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培之

《馬培之醫案》~ 龜背庀 (1)

回本書目錄

龜背庀 (1)

1. 龜背庀

龜背乃先天腎虧,冷風入脊,或痰飲攻注,或閃挫折傷,或腎肝虛熱,嬰兒脊骨柔脆,強坐太早,皆能致之。背之中行屬於督脈,旁開則足太陽膀胱,與腎為表裡。腰為腎之外廓,腎臟虧虛,膀胱之府焉能自足。督脈為陽脈之海,其為病也,腰似折,髀不可以曲,督脈與膀胱之經皆取道於脊,一著風寒濕邪,則經氣不行,腰脊板強,漸至脊庀成為龜背庀。

白話文:

龜背是由於先天的腎氣不足,冷風侵入脊椎,或者痰液積聚攻入,或者閃挫折傷,或者腎肝虛熱,嬰兒脊骨柔軟,過早強行坐立,都會導致這種情況。背部的正中間屬於督脈,兩側與足太陽膀胱經相通,與腎臟是表裡關係。腰部是腎臟的外圍保護,腎臟虛弱,膀胱這個倉庫又怎麼可能充足?督脈是陽經的匯集處,如果發生病變,腰部會像折斷一樣,大腿不能彎曲,督脈和膀胱經的走行路徑都在脊椎,一旦遭受風寒濕邪,經氣就會運行不暢,腰脊僵硬,逐漸演變成脊椎隆起形成龜背。

於脊之第三椎者,肺臟受病已評於前,庀於第五椎以下者,厥陰肝經受病,十椎十一椎者,屬太陰脾經,十二椎以下者,足少陰腎。其在肝者,脊背強痛,牽引脅肋,肝脈布於兩脅也。疏肝流氣飲。若兼咳嗽氣粗,必兼治肺,在脾經者始悠悠腹痛,始所不覺,三日五日一作,三五月後腰背漸強,脊漸凸,行則傴僂,溫脾飲主之。亦有腹不痛者,和脾通絡散。

白話文:

脊骨第三節:肺臟有疾病,前面已經評估過。

第五節脊骨以下:厥陰肝經有疾病。

第十節到第十一節脊骨:屬於太陰脾經。

第十二節脊骨以下:足少陰腎經。

肝經有病:脊背疼痛,牽扯到肋骨,因為肝脈分佈在兩脅。可用疏肝流氣飲治療。

如果同時有咳嗽和氣粗,一定併發肺經疾病,脾經病變時,開始有隱隱腹痛,一開始可能沒感覺,三天或五天發作一次,三五個月後,腰背漸漸疼痛,脊椎逐漸凸起,走路時駝背,可用溫脾飲治療。

也有腹不痛的病例,可用和脾通絡散治療。

在腎者,腰脊強痛,痛引股腿,日久精血衰奪,筋骨不榮,兩足癱軟,獨活湯安腎丸主之。若痰飲攻注,兼於經隧而脊凸者,久之必發陳痰,脊兩旁作腫,或串腰腿,漫腫不痛,脈象雙弦,或兼緩滑,二陳竹茹湯。虛羸食少發熱者,六君子湯何首烏鱉甲煎。若肝腎虛熱,陰精被耗,骨枯髓減,宜以地黃湯二至丸

白話文:

如果腎氣虛弱,會出現腰背疼痛,疼痛延伸到股部和大腿。久而久之,精血不足,筋骨得不到滋養,兩腿癱軟無力。此時需要服用獨活湯或安腎丸。

如果痰飲侵襲經絡,導致脊椎凸起。時間久了,會導致陳痰發作,脊椎兩側腫脹,或者蔓延到腰部和大腿。這種腫脹通常不痛,脈象表現為雙弦或脈搏緩和而滑膩。此時需要服用二陳竹茹湯。

如果體虛羸弱,飲食減少,發熱。需要服用六君子湯配合何首烏鱉甲煎。

如果肝腎虛熱,陰精耗損,骨骼消瘦,骨髓減少。應服用地黃湯配合二至丸。

閃挫折傷,必瘀血凝滯經絡,當活血通經絡。但此症治之貴早,用藥得宜,猶可保全,若成痰外潰,十無一愈。今之治者見脊庀腰背作強,總屬虛寒,不分何臟,不究所因,一概溫補。邪留不去,痰濕不行,變成殘廢,枉致夭亡者多多矣。有嗜欲傷腎之人,精衰血憊,腰痛脊庀者,非溫補三陰不可。

白話文:

閃到腰後,一定會導致瘀血阻塞經絡,應該活血通絡。但是,治療這個症狀貴在及時,用藥得當,還可以保全。如果瘀血外化成痰,十個病人中難有好一個。現在治療的人看到脊椎疼痛腰背僵硬,就認為是虛寒,不分哪個臟腑,也不追究原因,一概溫補。邪氣沒有去除,痰濕沒有消除,就會變成殘廢,白白送命的案例太多了。有過度縱慾傷腎的人,精氣虧損、氣血虛弱,出現腰痛、脊椎疼痛等症狀,必須溫補三陰。

然宜辨陰中水虧、火虧,蓋為水臟,在卦為坎,而真陽寓焉。水虧者,補元煎、左歸丸之類,火虧者,歸腎丸贊化血餘丹之類。填精養血,俾精來生氣,氣來生陰,精血充旺,庶無痿廢之虞。

白話文:

但是應該分辨出體內虛弱缺乏的是陰水還是陽火。因為腎臟是水臟,在八卦中屬於坎卦,而其中寓藏有真陽。水虛的話,可以使用補元煎、左歸丸等藥物;火虛的話,可以使用歸腎丸、贊化血餘丹等藥物。補充精華,滋養氣血,讓精氣產生氣血,氣血產生陰陽,精血充盈旺盛,這樣纔不會出現虛弱衰敗的徵兆。

一方疏肝流氣飲,治風冷著於肝俞五六椎,兩旁作痛,牽引脅肋。

當歸(二錢),丹參(二錢),白蒺藜(三錢),烏藥(八分),茯苓(二錢),秦艽(錢半),川斷肉(五錢),紅花(錢半),橘絡(八分),老薑(一片)

白話文:

當歸(12 克),丹參(12 克),白蒺藜(18 克),烏藥(4.8 克),茯苓(12 克),秦艽(3 克),川斷(30 克),紅花(3 克),橘絡(4.8 克),老薑(1 片)

杏仁(二錢),橘絡(八分),雲茯苓(二錢),枳殼(八分),佛手(錢半),栝蔞皮(二錢),丹參(錢半),蒺藜(錢半),當歸(錢半),秦艽(錢半),川楝子(切,錢半)

白話文:

杏仁(12克),橘皮(4克),茯苓(12克),枳實(4克),佛手(7.5克),絲瓜皮(12克),丹參(7.5克),蒺藜(7.5克),當歸(7.5克),秦艽(7.5克),川楝子(切片,7.5克)

溫脾飲,治寒客太或痰滯於脾,肚腹悠悠作痛,腰瘀傴僂。

當歸(錢半),焦白朮(一錢),茯苓(二錢),烏藥(八分),小茴香(八分),延胡(錢半),姜半夏(一錢),白芍(錢半),炙草(四分),川厚朴(一兩),川續斷(錢半),煨生薑(二片)

白話文:

  • 當歸:半錢

  • 焦白朮:一錢

  • 茯苓:二錢

  • 烏藥:八分

  • 小茴香:八分

  • 延胡:半錢

  • 姜半夏:一錢

  • 白芍:半錢

  • 甘草:四分

  • 川厚朴:一兩

  • 川續斷:半錢

  • 生薑(煨製):二片

和脾通經湯,治脾俞脊庀,兩旁作痛,行則傴僂,腰脊板強。

當歸,木香,丹參,秦艽,焦白朮,獨活,川續斷,紅花,淮牛膝,桑枝,姜

白話文:

當歸、木香、丹參、秦艽、焦白朮、獨活、川續斷、紅花、淮山牛膝、桑枝、生薑

獨活湯,治寒客腎與膀胱之經,腰脊痛引股腿。

獨活(一錢),秦艽(五錢),炙沒藥(八分),懷牛膝(錢半),五加皮(錢半),當歸(錢半),丹參(錢半),巴戟肉(錢半),川續斷(錢半),狗脊(三錢),廣木香(四分),紅棗(三個),桑枝(三錢)

白話文:

獨活(10 克),秦艽(50 克),炙沒藥(8 克),懷牛膝(15 克),五加皮(15 克),當歸(15 克),丹參(15 克),巴戟肉(15 克),川續斷(15 克),狗脊(30 克),廣木香(4 克),紅棗(3 顆),桑枝(30 克)

安腎丸,治腎虛脊庀,足痿疼痛。

鹿角霜(三錢),焦白朮(錢半),肉桂(三分),當歸(二錢),川續斷(錢半),獨活(八分),懷牛膝(五錢),大生地(三錢),菟絲子(五錢),巴戟肉(錢半),紅棗(三個),桑枝(三錢)

白話文:

鹿角霜(15克),焦白朮(7.5克),肉桂(1.5克),當歸(10克),川續斷(7.5克),獨活(4克),懷牛膝(25克),大生地(15克),菟絲子(25克),巴戟肉(7.5克),紅棗(3顆),桑枝(15克)

導痰湯,治濕痰攻注,背俞脊庀作痛,脈小滑者。

製半夏(錢半),陳皮(一錢),木香(四分),當歸(二錢),獨活(一錢),五加皮(錢半),生白朮(錢半),淮牛膝(錢半),川芎(八分),竹茹(八分),生薑(一片)

白話文:

半夏(5 克),陳皮(2 克),木香(1 克),當歸(4 克),獨活(2 克),五加皮(3 克),白朮(3 克),牛膝(3 克),川芎(2 克),竹茹(2 克),生薑(一片)

首烏鱉甲,治龜背虛羸,食少發熱者。

生首烏(三錢),焦冬朮(錢半),茯苓(二錢),炙鱉甲(四分),生薑(二片),甘草(四分),東洋參(錢半),姜半夏(錢半),陳皮(一錢),紅棗(三枚)

白話文:

何首烏(3錢),熟草朮(1.5錢),茯苓(2錢),烤烏龜殼(4分),生薑(2片),甘草(4分),西洋參(1.5錢),乾薑半夏(1.5錢),陳皮(1錢),紅棗(3枚)

活血通經湯,治閃挫折傷,腰痛脊庀者。

當歸(二錢),延胡(錢半),生地(二錢),丹參(二錢),木香(四分),獨活(一錢),桃仁(錢半),炙沒藥(一錢),紅花(五分),淮牛膝(五錢),桑枝(三錢)

白話文:

當歸(12 克),延胡索(7.5 克),生地黃(12 克),丹參(12 克),木香(2.5 克),獨活(6 克),桃仁(7.5 克),炙沒藥(6 克),紅花(3 克),淮山藥(30 克),桑枝(18 克)

地黃二至丸,治肝腎陰虛生熱,背庀足弱,小溲不利者。

大生地(二錢),女貞子(三錢),澤瀉(錢半),懷山藥(二錢),當歸(錢半),懷牛膝(錢半),旱蓮草(錢半),丹皮(一錢),川斷(錢半),桑枝(三錢)

白話文:

大生地(10克),女貞子(15克),澤瀉(7.5克),懷山藥(10克),當歸(7.5克),懷牛膝(7.5克),旱蓮草(7.5克),丹皮(5克),川斷(7.5克),桑枝(15克)

加減左歸飲,治真陰不足,不能滋養榮衛,腰痠痛。

熟地(四錢),龜板膠(錢半),山萸肉(錢半),雲茯苓(二錢),菟絲子(三錢),鹿角膠(錢半),懷山藥(二錢)

白話文:

熟地黃(4 錢),龜板膠(0.5 錢),山茱萸(0.5 錢),茯苓(2 錢),菟絲子(3 錢),鹿角膠(0.5 錢),懷山藥(2 錢)

加減右歸飲,治三陽不足,腰腿冷,足弱。

熟地(四錢),杞子(二錢),肉桂(三分),杜仲(三錢),當歸(二錢),菟絲子(三錢),萸肉(錢半),懷牛膝(五錢)

白話文:

熟地黃(20克),枸杞子(10克),肉桂(2克),杜仲(15克),當歸(10克),菟絲子(15克),山茱萸(7.5克),懷牛膝(25克)

贊化血餘丹,此丹大補氣血,壯筋養骨,有培元贊育之功。

血餘(三錢),熟地黃(四錢),鹿角膠(五錢),桃肉(二枚),小茴香(八分),杜仲(三錢),柑子(二錢),老臺人參(三錢),雲茯苓(二錢),巴戟肉(二錢),蓯蓉(三錢),菟絲子(二錢),生首烏(三錢),當歸(二錢)

白話文:

血餘(15克),熟地黃(20克),鹿角膠(25克),桃子肉(2枚),小茴香(4克),杜仲(15克),橘子皮(10克),老山人參(15克),雲茯苓(10克),巴戟肉(10克),蓯蓉(15克),菟絲子(10克),生何首烏(15克),當歸(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