡(1 克),苦桔梗(1 克),連翹殼(3 克),枳殼(1 克),雪梨(切片,煎煮時加入,10 克),象貝母(2 克)
包(左),溫邪將及二候,上焦之熱,移入大腸,發熱便泄,懊煩不寐,頻渴欲飲,耳竅失聽。舌光無苔,乾燥無津,脈左大,重按無力。邪熱不從外達,灼爍於內,陰津損傷,往往有液劫而神昏者,不可不知。擬養津泄熱。
白話文:
當溫熱邪氣即將到來的第二個時期,上焦的熱會轉移到大腸,導致發熱、腹瀉、心煩不安、失眠、頻繁口渴、耳聾。舌頭光亮無苔,乾燥無津液,脈搏跳動在左手,重按無力。邪熱不從體外排出,在體內灼燒,陰津受損。往往會有體液枯竭而導致神志昏迷的情況,不可不知。應當採取清熱滋陰的方法治療。
鮮石斛(六錢),連翹(三錢),黑梔皮(三錢),香豉(三錢),淡黃芩(一錢五分),鮮生地(六錢),滑石(三錢),桔梗(一錢),桑葉(一錢五分),蘆根(一兩)
白話文:
新鮮石斛(6錢),連翹(3錢),黑梔皮(3錢),香豉(3錢),淡黃芩(1錢5分),新鮮生地(6錢),滑石(3錢),桔梗(1錢),桑葉(1錢5分),蘆根(1兩)
二診,便泄已止,熱勢雖不甚盛,而仍神煩少寐,口渴欲飲,舌燥無津,既干且膩,右目紅赤作痛。脈數左大。風溫夾濕化熱,由大腸還於肺胃,氣燥津傷。擬流濕潤燥,開泄風熱。
白話文:
第二次看診,腹瀉已止,但熱勢仍未完全退去,仍然心煩少眠,口渴想喝水,舌頭乾枯沒有津液,又乾又膩,右眼發紅疼痛。脈搏快速,左手脈象明顯較大。風邪夾濕變成熱,從大腸逆流到肺胃,氣血燥熱導致津液受傷。打算祛除濕氣、潤肺潤燥,發散風熱。
桑葉,薄荷,荊芥,連翹殼,朱茯神,桔梗,甘菊花,鮮石斛,晚蠶砂,辰燈心,蔻仁末(三分另用鮮蘆根二兩打汁調服)
白話文:
桑葉、薄荷、荊芥、連翹殼、朱茯神、桔梗、甘菊花、新鮮石斛、晚蠶砂、辰燈心、蔻仁粉末(另取三分之一的蔻仁粉末,與兩兩新鮮蘆根榨汁調勻服用)
左,時病八日,始則發熱便泄,繼而呃逆頻頻,便泄雖止,而表熱入里,遂致裡熱神煩,頻渴欲飲,面色浮紅。舌苔焦黑無津,脈象細數。此由邪熱不從外達,轉從內陷,劫爍陰津,所以滿舌焦乾,氣火上衝,吸氣不得入,所以頻頻呃逆,將有神昏發痙之變。勉擬存陰救津,兼清龍相,以平其沖逆之威。能否應手,非敢所知也。
白話文:
這位病人,生病已經八天了。一開始發燒並腹瀉,接著經常打嗝。雖然腹瀉已經停止,但外在的熱氣已轉入內在,導致內熱神思煩亂,頻繁口渴想喝水,臉色發紅。舌苔焦黑無潤澤,脈搏細而快。這表示邪熱沒有從外在發散出去,轉而向內深入,劫奪了身體的陰液,所以舌頭焦黑乾燥。氣血上沖,吸氣時空氣無法進入,因此頻繁打嗝,有昏迷抽搐的徵兆。我嘗試使用滋陰救津、清熱安神的藥物,以平息其上沖逆亂的勢頭。能否見效,我不敢保證。
大生地(四錢),阿膠珠(二錢),赤茯苓(三錢),大麥冬(三錢),生草(五分),鮮竹茹(一錢五分),柿蒂(五枚),枇杷葉(去毛一兩),大補陰丸(三錢先服)
白話文:
生地黃(40 克),阿膠珠(20 克),茯苓(30 克),麥冬(30 克),鮮生地(5 克),鮮竹茹(15 克),柿蒂(5 枚),枇杷葉(去除絨毛後 120 克),大補陰丸(30 克,先服用)
方(左),風溫兩候,風化為火,火風內旋,由壯熱懊煩而致瘛瘲。疊經泄熱和陰,火風漸平,烙熱亦定,乃大便通行之後,頻見溏泄,咽痛鼻紅,咳嗽痰多稠黃,耳竅閉塞。脈象數大,重按帶弦,舌紅苔黃。沸騰之風火雖熄,而氣分之熱,何能遽化。風痰為熱所灼,自然色變黃稠。
白話文:
方(左側),風與溫熱兩種病證。風邪化熱,熱與風在體內交錯,導致壯熱煩躁而昏厥。經過反覆清熱和滋陰後,熱與風逐漸平息,發熱也穩定下來。之後常常大便溏瀉,咽喉疼痛,鼻腔發紅,咳嗽多痰,痰液稠黃,耳道閉塞。脈象數大而有弦脈特徵,按壓時感覺較緊,舌頭紅而苔黃。雖然沸騰的風火已經平息,但體內的熱氣還沒有完全消散。風痰受熱灼燒,自然會變成黃色稠厚。
氣燥則清竅不利,自然兩耳失聰。咽通於胃,喉通於肺,今肺胃兩經,為風熱淵藪,自然咽中作痛。大腸與胃相聯續,與肺相表裡,熱盛之下,府氣失通,肺胃之熱,乘熱下移,再以牛乳橫助其虐,所以大便為之頻泄。為今之計,惟有清化肺胃,以清腸熱。與式訓仁兄大人同議方。
白話文:
空氣乾燥時,頭部會感到不清爽,自然會導致耳朵失聰。咽喉與胃相通,喉嚨與肺相通,現在肺和胃這兩條經絡,是風熱聚集的地方,自然會導致咽喉疼痛。大腸與胃相連,與肺相表裡,熱氣盛行時,體內的氣血流通不暢,肺和胃的熱氣會隨著熱氣向下移動,加上牛奶助長熱氣的侵襲,所以大便會頻繁且腹瀉。現在的辦法,只有清化肺和胃,才能清除腸道熱氣。與式訓仁大哥商量後,確定了處方。
射干(六分),桔梗(一錢),川斛(五錢),黑山梔(三錢),細木通(五分),前胡(一錢),淡芩(一錢五分),連翹(三錢),六一散(三錢),茅根(一兩),竹葉(十二片)
浦(左),咳嗽頭脹發熱,寤難成寐,知飢欲食。脈數而弦。風溫襲於外,肝火熾於內。姑疏風泄熱。
白話文:
射干(0.6克),桔梗(15克),川斛(75克),黑山梔(45克),細木通(0.75克),前胡(15克),淡芩(22.5克),連翹(45克),六一散(45克),茅根(150克),竹葉(12片)
桑葉(一錢五分),薄荷(一錢),前胡(一錢),黃芩(酒炒一錢五分),竹茹(水炒一錢五分),菊花(一錢),象貝(二錢),黑山梔(三錢),粉丹皮(二錢),枳實(一錢炒)
二診,辛涼散風,微苦泄熱,邪勢不達,未能得汗,咳嗽頭痛,惡風。邪尚在表,再進辛涼。
白話文:
桑葉、薄荷、前胡各一錢,黃芩用酒炒後一錢五分,竹茹用水炒後一錢五分,菊花一錢,象貝二錢,黑山梔三錢,粉丹皮二錢,枳實炒後一錢。
第二次診斷,患者症狀為辛涼散風,微苦泄熱,邪氣未深入體內,未出汗,咳嗽頭痛,怕風。邪氣仍在表層,需要繼續服用辛涼藥物。
桑葉(二錢),炒枳殼(二錢),前胡(一錢五分),牛蒡子(三錢),光杏仁(三錢),菊花(二錢),白桔梗(一錢),象貝(二錢),薄荷(一錢),竹茹(水炒一錢五分)
白話文:
桑葉(12 公克)、炒枳殼(12 公克)、前胡(9 公克)、牛蒡子(18 公克)、光杏仁(18 公克)、菊花(12 公克)、白桔梗(6 公克)、象貝(12 公克)、薄荷(6 公克)、竹茹(水炒後 9 公克)
秦(左),發熱煩渴,胸悶氣逆,頻咳痰多,神煩少寐。脈數糊滑。此風溫挾濕,鬱蒸肺胃。症逾兩候,恐致昏喘。
白話文:
秦(某位患者),發燒口渴,胸悶氣喘,頻頻咳嗽多痰,精神煩躁,睡眠較少。脈象數且滑。這是因為風熱夾雜濕氣,鬱結在肺胃所致。症狀超過兩刻鐘,恐怕會導致昏迷和喘息。
桑葉,製半夏,桔梗,冬瓜子,水炒竹茹,青蘆管,前胡,橘紅,生薏仁,光杏仁,通草
二診,氣逆稍定,熱亦漸減,而脈仍滑數。還是肺胃之濕未楚也。再為降化。
白話文:
桑葉、製半夏、桔梗、冬瓜子、水炒竹茹、青蘆薦、前胡、橘紅、生薏仁、光杏仁、通草。
第二次診治時,氣逆的情況稍微穩定,熱度也逐漸減少,但是脈搏仍然滑數。這仍然是因為肺和胃的濕氣未能完全消除。需要再次施以降氣化濕的治療。
光杏仁,生薏仁,製半夏,赤茯苓,雲茯苓,炒蘇子橘紅,冬瓜子,生香附,絲通草,旋覆花,炒枳殼,水炒竹茹
白話文:
-
光杏仁:帶皮的杏仁
-
生薏仁:生的薏米
-
製半夏:經過加工的半夏
-
赤茯苓:紅色的茯苓,多為赤芝科的菌類
-
雲茯苓:白茯苓,多為茯苓科的菌類
-
炒蘇子橘紅:炒過的蘇子仁和橘皮
-
冬瓜子:未經加工的冬瓜種子
-
生香附:未經加工的香附
-
絲通草:絲瓜的藤蔓,曬乾後藥用
-
旋覆花:旋覆花的乾燥花朵
-
炒枳殼:炒過的枳殼,為芸香科植物枳殼的果皮
-
水炒竹茹:用清水炒過的竹茹,為禾本科植物竹子的葉鞘
顧(左),發熱咳嗽多痰,喉間霍霍有聲,胸悶神煩。脈數而滑。此溫邪挾濕,蒸於肺胃。七日正熾。
甜葶藶,光杏仁,製半夏,炒枳殼,炒蘇子,金沸草,薄橘紅,赤茯苓,雲茯苓
白話文:
患者發燒、咳嗽且痰多,喉嚨有痰鳴聲,感覺胸悶並伴有心煩。脈搏數量增多且滑。這是因為溫熱病邪夾雜濕氣,在肺和胃部蒸騰所致。第七天症狀最為嚴重。
處方包括:甜葶藶、光杏仁、製半夏、炒枳殼、炒蘇子、金沸草、薄橘紅、赤茯苓、雲茯苓。
居(童),先是口碎作痛,四日前忽然熱起,勢甚熾張,胸悶懊煩,鼻衄便泄,茲則咽中作痛。舌紅苔白,脈數滑大。此風邪先襲於上,復以時令之邪與濕相合,致一陰一陽之火,俱結於上。病屬風溫,方在五日,邪勢熾甚之際,當是易進難退之時也。
白話文:
這個人(童)一開始是口舌疼痛,四天前突然發燒,熱度很高,胸悶煩躁,流鼻血,大便稀薄,現在咽喉疼痛。舌頭紅,舌苔白,脈搏數而不穩,有力。這是風邪首先侵襲上部,加上時令邪氣與濕氣相結合,導致陰火陽火同時聚集在上部。這個病屬於風溫,才五天,邪氣勢力強盛,正處於病情容易加重,難以減輕的時候。
泡射干(六分),廣鬱金(六分沖),馬勃(一錢五分),荊芥(一錢),牛蒡子(三錢),炒銀花(一錢五分),連翹殼(三錢半),玄參(三錢),桔梗(一錢),杏仁泥(三錢),竹葉心(十六片),竹葉心,桔梗(二味代茶)
改方加黃芩酒炒秦艽。
白話文:
藥材:
- 泡製過的射干:6 克
- 廣鬱金:6 克,先沖泡過
- 馬勃:1.5 克
- 荊芥:1 克
- 牛蒡子:3 克
- 炒銀花:1.5 克
- 連翹殼:3.5 克
- 玄參:3 克
- 桔梗:1 克
- 杏仁泥:3 克
- 竹葉心:16 片
用法:
- 竹葉心和桔梗可以當茶飲用。
二診,前進辛以散風,苦以泄熱,汗出邪勢從外而泄。而肺胃之熱蘊結,痧疹併發而不少衰,痛不少減。脈數滑大,舌紅邊絳。喉關以內,白腐滿布,喉腫關小微咳。此爐煙甫熄,餘燼復燃,肺胃之熱,沖斥於中,喉疳重症,出入極為迅速。恐火爍肺金,而致氣喘。商請專門名家酌奪。
白話文:
在第二次診斷中,我使用了辛味藥物來發散風邪,苦味藥物來清泄內熱,幫助身體從外而泄出汗液,排出病邪。但是,肺胃內的熱氣仍然鬱積未消,痧疹仍然沒有減輕,患者的疼痛也沒有減緩。患者的脈象數而滑大,舌頭紅絳。在喉嚨內部,有大量的白色腐爛物堆積,喉嚨腫脹,關口變小,同時有輕微的咳嗽。這表明患者的肺胃之熱已經沖斥在體內,喉嚨的嚴重腫脹急速發展。我擔心患者的肺氣會被火邪灼傷,導致氣喘。我建議請專門的名醫來斟酌情況,進行治療。
鬱金(一錢五分),山豆根(三錢),京玄參(三錢),羚羊片(先煎二錢),連翹(三錢),大貝母(三錢),桔梗(一錢五分),生石膏(七錢打),牛蒡子(三錢),射干(七分),茅根(去心一兩),蘆根(去節一兩),鮮荷葉(七錢)
白話文:
鬱金一錢五分、山豆根三錢、京玄參三錢、羚羊片先煎二錢、連翹三錢、大貝母三錢、桔梗一錢五分、生石膏七錢打、牛蒡子三錢、射干七分、茅根去心一兩、蘆根去節一兩、鮮荷葉七錢。
三診,昨進大劑泄熱,熱勢大為輕減,喉腫較退,痛勢大輕。涎水之自湧者,至此漸能下咽。脈洪大略收火風之灼鑠肺胃者,已退三舍,當乘勝而助鼓再進。
白話文:
經過了三次診治,昨天服用了大量瀉火的藥物,火氣大大減輕了,喉嚨腫脹也消退了一些,疼痛減輕了很多。自己流出的口水,現在逐漸可以吞下去了。脈象強大,略微收斂了火風灼傷肺胃的情況,(火風)已經後退很多了,應該乘勝追擊,繼續服用藥物幫助康復。
羚羊片(二錢),玄參肉(三錢),牛蒡子(三錢),鮮石斛(六錢),連翹(三錢),生石膏(七錢),泡射干(六分),荊芥(一錢),黑山梔(三錢),苦桔梗(二分),鮮荷葉絡(七錢),茅根(去心一兩),蘆根(去節一兩)
白話文:
羚羊角片(二錢)
玄參根(三錢)
牛蒡子(三錢)
新鮮石斛(六錢)
連翹(三錢)
生石膏(七錢)
濕泡射干(六分)
荊芥(一錢)
黑山梔子(三錢)
苦桔梗(二分)
新鮮荷葉柄(七錢)
茅根(去中心,一兩)
蘆根(去節,一兩)
某,氣喘不定,痰多稠厚。苔白轉黃,舌邊尖紅絳,唇朱顴赤,脈數至六至以外。夫風為陽邪,陽邪易於化火,所有痰濁,盡從陽化,華蓋之臟,獨當其炎,所以清肅之令不行,右降之權盡失。痰鳴氣喘,讝如夢語,將有耗氣傷陰等變矣。
白話文:
這個病人氣喘不定,痰多而且稠厚。舌苔由白轉黃,舌頭兩側和尖部紅而絳,嘴脣紅潤,顴骨發紅,脈搏數而有力,超過每分鐘六次。風邪是一種陽性邪氣,陽性邪氣容易化火,所有的痰濁之氣都是從陽氣化生而來的。肺這個華蓋之臟,獨自承受這種熱邪,因此清肅之氣不能執行作用,右降之氣也完全喪失。痰聲鳴鳴,氣喘不止,好像說夢話一樣,將會出現耗氣傷陰等病變。
磨犀尖(四分),杏仁泥(三錢),桑白皮(二錢),冬瓜子(四錢),生石膏(五錢),肥知母(二錢炒),馬兜鈴(一錢五分),川貝母(二錢炒),生薏仁(四錢),栝蔞霜(三錢),茯苓(三錢),連翹(三錢),青蘆管(一兩),枇杷葉(去毛一兩)
白話文:
磨犀尖(4 克)
杏仁泥 (3 克) 桑白皮 (2 克) 冬瓜子 (4 克) 生石膏 (5 克) 肥知母 (2 克,炒熟) 馬兜鈴 (1.5 克) 川貝母 (2 克,炒熟) 生薏仁 (4 克) 栝蔞霜 (3 克) 茯苓 (3 克) 連翹 (3 克) 青蘆管 (10 克) 枇杷葉 (10 克,去掉葉毛)
某,風溫大勢已解,而痰熱未清,咳戀痰稠黃厚,火升少寐。右寸脈獨大。良以邪熱灼肺,手太陰清肅無權,則足太陰轉輸失職,致熱蒸而煉液成痰,痰火因而內熾。鼻準清冷,乃氣機之閉郁,以兼症之中,別無元陽衰脫之見端也。擬清化痰熱而肅肺氣。
白話文:
這位患者,風熱的猛烈來勢已經緩解,但痰熱還沒有消除乾淨,咳嗽連綿,痰液黏稠黃色濃稠,內熱上火,睡眠不佳。右側寸脈獨自強盛。這是因為邪熱灼傷肺部,肺經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脾胃運化失調,造成熱氣上蒸,液體煉化成痰,痰熱因此內部熾盛。鼻翼發涼,是因為氣機閉塞鬱積,但從其他症狀來看,沒有元氣衰竭的跡象。擬用清化痰熱,肅清肺氣的方法治療。
茯苓(三錢),黑山梔(一錢五分),海浮石(三錢),炒蔞皮(三錢),川貝母(二錢),杏仁泥(三錢),冬瓜子(五錢),風化硝(五分),新絳(五分),枇杷葉(去毛四片),竹茹(一錢五分鹽水炒),燈心(鹽水拌三尺)
白話文:
茯苓(15克),黑山梔(7.5克),海浮石(15克),炒蔞皮(15克),川貝母(10克),杏仁泥(15克),冬瓜子(25克),風化硝(2.5克),新絳(2.5克),枇杷葉(去毛,4片),竹茹(用鹽水炒過,7.5克),燈心(用鹽水浸泡,約1米)
賈(左),症起四日,壯熱無汗,肢體煩疼,頭脹作痛,痰多口膩。脈數右部浮大。夫熱重而至炙手,自必懊憹煩悶,此時尚無煩懊情形,其熱之尚在肌表,顯然可見。考太陽為六經之首,主皮膚而統衛氣。今風邪在表,陽氣屈曲不伸,故發熱頭疼。其所以不能作汗者,良由濕痰素盛,內壅不宣,則表邪難達,吳又可先生所謂水注閉其後竅,則前竅涓滴,此正發汗之義也。肢體之痛,左脅為甚,肝藏居左,風氣通於肝也。
擬於疏解之中,參入化痰,必得汗泄方能推散,然不易也。
白話文:
賈(左),症狀開始於四天前。體溫高而沒有出汗,四肢痠痛,頭脹痛,痰多口膩。脈搏數,右部脈搏浮大。體溫高到用手觸摸感覺燙手,必然會感到煩躁不安。但此時病人還沒有出現煩躁不安的表現,表示熱邪還停留在身體的皮膚表面,很明顯。太陽經是六經的第一個經絡,主司皮膚,統御衛氣。現在風邪在皮膚表面,陽氣彎曲不舒展,所以發燒頭痛。不能出汗的原因,是因為濕痰本來就多,內在阻滯不能舒散,因此表面的邪氣難以到達體表。吳又可先生所說的「水注閉其後竅,則前竅涓滴。」正是說明這個道理。四肢痠痛,左脅部最嚴重,因為肝藏在左邊,風氣與肝經相通。
荊芥穗(一錢五分),霜桑葉(一錢五分),羌活(一錢),廣鬱金(磨沖六分),旋覆花(絹包二錢),製半夏(一錢五分),橘紅(一錢),赤白苓(各二錢),光杏仁(三錢),真猩絳(六分),枳實(一錢五分),竹茹(一錢),桔梗(一錢)
改方去羌活猩絳,加香附橘絡秦艽。
白話文:
荊芥穗(8.3克),霜桑葉(8.3克),羌活(5.5克),廣鬱金(研磨成粉後6.6克),旋覆花(用紗布包住11克),制半夏(8.3克),橘紅(5.5克),赤白苓(各11克),光杏仁(16.5克),真猩絳(3.3克),枳實(8.3克),竹茹(5.5克),桔梗(5.5克)
二診,汗出,肌表之邪,由此外達,熱勢大退,遍體煩疼亦止,神情亦覺爽適。但脈仍帶數,熱退未楚,偏左瘕積阻滯,氣道失宣,氣短腋痛。脈數微滑,邪勢漸去,濕熱未清。再舍其標而治其本。
白話文:
第二次診脈,發現患者已出汗,表明體表的邪氣已經從外而發,發熱的症狀大幅減退,全身的痠痛也已停止,感覺神清氣爽。但是脈象仍有數脈的跡象,說明熱勢尚未完全消退,而且患者左側有瘕積(腫塊)阻滯氣道,導致氣息短促、腋下疼痛。脈象數而微滑,表示邪氣正在逐漸消退,但濕熱之邪尚未完全清除。因此,需要捨棄治療表症的方法,轉而治療本症。
杏仁(三錢),蔻仁(三粒),橘紅(一錢),豆卷(三錢),製半夏(一錢五分),雲茯苓(四錢),廣鬱金(一錢五分),薏仁(四錢),炒枳殼(一錢),炒蔞皮(三錢),炒蘇子(三錢)
白話文:
杏仁(15克),蔻仁(3顆),橘紅(5克),豆卷(15克),半夏(7.5克),茯苓(20克),鬱金(7.5克),薏仁(20克),枳殼(5克),蔞皮(15克),蘇子(15克)
某,風溫之後,恣食甜膩,釀濕生痰,肺降痹阻,以致熱退不清,痰鳴氣急,不能安眠。苔白不渴,脈左大,右部軟滑。心胸不舒,氣弱生寒,陽不旋轉。恐喘甚汗脫。
白話文:
某人,得了風熱之後,縱情吃甜食和油膩食物,導致濕氣積聚,生成了痰液。肺部受阻,熱氣無法散去,痰鳴、氣急,不能安穩入眠。舌苔白,不感覺口渴,脈象左側強勁,右側細軟順滑。心胸不舒暢,氣虛生寒,陽氣不能運行。擔心嚴重喘咳會出大汗虛脫。
葶藶子(五分),杏仁泥(三錢),茯苓(三錢),製半夏(一錢五分),方通草(一錢),炒蘇子(三錢),橘紅(一錢),白前(一錢五分),旋覆花(一錢五分),生米仁(三錢)
白話文:
葶藶子(10 克),杏仁粉(15 克),茯苓(15 克),半夏(7.5 克),方通草(5 克),炒蘇子(15 克),橘紅(5 克),白前(7.5 克),旋覆花(7.5 克),生米仁(15 克)
鄒(右),天燥太過,肺胃風熱內爍,更兼肝火凌金,咳痰帶血,沉迷多睡。脈數而滑。蓋陰虛則火熾,其熱勢內蘊胸中,如姻霧瀰漫,所以沉迷而多睡也。恐昏痙等變。從云瞻兄方中,參入擴清胸中之熱。
白話文:
鄒(右):天空過於乾燥,導致肺部和胃部產生燥熱,再加上肝火過旺,導致咳嗽帶血,嗜睡。脈象快速且滑。這是因為陰虛導致火氣旺盛,火熱之氣在胸腔內部積聚,就像煙霧瀰漫一樣,因此會導致嗜睡。擔心會出現昏迷和抽搐等症狀。從雲瞻兄的藥方中,加入能擴散並清除胸中燥熱的藥物。
黑山梔(三錢),栝蔞霜(三錢),海浮石(三錢),篾竹葉(一把),真川貝(五分),上濂珠(三分二味研極細末調服)
白話文:
黑梔子(3銭),天花粉(3銭),浮石(3銭),竹葉(一把),川貝母(5分),上等的珍珠(3分,磨成極細的粉末,調服)
左,風溫襲於肺胃,咳嗽壯熱神煩,更兼天氣亢燥,溫燥之邪,化氣為濕,以致肺熱脾濕相蒸,痰黃而稠。日來熱戀不解,咳亦不止,形色瘦削。脈數小軟。營氣日虧,邪勢留戀,若再纏綿,必生變局。治法惟有泄化邪濕,庶可保全元氣耳。
大豆卷,杏仁泥,生薏仁,前胡,川貝母,桔梗
通草,滑石,炒栝蔞皮,枇杷葉(去毛)
白話文:
病人在左側,感受風熱侵襲肺胃,出現咳嗽、發燒、神志煩躁的症狀。再加上天氣乾燥,溫熱乾燥的病邪化為濕氣,導致肺部發熱、脾臟濕氣過重,咳出的痰液呈黃色且濃稠。最近發熱不退,咳嗽也不止,身體消瘦。脈搏細小、跳動較快。營氣(人體賴以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逐漸減少,病邪滯留不散。如果再拖延下去,病情將會發生變化。治療方法只有祛濕洩邪,才能保全病人的元氣。
徐,(右)咳劇身熱,痰稠頭目昏暈,脅痛神煩不寐。脈數弦滑此風溫襲肺,化熱內灼。適值經來,有暴喘之虞。
白話文:
病人的姓氏為徐,(右側)咳嗽嚴重,身體發熱,痰液稠厚,頭目昏沉,脅肋疼痛,精神煩躁失眠。脈象數而弦滑,這是風熱侵襲肺臟,化熱灼燒內臟。剛好遇上經期,容易出現哮喘。
連翹(三錢),天花粉(二錢),桑葉(一錢),光杏仁(打三錢),廣鬱金(一錢五分),山梔(三錢),川貝母(二錢),甘菊花(一錢五分),絲瓜子(打三錢),丹皮炭(二錢),枇杷葉(去毛炙四片)
白話文:
連翹(3錢)
天花粉(2錢)
桑葉(1錢)
苦杏仁(3錢,去皮打碎)
廣鬱金(1錢5分)
山梔子(3錢)
川貝母(2錢)
甘菊花(1錢5分)
絲瓜子(3錢,去皮打碎)
丹皮炭(2錢,丹皮燒炭)
枇杷葉(4片,除去葉毛並烤焦)
二診,咳嗽大減,而仍凜寒身熱,汗不多達,痰色黃厚。脈數帶滑,苔白心黃。邪熱鬱於肺胃。夾經未淨,還恐神昏氣喘之變。
白話文:
第二次看診時,咳嗽已大為減輕,但仍感覺寒熱,出汗不多,痰呈黃厚色。脈搏數量較多,稍有滑脈的感覺,舌苔白色,舌心發黃。邪熱之氣鬱積在肺胃之中。夾雜的經絡尚未完全通暢,仍擔心會出現神志昏迷、氣喘等變化。
炙麻黃(後入四分),光杏仁(三錢),絲瓜子(研四錢),連翹(三錢),枳殼(一錢),煨石膏(四錢),生甘草(二分),紫丹參(二錢),桔梗(一錢),鬱金(一錢五分)
楊(右),外感風邪,內停飲食,身熱頭疼腹痛。時病情形。三日正熾。
白話文:
炙麻黃(稍後加入,約 2 克)
光杏仁(9 克)
研碎絲瓜子(12 克)
連翹(9 克)
枳殼(3 克)
煨石膏(12 克)
生甘草(0.6 克)
紫丹參(6 克)
桔梗(3 克)
鬱金(4.5 克)
池菊(一錢五分),桑葉(一錢),枳實(一錢五分),範志曲(二錢炒),牛蒡子(三錢),萊菔子(炒研三錢),桔梗(一錢),焦楂炭(三錢),蘇薄荷(一錢),杏仁(三錢打),廣鬱金(一錢五分)
二診,身熱已退,而臍上作痛,大便不行。脈象沉弦。寒滯內阻,宜小承其氣。
白話文:
池菊(3公克),桑葉(1.5公克),枳實(3公克),炒範志曲(4公克),牛蒡子(6公克),炒研萊菔子(6公克),桔梗(1.5公克),焦楂炭(6公克),蘇薄荷(1.5公克),杏仁(6公克去皮),廣鬱金(3公克)
川樸(一錢),橘皮(一錢),縮砂仁(後入五分),烏藥(一錢五分),焦楂炭(三錢),枳實(一錢),茯苓(三錢),制香附(二錢),生錦紋(後入二錢),煨生薑(二片),佛手(一錢)
白話文:
川芎(6克),陳皮(6克),縮砂仁(3克,最後加入),烏藥(9克),炒山楂(18克),枳實(6克),茯苓(18克),炮附子(12克),生山楂(12克,最後加入),乾薑(2片),佛手(6克)
改方,砂仁(五分),雲茯苓(三錢),制香附(三錢),酒炒延胡(一錢五分),枳殼(一錢),煨瓦楞子(五錢),金鈴子(一錢五分),陳香櫞皮(一錢五分),青皮(一錢)
白話文:
方子改為:砂仁五分,雲茯苓三錢,制香附三錢,酒炒延胡索一錢五分,枳殼一錢,煨瓦楞子五錢,金鈴子一錢五分,陳皮一錢五分,青皮一錢。
錦(翁),由咳嗽咽痛,而致身熱不解,汗出不能透渥,胸悶神煩少寐。脈象數滑,舌紅苔白質膩。此風熱之邪,與濕相合,蒸騰於肺胃之間。症屬風濕,恐其化熱。
白話文:
這位患者,一開始出現咳嗽喉嚨痛,接著發燒不退,冒汗卻無法全身散發出來,導致胸悶、精神煩躁、睡眠不足。脈象又快又滑,舌頭紅而有白膩苔。這是風熱邪氣與濕氣結合,在肺胃之間蒸騰所致。屬於風濕證,擔心會化熱。
泡射干(七分),鬱金(一錢五分),黑山梔(三錢),連翹(三錢),範志曲(二錢炒),光杏仁(三錢),枳實(一錢),馬勃(一錢),桔梗(一錢),萊菔子(生研三錢),大力子(三錢),冬桑葉(一錢五分)
二診,熱勢大減,苔亦稍化,然仍咳嗽不爽。濕邪留戀肺胃。再為疏化。
白話文:
芍藥(七分)、鬱金(一錢五分)、黑山梔(三錢)、連翹(三錢)、炒範志草(二錢)、杏仁(三錢)、枳實(一錢)、馬勃(一錢)、桔梗(一錢)、萊菔子(磨碎,三錢)、大力子(三錢)、冬桑葉(一錢五分)
光杏仁(三錢打),鬱金(一錢五分),桔梗(一錢),枳殼(一錢),赤白苓(各二錢),生薏仁(四錢),粉胡(一錢),薄橘紅(一錢),炒蔞皮(三錢),滑石(三錢),枇杷葉(去毛四片)
白話文:
杏仁(3錢,打碎)
鬱金(1錢5分)
桔梗(1錢)
枳殼(1錢)
赤苓、白苓(各2錢)
生薏仁(4錢)
粉胡(1錢)
薄荷紅(1錢)
炒蔞皮(3錢)
滑石(3錢)
枇杷葉(去除葉毛,4片)
張(左),初起傷食吐瀉,風溫之邪,乘勢而發,平素內伏之痰,與熱相合,熏蒸於肺胃之間,以致熱不外揚,咳嗽痰稠。上中兩焦,為痰氣所遏,則清津不能上升,口渴舌乾少津,中心灰炱,小溲作痛。脈數而滑。症屬風溫挾痰,化熱傷陰,今方旬日,恐轉候之際,痰熱內閉而致神昏發痙。擬清化痰熱,參以救陰。即請商裁。
白話文:
張患者最初因傷食而嘔吐腹瀉。風熱之邪趁機而發,平時內伏的痰液與熱氣相結合,燻蒸於肺胃之間,導致熱氣無法外散,咳嗽並伴有粘稠痰液。上焦和中焦被痰氣阻遏,使得津液無法上行,導致口渴、舌頭乾燥少津,心火旺盛,小便灼熱疼痛。脈象數且滑。症狀屬於風熱挾痰,化熱傷陰。現在已經治療十天,擔心在轉變病情時,痰熱內閉,導致神志昏迷、抽搐。打算清化痰熱,並加入滋陰補虛的藥物。請您給予指導。
天花粉(二錢),光杏仁(去尖打三錢),海浮石(三錢),真川貝(炒黃二錢),北沙參(四錢),冬瓜子(四錢打),大天冬(三錢),白蘿蔔(切片一兩五錢),肥知母(二錢炒),鮮蘆根(去節一兩),陳關蟄(洗淡一兩),干枇杷葉(去毛四片)
二診,清化痰熱,舌苔炱,燥轉潤,中心黴黑亦化,溲痛已退,氣逆亦平,脈亦稍緩。然內熱未楚,還宜清化。
白話文:
天花粉(12 克)
光杏仁 (去尖,研成粉,18 克) 海浮石 (18 克) 真川貝 (炒黃,12 克) 北沙參 (24 克) 冬瓜子 (研成粉,24 克) 大天冬 (18 克) 白蘿蔔片 (75 克) 肥知母 (炒後,12 克) 鮮蘆根 (去節,60 克) 陳關蟄 (水洗去除鹹味,60 克) 幹枇杷葉 (去毛,4 片)
北沙參(三錢),橘紅(鹽水炒一錢),鮮竹茹(一錢五分),冬瓜子(三錢),通草(一錢),青鹽半夏(一錢五分),茯苓(一錢),光杏仁(三錢),薏仁(四錢),枇杷葉(去毛炙四片)
白話文:
- 沙參:3 錢
- 橘紅(用鹽水炒過):1 錢
- 竹茹(新鮮):1.5 錢
- 冬瓜子:3 錢
- 通草:1 錢
- 半夏(用青鹽處理過):1.5 錢
- 茯苓:1 錢
- 杏仁(無皮):3 錢
- 薏仁:4 錢
- 枇杷葉(去除毛後烘烤):4 片
三診,咳嗽氣逆已定,胃納亦得稍起。然肺胃之間,痰熱未化,氣不流布,津液不行,以致口燥舌乾欲飲。右脈滑大虛火挾痰,熏蒸胃口,恐起口糜再引津上升而導熱下行。
白話文:
經過三診後,咳嗽和氣喘已經平穩,食慾也有所改善。但是肺胃之間還有痰熱未化,氣血不通暢,津液無法運行,導致口乾舌燥想喝水。右脈滑大,說明虛火挾痰上擾,燻蒸到胃口部位,擔心會產生口糜,進而引發津液上逆和熱氣下行。
細生地(四錢),細木通(四分),天花粉(二錢),竹瀝半夏(一錢五分),海蛤粉(三錢包),細甘草(三分),真川貝(炒黃二錢),冬瓜子(三錢打),白茯苓(三錢),鮮竹茹(鹽水炒一錢),活水蘆根(去節一兩),青竹葉(十片)
四診,和陰降火,清化痰熱,痰爽,舌乾轉潤。的屬津氣不行。與津枯者有間。
白話文:
生地黃(四錢)
木通(0.4錢)
天花粉(二錢)
竹瀝半夏(1.5錢)
海蛤粉(三錢)
甘草(0.3錢)
川貝(炒黃,二錢)
冬瓜仁(三錢)
茯苓(三錢)
竹茹(鹽水炒,一錢)
蘆根(去節,一兩)
竹葉(十片)
南沙參(四錢),竹瀝半夏(一錢五分),海蛤粉(三錢包),橘紅(鹽水炒一錢),川石斛(四錢),川貝母(炒黃一錢五分),生薏仁(四錢),茯苓(三錢),炒竹茹(一錢),枇杷葉(去毛四片)
五診,痰氣漸化,津液流通,口渴已定,胃亦漸起。足見燥乃假燥,濕乃真濕,病之變態,足以惑人如此。
白話文:
南沙參 (4 錢),半夏竹瀝 (1 錢 5 分),海蛤粉 (3 錢包),橘紅 (鹽水炒過,1 錢),川石斛 (4 錢),川貝母 (炒黃,1 錢 5 分),生薏仁 (4 錢),茯苓 (3 錢),炒竹茹 (1 錢),枇杷葉 (去掉絨毛,4 片)
白茯苓(三錢),製半夏(一錢五分),海蛤粉(五錢包),炒蔞皮(三錢),甜杏仁(三錢炒),薄橘紅(一錢),炒川貝(一錢五分),生薏仁(三錢),生熟穀芽(各一錢),枇杷葉(去毛四片)
白話文:
茯苓(4.5克),半夏(2.25克),蛤粉(7.5克),絲瓜絡(4.5克炒),杏仁(4.5克炒),橘紅(1.5克),川貝(2.25克炒),薏仁(4.5克),穀芽(各1.5克),枇杷葉(4片,去除絨毛)
顧(右),冬溫九日,發熱懊煩無汗,胸膺發出赤斑,不克透露,神識迷糊,指節引動。邪郁不達,挾溫蒸騰,神機為之瀰漫。脈形細數,苔白心黃質膩。有內竄昏痙之虞。勉擬泄化邪濕,芳香宣竅即請商裁。
白話文:
病人顧右,在冬季溫熱了九天,發燒、煩躁、不流汗,胸部發出紅斑,紅斑無法透出,神智昏迷,手指抽動。這是因為邪氣鬱結不通,夾雜著熱氣蒸騰,導致神志恍惚。脈象細數,舌苔白、舌心黃、舌質黏膩。有向內發展,導致昏迷和抽搐的危險。建議使用瀉下化濕的方法,使用芳香藥物疏通竅穴,請您商討。
豆豉(三錢),光杏仁(三錢),半夏(竹瀝拌一錢五分),炒枳殼(一錢),赤茯苓(三錢),生薏仁(三錢),白桔梗(一錢),鮮石菖(四分),牛黃清心丸(一丸開水化服)
白話文:
-
豆豉(15 克)
-
杏仁(15 克)
-
半夏(用竹瀝拌勻,7.5 克)
-
炒枳殼(5 克)
-
赤茯苓(15 克)
-
生薏仁(15 克)
-
白桔梗(5 克)
-
鮮石菖(2 克)
-
牛黃清心丸(1 粒,用開水化開服用)
某,冬溫十一朝,邪化為熱,煉液為痰,郁阻肺胃,以致甲木不降,乙木獨升,煩熱火升顴紅。氣從上衝,則噁心欲吐,胸次窒悶異常。寤難得寐,驚惕耳聾,四肢有時震動。脈數弦大,舌紅苔白心灰。時邪引動本病,恐風火內旋,而神昏痙厥。經云、上焦不行則下脘不通。擬開展氣化,仍不失清金可以平木之意。
豆豉,杏仁,枳實,竹茹,鉤鉤,枇杷葉,山梔,鬱金,丹皮,桔梗,海蟄
白話文:
這個患者,在冬天受寒後出現了發熱、咳嗽、胸悶等症狀,這些邪熱之氣化為痰液,鬱積在肺胃,導致肝氣(甲木)不下降,肺氣(乙木)獨自上升,出現煩熱、顴骨發紅。由於氣體上衝,患者會出現噁心欲吐、胸悶難忍等現象。晚上難以入睡,經常驚醒,耳鳴耳聾,四肢有時會顫抖。脈象數而弦大,舌頭紅絳,舌苔白,舌心發黑。時邪誘發了他的舊疾,擔心風火內旋,導致神志昏迷、抽搐。根據中醫理論,上焦不通則下脘不通。打算開展氣化,同時清瀉肺金,以平抑肝氣。
左,肺熱津虧,理宜燥渴,昨診並不口渴,顯系肺雖燥熱,脾胃仍有濕邪遏伏。所以流化濕邪,俾清津可以上承,喻氏所以有流濕可以潤燥之談也。無如風化為火,盡壅於肺疊進清肺育陰,竟如杯水車薪。熱循肺系內犯膻中,以致時為譫語。火鬱於內發現於外則兩顴紅赤,唇口硃紅,紅極發紫,脈數竟在六至以外。
白話文:
左某人的情況是肺熱且津液不足,按理來說應該出現口渴,但昨日診斷時他並沒有口渴。這說明雖然肺部有燥熱,但脾胃中仍然有濕邪作祟。因此應當讓濕邪流走,讓清津液能上升到肺部。喻氏提出的「流濕可以潤燥」的理論就基於此。
但問題在於,風邪化為火,全部鬱積在肺部,無法完全清除。雖然我們不斷地給他清肺滋陰的藥物,就像杯水車薪一樣,根本無法解決問題。熱氣隨著肺絡內流竄,侵入膻中穴,導致他不時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火氣鬱積在內臟,也會表現在外,因此他的兩顴發紅,嘴脣和口脣都呈現鮮紅色,甚至變成紫紅色。脈搏數得嚇人,超過每分鐘六次。
此時為之清金泄熱存陰,固屬定理殊不知火從風化,其熱也釜中之火也,其風也、釜底之薪也,蒸熱之勢稍衰,釜底之薪未撤,薪在即火在,所以日前歷歷轉輕,仍云不能把握者為此。刻下脈數,氣口雖屬帶浮,按之似屬少情。如欲解散其風,而撤其薪,以緩其燎原之勢,救者自知不逮。
白話文:
在這個時候,治療原則是清熱瀉火、保護陰液。這是一個確定的法則。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火是由風化生的,就像釜中的火焰是由釜底的柴火產生的。當蒸發的熱度稍稍減弱時,釜底的柴火卻沒有撤掉。柴火還在,火焰就還在。所以,儘管之前症狀逐漸減輕,但仍然無法確定是因為治療起了作用。現在脈象較快,雖然氣口有浮象,但按壓起來卻感覺虛弱。如果想要驅散其風,撤掉其柴火,緩解其燎原之勢,恐怕我自己的能力還不足以勝任。
不得已再擬清肺飲合清宮湯,以盡綿力。
白話文:
情況危急,不得不再次調配清肺飲和清宮湯,盡我全力救治。
犀尖(磨沖五分),連翹心(三錢),大麥冬(連心三錢),赤茯苓神(各二錢),川貝母(二錢),光杏仁(三錢),廣鬱金(一錢五分),北沙參(五錢),桑白皮(二錢炙),枇杷葉(去毛一兩),白茅根(一兩),濂珠(三分),川貝(四分二味研極細末調服)
白話文:
- 犀牛角尖(研磨成尖銳的粉末,五分)
- 連翹花心(三錢)
- 大麥冬(連同花芯,三錢)
- 赤茯苓(二錢)
- 川貝母(二錢)
- 甜杏仁(三錢)
- 廣鬱金(一錢五分)
- 北沙參(五錢)
- 桑白皮(二錢,經炙烤)
- 枇杷葉(去除毛絨,一兩)
- 白茅根(一兩)
- 蓮子心(三分)
- 川貝(四分,研磨成極細粉末,與其他藥材調勻服用)
方後原注云、刻下所怕肺熱循系入心,心肺同病,氣喘神昏,便是危境或問前日如救肺阿膠之類,治之當效何以不續進,使水來制火耶。曰、舌膩白不渴,如濕盛生痰,更難措手,不得已而退步,非臨陣而畏縮也。又此症乃冬溫綿延入春,久不能愈蓋被庸工用白芍至四錢,川連至五錢,瘛瘲至二錢,至驚蟄而病更劇,驚蟄陽動也。初用喻氏清燥救肺湯,後用竹葉石膏湯。
前案已遺失,故附志於此(清儒志)
白話文:
方子後面的原注說:現在所擔心的是肺熱沿著經絡進入心臟,導致心肺同時發病,出現氣喘神志昏迷,這是非常危險的。有人會問,前幾天用救肺的阿膠等藥物治療,當時效果不錯,為什麼後來沒有繼續用,讓水來克火呢?答:舌頭上有白膩的苔,沒有口渴,說明濕邪較重,會產生痰,這樣反而難以治療,不得已只能退一步,並不是臨陣退縮。而且,這個病症是從冬天開始一直綿延到春天,久治不愈。主要是因為有庸醫用了四錢白芍、五錢川連、二錢瘛瘲,到了驚蟄節氣,病情反而加重了,這是因為驚蟄節氣陽氣開始生發所致。最初用喻氏清燥救肺湯,後來用竹葉石膏湯。
邱(右),症逾兩候先發紅疹,繼透白㾦,又復經行邪勢未始不從疹從㾦而稍泄,所以數日前病有退機,煩熱口渴已得大定。然既疹既㾦,營氣兩液,必然暗虛。而方寸愁慮,木火升動,邪熱從而轉熾,煩熱復盛,耳鳴耳竅閉塞,喉有痰聲,儼如夢語,手指引動,少腹氣墜作脹。脈數滑帶弦,舌紅苔黃。
邪濕未化,木火暗升,煉液成痰,神機不運,有神昏發痙之虞。勉擬透熱涼肝化痰宣竅。
白話文:
邱先生,您的症狀在發燒超過兩次後,首先出現了紅色疹子,接著出現白色水泡,月經也來潮。邪氣始終通過疹子和水泡而有一點點排出,所以幾日前病情有減緩的跡象,煩熱口渴的症狀已經明顯好轉。然而,疹子和水泡既然出現,營氣和津液必然暗中虛弱。而心神憂慮,導致肝火上炎,邪熱因此而轉為旺盛,煩熱再次加劇,耳鳴耳道閉塞,喉嚨有痰聲,恍如說夢話一般,手指抽動,下腹部有氣往下墜、脹滿的感覺。脈象數而滑,帶有弦脈,舌頭紅,苔黃。
羚羊片(三錢),赤茯苓(三錢),竹茹(鹽水炒一錢),益元散(三錢加辰砂七釐絹包),大連翹(三錢),陳膽星(六分),黑山梔(三錢),光杏仁(三錢),鬱金(一錢五分),橘葉(一錢五分),銀花露(一兩)
白話文:
羚羊角片(三錢)
赤茯苓(三錢)
竹茹(鹽水炒過,一錢)
益元散(三錢,加上裝在絹袋中的七釐辰砂)
大連翹(三錢)
陳膽星(六分)
黑山梔子(三錢)
光杏仁(三錢)
鬱金(一錢五分)
橘葉(一錢五分)
銀花露(一兩)
二診,透熱涼肝,化痰宣竅,煩懊大減,寐亦略安,四肢引動較定,少腹作脹亦鬆,紅疹略為化淡。脈弦稍柔,舌紅黃苔化薄。今晨咯痰三口,頗覺爽適,自覺胸中尚有痰黏之狀的是肝膽之火與邪熱交熾,煉液成痰,遂令痰火相煽。神昏發痙,岌岌可虞。前藥進後,未及一周,未便操之太激。擬清化邪熱,參以化痰。
白話文:
第二次診斷後,用治療發熱、清涼肝臟的藥物,化痰疏通氣竅,病人的煩躁和憂慮大幅減輕,睡眠也稍稍安定,四肢抽動次數減少,小腹脹氣有所緩解,紅疹也變淡了。脈象略微柔和,舌頭紅黃,苔垢變薄。今早咳出三口痰,病人感覺舒暢許多,但自覺胸中有痰液黏著。這是因為肝膽之火與邪熱交加,煉化體液形成痰液,導致痰火互煽。病人神志昏迷、抽搐,情況岌岌可危。上一次的藥方服用後不到一星期,不適合過度激進地治療。我打算清化邪熱,加入化痰的藥物。
連翹(三錢),粉丹皮(二錢),廣鬱金(一錢五分),陳膽星(五分),白蒺藜(三錢),山梔(三錢),栝蔞皮(三錢),光杏仁(三錢),益元散(三錢加辰砂七釐絹包),青竹葉(二十片),活水蘆根(一兩),銀花露(一兩)
白話文:
連翹(15克),粉碎的丹皮(10克),廣鬱金(7.5克),陳年的膽星草(2.5克),白蒺藜(15克),山梔子(15克),栝樓皮(15克),光滑的杏仁(15克),益元散(15克,混合少量的硃砂,用紗布包裹),青竹葉(20片),鮮活的蘆根(50克),銀花露(50克)
馮(左),溫邪七日,熱熾神迷肢節引動,脈見歇止舌黑質紅,顴頰紅赤,喉間霍霍痰鳴,氣粗短促。此熱熾於內,而痰濕抑鬱,熱不得泄,轉從內竄之象,有痰湧昏喘之虞。
白話文:
馮(大夫),溫熱邪氣侵擾七天,體內發熱熾盛,導致神志昏迷,四肢關節疼痛,脈象斷斷續續,舌苔發黑、舌質發紅,兩顴泛紅發赤,喉嚨裡發出痰液鳴聲,呼吸急促短促。這表明體內熱熾,而痰液溼氣鬱結,熱氣無法宣洩,轉而向內蔓延,有痰氣上湧導致昏迷、喘息的危險。
羚羊角,陳膽星,天竺黃,竹茹,九節石菖蒲,大連喬,杏仁泥,旋覆花,枳實,至寶丹(一丸兩服)
白話文:
- 羚羊角
- 陳膽星
- 天竺黃
- 竹茹
- 九節石菖蒲
- 大連喬
- 杏仁泥
- 旋覆花
- 枳實
- 至寶丹(一丸可分成兩次服用)
周(左),進瀉肺開痰,導熱下行,上升之氣,十退三四,痰亦稍爽,然熱勢仍不見衰,左肋痛減,而痰色黃稠,頻渴欲飲,神煩胸悶舌質轉紅,邊尖大有絳意。讝如夢語兩顴紅赤。脈數滑大左部小濡,右部搏指。良由蘊結之氣分漸開,而霍霍痰鳴,肺胃之邪熱尚熾火與痰激,故霍然有聲。
白話文:
使用左金丸後,肺部的痰液排出通暢。熱氣下降,上升的氣體減緩了三分之四,痰液也稍微減少。但是,熱勢仍然沒有減退,左肋疼痛減輕。但痰液顏色變黃稠,頻繁口渴想喝水,神智煩躁,胸悶,舌頭顏色變紅,舌緣尖端有發紫的現象。胡言亂語,兩頰紅赤。脈搏數而滑大,左側脈搏較弱,右側脈搏有力。這是因為體內鬱積的氣逐漸疏通,痰液大量產生,肺胃中的邪熱仍然旺盛,火熱與痰液激盪,所以發出劇烈的聲音。
熱灼津虧,故頻渴而欲飲。症勢較前略定,而鴟張之下,非大有起色,不足以全大局。刻下所急者,痰鳴氣逆,最關重系。然邪勢不泄,液即為痰,古人所謂痰即有形之火,火即無形之痰,正此意也。擬清金肅肺之中,參以辛涼重劑,必得應手始臻妥洽耳。
白話文:
因為感到口渴,所以頻頻想喝水。症狀比之前稍有緩解,但低燒情況沒有明顯改善,不足以確保整體好轉。當前急需處理的是痰鳴氣逆,這非常重要。但如果邪氣不消退,體液就會變成痰,古人所說的「痰」就是有形的火,「火」就是無形的痰,正是這個意思。打算在清金肅肺的基礎上,加入辛涼重劑,必須見效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杏仁泥(三錢),廣鬱金(磨沖六分),桑葉(二錢炙),石膏(六錢煅),竹茹(一錢),法半夏(一錢五分),炒知母(一錢五分),赤白苓(四錢),廣橘紅(鹽水炒一錢),枇杷葉(去毛六片),蘆根(六錢)
左,邪勢不解熱,日以熾,咳嗽痰多,頻渴引飲,神識有時迷糊。邪濕痰交蒸,有神昏氣喘之虞。
白話文:
- 杏仁粉(15克)
- 廣鬱金(研磨成細粉6克)
- 桑葉(炒過10克)
- 石膏(煅燒30克)
- 竹茹(5克)
- 法半夏(7.5克)
- 炒知母(7.5克)
- 赤白苓(20克)
- 廣橘紅(鹽水炒5克)
- 枇杷葉(去毛12克)
- 蘆根(30克)
栝蔞仁(四錢研),杏仁泥(三錢),烏犀尖(磨沖四分),廣玉金(磨沖四分),天竺黃(三分半磨沖),淡黃芩(一錢五分),滑石塊(四錢),辰砂(一分二味同研絹包),川貝母(二錢),馬兜鈴(二錢),冬瓜子(五錢),煨石膏(四錢),青蘆管(一兩),萬氏牛黃清心丸(五分開水先送下)
左,咳嗽身熱,痰鳴音啞,吸氣短促,汗出發潤。金傷已極喘脫之虞,行將立至。勉用喻氏法以盡人力。
白話文:
- 絲瓜籽(4錢,研成粉末)
- 杏仁泥(3錢)
- 烏犀角尖(研磨成粉,4分)
- 廣玉金(研磨成粉,4分)
- 天竺黃(研磨成粉,3.5分)
- 黃芩(1錢5分)
- 滑石塊(4錢)
- 硃砂(少量,與上料研磨,包入絹布中)
- 川貝母(2錢)
- 馬兜鈴(2錢)
- 冬瓜子(5錢)
- 煅燒過的石膏(4錢)
- 青蘆管(1兩)
- 萬氏牛黃清心丸(5分,用溫水送服)
煨石膏(五錢),北沙參(六錢),玄參(三錢),阿膠(二錢),生甘草(五分),牛膝炭(三錢),川貝(二錢),炒麥冬(三錢),枇杷葉(去毛六片)
白話文:
-
煅製過的石膏:5 錢
-
北沙參:6 錢
-
玄參:3 錢
-
阿膠:2 錢
-
生甘草:5 分
-
炭化牛膝:3 錢
-
川貝:2 錢
-
炒麥冬:3 錢
-
去毛枇杷葉:6 片
風溫一門,附以冬溫溫熱秋燥,例言中雖曾聲明,實因方案遺佚,抄存過少,故僅蟬聯附後,未能逐條分列,校對之下愧同伯玉,缺憾良深。質之吾友某君,曰、編案與作書體例,截然不同。著作之家分門別類,毫髮不容紊亂。至編訂方案,不過依次排比,若欲皎然劃一,釐然大備,諸多為難之外。
白話文:
在「風溫」一類疾病中,附帶了「冬溫溫熱秋燥」的病症。雖然在序言中曾經說明過,但實際上是因為原稿遺失,抄錄下來的內容太少,所以只能將其附錄在後面,無法逐條分列出來。校對之後讓我覺得慚愧,遺憾很深。
我請教我的朋友,他說:編輯書稿和寫書的體例是完全不同的。寫作作品時需要分門別類,一點都不能錯亂。而對於編輯書稿來說,只要按順序排列即可。如果你想要做到完美統一、一應俱全,那將會遇到很多困難。
涵以某君閱歷有得,深知編纂複雜之繁,且以見讀書之貴變通也。姑附志之。同門舊友若有存稿,盼望惠下,再版時當補輯改定也。(文涵志)
白話文:
涵以(前輩)認為,某位後輩經歷後有所領悟,深刻體會到編纂工作有多麼繁瑣,也由此明白讀書時融會貫通的重要性。暫且記錄於此。同門舊友如有存稿,期待惠賜,再版時會補充輯錄並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