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聿青

《張聿青醫案》~ 例言

回本書目錄

例言

1. 例言

一是編次序,先外感,次內傷,次雜病,古則取法金匱,近則以準繩醫通諸家為準。

一每病以主病為綱,而相類者附之,如類中附於中風門是。

一六經病總名傷寒,而東南之區,真傷寒少,溫病為多。內經云、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南陽於中風傷寒後,即繼以溫病風溫兩條。難經則云傷寒有五。竊謂傷寒與溫病,南北對峙,傷寒可以該溫病,溫病亦可以該傷寒,在冬為冬溫,在春為風溫,在夏為溫熱,長夏為濕溫,交三伏後則為伏暑,在秋為秋燥,俗亦謂秋溫,此就時令言之也。

白話文:

所有的「經脈疾病」總稱為傷寒,但在東南地區,真正的傷寒很少見,溫病比較多。醫學經典《內經》上說,熱性病都是傷寒的種類。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將傷寒後出現的疾病分為溫病和風溫兩類。而《難經》中則認為傷寒有五種。

我認為傷寒和溫病在南北地區相對應,傷寒可以包含溫病,溫病也可以包含在傷寒中。在冬天,溫病稱為冬溫;在春天,溫病稱為風溫;在夏天,溫病稱為溫熱;在長夏,溫病稱為濕溫;在三伏天過後,溫病稱為伏暑;在秋天,溫病稱為秋燥,民間也稱之為秋溫。這些是按季節來劃分的。

南陽則以溫病之重者為風溫,今人亦或謂之伏溫,故以風溫為溫病之提綱,而冬溫溫熱秋燥皆附之。惟濕溫與伏暑截燃不同,另立專門。鄙陋之見向所得諸師承加以數年之涉獵,略述編次之意如下。

白話文:

南方的中醫將重症溫病稱為「風溫」,現在的人有時候也稱之為「伏溫」,因此將「風溫」視為溫病的總稱,而冬溫、溫熱、秋燥都歸類於此。但濕溫和伏暑有不同的病因,所以另立專門的分類。我根據多年跟隨老師學習和實作得到的見解,大致上將編纂的意圖如下所述。

一平時論著及改竄門下之作,先師向有編訂付刊之志,而未竟厥功原稿為哲嗣借出,去歲哲嗣云亡追尋不得姑將舊抄若干篇,附於本案之後片鱗半爪,不忍拋棄匯而集之,不屑貽譏於大雅也。

白話文:

平時所論述的文字,以及修改門下學生的著作,先師一直有編訂並付印的打算,但這個願望未能實現。原稿被兒子借走了,去年兒子不幸去世,原稿也無法找回。我姑且將以前抄錄的幾篇文章附在本案之後,這些文章雖然只是零星碎片,但我又不忍心丟棄,所以收集起來,也不怕因此受到博雅之士的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