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培之

《馬培之醫案》~ 麻風論 (1)

回本書目錄

麻風論 (1)

1. 麻風論

麻風古稱癘風。癘者,榮氣熱,臟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肌膚瘍腐,風寒客絡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方書俱以風藥混治,又無先後之分,並有蘄蛇、虎骨、山甲走竄,蜈蚣溫而有毒,服之未有不焮發者。予閱歷多多,是症風濕、濕毒、毒癘諸種,有肌表經絡之殊。肺司皮毛,胃主肌肉,肺虛則腠理不密,胃氣薄則肌肉疏豁,易於觸受,或暴露陰濕晦霧,或坐臥濕地,氣血滯而不行。

初起一點麻木,不知痛癢,毛竅閉塞,汗孔不透,漸次延及遍身,斑如雲片,微微扛起,或白或紅。然在上者多風,風為陽邪,陽從上受,白而紅者風兼熱也。在下多濕,濕為陰邪,從下襲紅而扛者,濕兼熱也。毒癘則由口鼻吸入,陽明獨受其邪,血壅熱蒸,初起身麵疙瘩成塊,扛起日久,腳指常起疱,鼻柱壞,節脫氣移,肌膚瘍腐。始時均宜汗解,開通腠理,用萬靈丹汗之。

風勝者消風散、蒺藜丸,濕勝者苦參丸、滲濕湯。毒甚者雙解散、通聖散、羚羊角散、解毒湯俱可選用。以上皆發於肌表。肺胃受病居多,若在經絡則四肢指節作麻,拘掣肉削,日久足破掌穿,上部面頰麻木,口喎,目淚眼翻,皆風濕入於經絡之見證。初起亦宜汗解,次以蒺藜丸、苦參丸、消風散、利濕湯、通經湯選用,忌辛辣炙煿酒醋等物,避風雨,戒房幃。十中猶可保全六七,病者勿以初起而忽諸。

萬靈丹,治癰疽諸發等瘡,初起憎寒壯熱,渾身拘急疼痛,並治癘風,麻木不仁。

茅朮(二兩),何首烏(二兩),羌活(二兩),荊芥(二兩),明雄黃(六錢),甘草(一兩),川石斛(一兩),川烏(二兩,薑汁炒去皮尖),全蠍(炙,一兩),防風(一兩),細辛(一兩),全當歸(一兩),硃砂(六錢),麻黃(一兩),明天麻(一兩)

上藥細末,煉蜜為丸,硃砂為衣,每服一錢。用蔥頭兩枚,豆豉三錢,煎湯下,服後進以稀粥,助令汗出。避風寒,忌生冷,戒房事,孕婦忌之。此方屢試屢驗,故有萬靈之名。

防風通聖散,此足太陽陽明藥也。外為六淫所傷,氣血怫鬱,表裡丹斑,癮疹癘風,腫塊紅熱服之。

防風(二兩),荊芥(二兩),連翹(二兩),麻黃(二兩),薄荷(二兩),川芎(二兩),歸鬚(二兩),赤芍(二兩),白朮(二兩),山梔(二兩),大黃(二兩),芒硝(二兩),黃芩(四兩),石膏(四兩),桔梗(四兩),滑石(八兩)

上藥為末,蜜水泛丸,服三錢,開水下。

雙解散,治陽明吸受毒癘,觀面四肢腫起塊,唇翻目紅,多淚,用此發表攻裡,大便實者宜之。

大黃(三錢),金銀花(三錢),元參(二錢),防風(一錢),荊芥(一錢),甘草(一錢),連翹(二錢),熟石膏(四錢),花粉(二錢),甘菊花(三錢),黃芩(錢半),赤芍(錢半),淡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麻風論

麻風古稱癘風。因為正氣不足,臟腑功能失調,導致鼻樑塌陷、膚色暗淡,皮膚潰爛等症狀,寒邪入侵經絡不去,就稱為癘風。以往醫書多用祛風藥物治療,不分輕重緩急,且有些藥物如蘄蛇、虎骨、山甲等走竄傷氣,蜈蚣溫燥有毒,服用後往往加重病情。我多年臨床經驗表明,此症是由風濕、濕毒、毒邪等多種因素造成,病變部位也涉及肌表和經絡。肺主皮毛,胃主肌肉,肺氣虛弱則肌膚疏鬆,胃氣不足則肌肉鬆弛,容易受到外邪侵襲。若暴露於潮濕陰冷的環境中,或久坐潮濕之地,氣血運行不暢,則更易發病。

初期症狀是局部麻木,感覺遲鈍,毛孔閉塞,汗液排出受阻,漸漸擴展至全身,出現斑塊,略微隆起,顏色或白或紅。上半身出現症狀多為風邪所致,風為陽邪,從上而下侵犯,白裡透紅者是風熱兼夾;下半身出現症狀多為濕邪所致,濕為陰邪,從下而上侵犯,紅腫隆起者是濕熱兼夾。毒邪則通過口鼻吸入,陽明經受邪氣侵犯,血液瘀滯,熱邪蒸騰,初期表現為面部疙瘩成片,隆起,久則腳趾起泡,鼻樑塌陷,關節脫位,皮膚潰爛。初期都應以發汗解表,疏通毛孔為先,可用萬靈丹發汗。

風邪盛者,用消風散、蒺藜丸;濕邪盛者,用苦參丸、滲濕湯;毒邪盛者,可用雙解散、通聖散、羚羊角散、解毒湯等。以上都是肌表病變。若肺胃受病較重,則經絡受累,出現四肢關節麻木、疼痛,肌肉萎縮,時間久了腳掌潰爛,面部麻木,口角歪斜,眼瞼下垂,眼淚流不止,這些都是風濕邪氣侵犯經絡的表現。初期同樣宜發汗,然後選用蒺藜丸、苦參丸、消風散、利濕湯、通經湯等,忌食辛辣炙烤、酒醋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風雨侵襲,戒房事。十個病人中,可保全六七個。患者不可輕忽初期病情。

萬靈丹:主治癰疽等瘡瘍,初期惡寒發熱,全身拘急疼痛,也治癘風,麻木不仁。

組成:茅朮、何首烏、羌活、荊芥、明雄黃、甘草、川石斛、川烏、全蠍、防風、細辛、全當歸、硃砂、麻黃、明天麻

用法:以上藥物研末,煉蜜為丸,硃砂為衣,每次服用一錢,用蔥白兩枚,豆豉三錢煎湯送服,服後飲稀粥助汗。忌風寒,忌生冷,戒房事,孕婦忌用。此方屢試不爽,故名萬靈丹。

防風通聖散:此為治療足太陽膀胱經和陽明胃經的方劑。外感六淫,氣血鬱滯,表裡同病,出現丹毒、癮疹、癘風、腫塊紅熱等症狀者可服用。

組成:防風、荊芥、連翹、麻黃、薄荷、川芎、當歸尾、赤芍、白朮、山梔子、大黃、芒硝、黃芩、石膏、桔梗、滑石

用法:諸藥研末,蜜水泛丸,每次服用三錢,開水送服。

雙解散:主治陽明經受毒邪侵犯,面部四肢腫脹成塊,嘴唇翻起,眼睛紅腫,流淚不止者,此方具有發表解毒,攻裡通便的作用,大便乾燥者適用。

組成:大黃、金銀花、元參、防風、荊芥、甘草、連翹、熟石膏、花粉、甘菊花、黃芩、赤芍、淡竹葉